中道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二、仁为安人之道

“仁”引申为安人之道,只有爱心的管理,人才能安。管理的一切措施,均以“安人”为衡量标准,能安才做,不能安便不要做。

仁是义和礼的基础。要求员工权宜应变,扮演合适的角色,首先要使其能安、得安。因为个体或群体的不安,都是管理失效的根本原因,之所以孔子希望我们用“患不安”来测试员工所处的状态,使其由不安而安,然后由敬业而乐业。

管理的目的很单纯,就是两个字:“安人”。只要团体里面有一个人不安,这个人一定会捣乱的。有人认为,一些人天生喜欢打小报告,其实我不这样认为。如果一个人能安下来,他就不喜欢打小报告,他不安的时候,就开始打小报告了。凡是在我们团体、组织里面捣乱的人,都是不安的人。人会追求自身价值的,当一个人有正经事要做,而且受到大家重视的时候,他就不需要捣蛋了,可是当他感到自身没有价值的时候,他就坐立不安,就开始作怪了。

一位女性同胞,如果她长得很美,就不会作怪;如果她长得很丑,就开始作怪,叫作“丑人多作怪”,因为她不作怪,别人就不会看到她。所以我觉得孔子很了不起,他总问人安不安。“安”就是“安顿”,就是把人安顿好的意思。

员工能安、得安,才肯自愿地接受塑染,配合组织的要求,尽心权宜应变。我们和西方人不一样,一名新员工进来后,我们不会立即让新员工开始工作。我们一定会问他家庭的状况,要帮助他把生活安顿好,然后再带他到各个部门去转一转,让他和其他人打打交道,彼此熟悉熟悉。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他情绪稳定下来,让他能安下来。

管理的目的就是要安人,只要人不安,其他的其实都不太管用。使员工由不安而安,是管理者最主要的责任。因此,安人之道是管理成败的先决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