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道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三、义为经权之道

“义”引申为经权之道。唯有合理的管理,员工才会自动应变,以求制宜。管理的一切措施,都必须因时因地而制宜,才有成效。

“仁”必须合“义”(宜),否则爱之适足以害之,徒然把员工宠坏了,增加管理的困难,更使人对“仁”失去信心。欲富贵而恶贫贱,这是人情,但孔子主张君子必须得之有道,去之亦有道,取舍的标准在“义”。员工好逸恶劳,趋利避害,也是人之常情,孔子提出“唯仁人为能爱人,能恶人”的原则,管理者要视员工表现的善恶,善者爱之,不善者恶之。对能够自动“安而行之”的成员,用爱心来关怀、珍惜;对于尚未自动自发的同人,要用“以德报德”的奖赏来激励,使其“利而行之”;至于少数表现欠佳的人,也应该“以恶报怨”施以适当的惩戒,使其“勉励而行之”。

管理者能够使好人好得恰到好处,恶人亦恶得恰到好处,便是合“义”的“仁”,才是合理的爱。

“经”是根本的管理原则,不可轻易改变;“权”指权宜应变,按照管理法则来应变,叫作“持经达权”。“持经达权”就是“持经达变”,按照“经”来从“权”应“变”。儒家重视“经权”,即是希望管理者有一颗“仁”心,而“持经达权”,以求合“义”。

持经达变最要紧的,是在变得合理,也就是一切权变,务须“义之与比”,依义理而应变,才能确保变而能通。因此,经权之道是管理的应变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