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传奇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56章 在德不在险 一

第56章 在德不在险 一

却说赵匡胤御驾亲征攻打北汉时,正逢七夕节,赵匡胤派人送给在汴京的母亲和妻子的节礼是:太后三贯钱,皇后一贯半(千钱为一贯)。

有一次,赵匡胤的女儿永庆公主觐见父亲,公主穿着一件新外衣,上面用五彩金丝缝缀着一片片孔雀羽毛,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十分华美。谁知赵匡胤一见她就说:“你把这件华服脱下,以后别再穿了。”听到父亲的话,公主很不理解,撅着嘴巴说:“宫里翠羽很多,我是公主,有什么要紧?”宋太祖严厉地说:“正因为你是公主,穿这么华丽的衣服到处炫耀,别人就会效仿。战国时齐桓公喜欢穿紫色衣服,结果全国上下都跟着学,搞得紫布都贵了好几倍。你的这件衣服上面有金丝线、孔雀羽,你知道一件要花多少钱吗?如果别人再效仿你,全国要浪费多少钱?你现在的地位和生活已经很优越了,不要身在福中不知福。”

宋太祖不只是对亲人严厉,他对自己也十分克制。据史载,有一次,宋太祖半夜起来,突然非常想吃羊肝,可是犹豫了半天不肯下令。左右问他:“皇上有什么事就尽管吩咐吧,我们一定照办!”太祖回答说:“我若说了,每日必有一只羊被杀!”结果他硬是忍住没吃。

宋太祖如此节省,也有其苦衷。五代十国的国君几乎个个挥霍成性,官吏也跟着奢华,使民间经济非常贫弱。宋太祖当了皇帝后,决心改变社会风气,以解除民间疾苦。他的作为也的确产生了示范作用,北宋初期士大夫竞相以节约自勉:州县官上任时,奢侈浪费讲究排场的迎来送往都取消了;小官上任时,很多只穿草鞋、拄木杖,徒步而行。

这种为天下守财的精神,的确使当时的宋王朝积累了不少财富。而通过征服天下的战争,又取得了降国不少的奇珍异宝。单就后蜀来讲,其储存的金箔水陆同时运输也要十年才运得完。宋太祖将所有财宝全数收藏在国库里,只有国防军需、赈济天灾时才拿出来使用。北宋建国不久,便已有32个国库堆满了金银锦帛珍玩。

对自己和亲属极其节俭的赵匡胤,在维护国家利益特别是维护安定方面,却出手大方。面对边界强敌威胁,他并没有劳民伤财地不断去打仗,而是拼命积累国家财富,以钱买地盘,从而避免双方交兵,如他曾想用“备价取赎”的手段,向契丹买回燕云十六州。

“杯酒释兵权”时,他便以钱财来交换军团将领的兵权。“多积金银,厚自娱乐。使子孙无贫乏尔”“择便好田宅市之,为子孙立永远不可动之业”,都是当时他承诺的条件,最终使那些兵权在握的将帅们解甲归田,安分守己地度过余生。这比其他朝代为求安邦而大肆杀戮开国功臣的做法,不知要高明多少倍。

当然,宋太祖用来“买通”大臣的钱财数目也相当惊人。如侍中(相当于宰相)范质生病时,宋太祖亲赐金器两百两、银器千两、绢两千匹、钱两百万;开国元勋赵普有病,赵匡胤又赐银器五千两、绢五千匹……这与太后以及皇后的七夕节礼金,其数量与价值简直是天壤之别。

结束了五代十国分裂局面的大宋王朝,在短短的十几年间建立了相当稳定的政权,这不能不归功于赵匡胤这位大宋王朝开创者的大公无私及其独特的治国方略。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经济与文化教育最繁荣的时代之一,正如著名史学家陈寅恪言:“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却说钱俶回国后,那位如日中天,不可一世的大宋皇帝赵匡胤也踏上了一条难知祸福的返乡之路。临行前,二弟赵光义照例向他请示:“大哥,这次您什么时候回来?”

他问得自然,就像他大哥以前每一次出征时那样。他因为要留守,所以要请问返程日期。可是这一次,他等了好久,大哥都没有回答。直到他迷惑不解地抬头去看时,才发现他大哥正目光深沉地凝视着他。

四目交投,赵匡胤缓缓地说:“不必了,这一次,你跟我一起走!”

赵光义曾经病得很重,太祖前去看望他,亲自为赵光义用艾草灼烧穴位,赵光义感到疼痛,太祖也拿艾草烧灼自己的穴位。他经常对左右亲近大臣们说:“光义龙行虎步,出生时有奇异的现象发生,以后一定会成为天子,论福分我不及他。”

赵匡胤西幸洛阳,并没有什么冠冕堂皇一定要去的理由。如果一定要有,那么最大的最合情理的说法,就是他要回乡祭祖。

毕竟他的父亲赵弘殷埋在那里。

他带着二弟光义和文武百官一起起程前往。开封,就留给了他的儿子德昭及三弟光美来看守。这时天下大定,南方尽平,北方的北汉苟延残喘,唯一的劲敌契丹也已经和他暂时结盟通好,一切都安定平静,没有什么可担忧的。他尽可以富贵还乡,锦衣昼行了。

赵匡胤一行到达洛阳,在南郊举行合祭天地大典。此前洛阳地区连续一个月大雨不止,赵匡胤到达后,雨就停了下来,举行合祭大典时晴空万里。大典结束后,当地父老说:“我辈少经离乱,不图今日复见太平天子!”还有人激动得泪流满面。赵匡胤见天公作美,百姓归心,又见洛阳经过重建后宫室壮丽,心情非常愉快,当日下诏大赦,并当面奖励建设洛阳有功的河南府右武卫上将军焦继勋,晋升他为彰德军节度使。

之后,赵匡胤携弟来到父母的陵墓安陵前,依礼奠献号恸,史称左右皆泣;再之后,有传闻他到了赵普家。

赵普罢相之后,虽有河南三城节度使等名衔,其实他一直在洛阳闲居,再不参与任何政事。赵匡胤去后,看见赵普的家外大门都是极为简陋的柴荆所制,可进去后亭台楼榭却又壮观瑰丽。赵匡胤不禁摇头哂笑:此老子终是不纯。

可是从赵普家出来之后,赵匡胤却突然提出不走了,他要把皇都从开封迁到洛阳。一言既出,天下震动,群臣莫敢谏。这时铁骑左右厢都指挥使李怀忠跳了出来。他说:”开封有汴渠之漕运,每年从江、淮间运米数百万斛,京城里数十万兵丁都靠这个生活,陛下您突然迁都,在洛阳怎么运粮?况且库府重兵,根本之地都在开封,实在不可动摇。”

说得似乎有理,但赵匡胤理都没理他。他知道,真正不愿意迁都的那个人很快就会自己找上门来。果然,晋王赵光义来了。

这个温文有礼,得体大方的弟弟从多角度,多方面的考虑出发,小心从容地对哥哥说了很多不宜迁都的话,但赵匡胤决心已定,他的回答非常干脆有力:“你说迁到洛阳不行?不,洛阳只是一时之计,往后我还要迁到长安(迁河南未已,久当迁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