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节 农业会计概述
一、农业会计的概念、对象和特征
1.农业会计的概念
农业会计是以农业经营载体为会计主体的一种行业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为依据,运用专门的会计方法,对农业经营主体的经营活动进行全面、连续、综合、系统的核算和监督,以加强农业经营主体的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
2.农业会计的核算对象
农业会计核算的对象是指农业会计所要核算和监督的内容,即农业生产过程中能用货币表现的各种经济活动。农业企业除了有着和一般企业大体相同的经济活动外,还有其自己的特殊业务活动,即农业活动。
农业会计的具体核算对象有:
①农作物种植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资金运动。
②林业生产经营中的资金运动。
③畜牧养殖业、渔业生产经营中的资金运动。
④农业企业及农业集体经济组织中的非生产经营性质的资金运动。比如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社会性收支的核算、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一事一议资金的核算等。
⑤农业经营组织中的非农业生产经营性质的资金运动,主要指农业经营载体进行综合经营而兼营其他行业的经营资金运动。如农业企业兼营农产品加工、销售、服务及农业技术的开发、推广与培训业务的资金运动。
3.农业经营和农业会计的特征
由于农业经营的过程、组织形式和管理体制等和其他行业相比具有其特殊性,决定了农业会计具有一定的特点。
(1)农业经营的特征
①农业生产活动的劳动资料或劳动对象是有生命的动、植物,农业经营是自然生长和社会生产相结合的过程,而且农业经营过程中其劳动时间和生产时间不一致、农业生产周期长、季节性和地域性强。
②土地不只是生产活动的空间,更是农作物和畜禽赖以生长繁殖的必不可少的生产资料。
③农业经营过程中劳动产品、劳动资料与劳动对象可以相互转化。比如,幼畜是劳动对象,转化为产役畜就是劳动资料,而当产役畜被淘汰时,劳动资料又转化为劳动对象或产品。
④农业经营的产品归宿复杂多样。农产品的一部分要作为商品出售,属于国民经济所需要的粮食和工业原料;另一部分要留作种子作为下年的劳动对象,留作产役畜作为劳动资料,留作口粮供给农业劳动者消费。转作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的产品不经过销售阶段,直接实现产品资金向储备资金的转化。
⑤在不同的经营水平与经营体制下,农业经营方式具有明显差异。在生产力水平较高的国家,家庭农场或公司制的企业化经营形式更为普遍;在我国,农户、家庭农场、国有农场、集体农场、公司制企业、农业企业、合作社等多种经营组织形式并存,并表现出一定的互相依存的关系。
(2)农业会计的特征
①核算内容的复杂性 农业经营涉及农、林、牧、渔,以及工、商、储运、建设、服务等多种行业,农业会计的核算要适应多种行业生产经营的特点,分别计算各个行业的成本、费用与财务成果。
②经营形式的多样性 农业经营的特点决定了农业经营载体的多样性,有企业、合作经济组织、家庭经济组织、村集体经济组织等,不同经营载体其会计核算方法不同。
③核算办法的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会计核算的国际趋同趋势决定了行业间会计核算的共性已经被人们认识和应用,同时,农业经营的行业特点、经营体制、经营方式决定了农业会计核算的特殊性。比如,我国农业企业会计核算在执行统一的《企业会计制度》(农业非上市公司、非小企业)、《小企业会计准则》(农业小企业)、《企业会计准则》(上市农业公司)的同时,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第5号——生物资产》;同时,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会计核算执行《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会计核算执行《农民专业合作社会计制度》,这些会计制度也都从总体上体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体现了农业会计的特点。
二、农业会计要素、会计科目和目标
1.农业会计要素
为了实现财务报告的目标,需要对农业经营主体发生的能够以货币计量的经济活动内容进行适当的分类。由于农业经营活动包含多个具体行业,存在不同的经营组织方式,因此农业活动的特点又决定了农业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和报告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企业化经营的农业企业,其会计要素有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六个;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要素有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收益六个;农民专业合作社会计要素有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支出、盈余六个。不同类型经营主体每一类会计要素所包括的内容有所差异,这将在后面相应章节详细介绍。
2.农业会计科目的设置
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下的会计科目已与国际趋同,基本满足了当前我国的现实需要。新准则体系下一般农业企业使用的会计科目分为五大类,具体见表1-1。同时,允许农业企业根据自身的需要增设明细科目,如可以在“农业生产成本”一级科目下设置“种植业生产成本”“畜牧养殖业生产成本”“林业生产成本”等,充分体现了适用性和灵活性的原则。由于农业经营组织方式不同、遵循的核算制度不同,经营管理水平不同,农业会计科目的设置会有相应的差别,比如农业企业、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的会计科目设置都有所差别,具体在相应章节阐述。
表1-1 农业企业一般会计科目


注:第三类为“共同类”科目,因农业企业较少涉及,故在此处略去。
3.农业会计目标
一方面,农业会计属于企业财务会计的范畴,其目的是通过向外部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有用的信息,以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帮助使用者做出相关决策,承担这一信息载体功能的是企业编制的财务报告,它是财务会计确认和计量的最终成果,是企业管理层与外部信息使用者沟通的桥梁和纽带。《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规定财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做出经营决策。另一方面,农业会计还肩负着农业生产活动的成本核算、成本分析以及成本预测、计划、控制和考核等职能,为农业企业的经营管理提供准确的成本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