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 总论
第一节 农业和农业生产经营概述
一、农业和农业活动
1.农业的范畴
农业(Agriculture)是利用动植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人工培育来获得农产品的产业。农业通常分为种植业(农业)、畜牧养殖业、林业、水产业(渔业)和农林牧渔服务业(包括农产品初加工及其服务)等行业。随着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对消费需求的变化,发展出更多新型的农业形式,如观光休闲农业、康养农业等。广义的农业主要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副业五种产业形式;狭义的农业单指种植业。
2.农业活动的概念
农业活动是指农业企业对将生物资产转化为农产品或其他生物资产的生物转化的管理。生物资产是指与农业生产相关的有生命的动物和植物。农业活动是一项管理活动,是对某一活动或过程的管理。
具体来说,农业生产管理的对象有以下两个:
(1)将生物资产转化为农产品的活动 主要是指通过消耗性生物资产的生长和收获而获得农产品的活动过程,以及利用生产性生物资产产出农产品的活动过程。例如,通过对农作物的种植、管理而收获稻谷、小麦等农产品的活动;通过对畜禽的饲养和管理而获得猪肉、鸡蛋、牛奶等畜禽产品的活动;通过对水产品的养殖和管理而获得鱼虾的活动等,这些都属于将生物资产转化为农产品的活动。
(2)其他生物资产生物转化的活动 主要是指除生物资产转化为农产品的活动之外的生物资产的生长和管理。例如,经济林木在达到预定生产经营目的之前的生长和管理、奶牛在第一次产奶前的饲养和管理、役畜的饲养和管理等。
农业活动都存在以下共同特点:
①转化能力 不论是动物还是植物都能进行生物转化。生物转化是指导致生物资产质量或数量发生变化的生长、蜕化、生产和繁殖的过程。例如,农作物从种植开始到收获前的过程就属于生长,奶牛产奶能力的不断下降属于蜕化,蛋鸡产蛋、果树结果就属于生产,母猪产小猪就属于繁殖。
②转化的管理 通过增强或者稳定转化发生所必需的条件,能够促成生物转化的发生,如对营养、温度、湿度、光照、肥力等的管理。这种管理活动使得农业活动与其他活动区分开来。例如,从未经管理的资源中收获的活动,就不是农业活动,包括海洋渔业的捕捞、原始森林的采伐及野生草药果实的采摘等。
③转化的计量 对生物转化带来的质量(遗传价值、密度、成熟期、脂肪层、纤维强度)变化和数量(产量、重量、体积、长度或直径)变化的计量和监控成为管理的日常职能。
需要说明的是,农业生产活动针对的是有生命的生物资产,而加工活动针对的是收获后的农产品。例如,将绵羊产出的羊毛加工成毛毯、将牛奶加工成奶酪等属于加工活动,因此,加工活动并不包含在农业生产范畴之内。
二、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和经营主体
不同的国家经济体不同,农业的发展水平也不同,相应地采取的经营方式也不同。一般来说,农业较发达的国家更多实行企业化经营,其经营载体就是企业,即农业企业;而发展中国家则存在多种经营方式,即存在不同的经营载体,有农业企业、家庭农场、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个体工商户以及传统农户等。
(1)农业企业 农业企业是指依法注册的具有法人资格的从事农业及相关经营活动的企业。具体来说,农业企业以动植物和微生物为劳动对象,以土地为基本生产资料,通过人工培育和饲养动植物,以获得人类必需的消费品和生产经营资料。而现代农业企业是指从事种植业、养殖业或以其为依托的农工商综合经营,实行独立核算和具有法人地位的农业社会经济组织单位。
(2)家庭农场 家庭农场是指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3)村集体经济组织 村集体经济组织是在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中建立的集体经济组织,是以行政村为单位,将原有生产队进行合并、整理、规范形成的行政村范围内土地集体所有的经济组织。村集体经济组织实行双层经营。
(4)农民专业合作社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者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我国的一种特殊的农业经营经济组织。
(5)农户 农户是指在村集体经济组织中从事分散经营的农户家庭经济组织。
近年来由于我国政府政策的支持与导向,加上农业发展的良好前景,吸引了很多非农企业以联合、并购、股份合作等不同的方式或手段参与农业企业,改变了农业企业的组织形式,按所有制性质不同分类,可以分为国有农业企业、集体所有制企业、股份制企业、联营企业、私营企业、中外合资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等;按经营内容不同分类,可以分为种植业企业、畜牧养殖业企业、林业企业、水产业企业、副业企业和生产、加工、销售相结合的联营企业等;按会计核算特点不同分类,可以分为一般农业企业、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村镇集体经济组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