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科心理问题应急处置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三节 认知疗法

一、概述

如果说行为疗法仅仅关注来访者行为方式的改变,而无意探讨认知方式,那么认知疗法恰恰相反,它关注的正是来访者内部的心理过程,重视认知、情绪、行为三者的统一。认知疗法是通过改变来访者的不合理认知,从而矫正不良行为的方法过程。

认知包括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对他人的看法、对环境的理解、对事件的见解等等。由于每个人的知识背景不同、生活习惯不同,个人的认知也不尽相同。例如我们通常把学校看作是一个教书育人的地方,充满了向上的朝气与浓厚的学术氛围。但对于一个学习压力过大的孩子,他可能会认为学校是带给自己繁重学习任务、拘束自己不能自由玩耍的地方,从而产生了对学校的抵触心理。同样是客观事实,由于不同的认知,产生的情绪和行为结果也不相同。认知疗法认为,所有不良行为、不适应的功能的根源都是不合理的认知,因此它的治疗方法就是聚焦于这种不合理的认知,通过改变、纠正从而达到改善不良行为的目的。

二、基本理论

认知疗法的理论来源于贝克的情绪障碍认知理论。贝克认为,一个人的信念决定了他的行为和情绪。这种信念包括个体如何看待世界、如何认识问题,很多心理问题的根源在于来访者有着错误的认知信念。贝克总结了若干种错误的认知方式:

1.任意推断

在没有任何依据的情况下,草率地得出结论。例如一个人不小心被人撞了一下,就认定对方是故意跟自己过不去。

2.以偏概全

用个别现象概括所有事情。如因为一两个人对自己不好,就认为所有人都对自己不好。

3.过度引申

因为一件普通的事情,引申到不合理的结论。例如做错了一道数学题,就认为自己的数学糟糕透顶。

4.过度夸张

贬低自己,认为自己一文不值,没有优点与长处,或将自己的缺点放大,把不足看得非常严重。

5.完美主义

认为自己达不到某个标准,就是彻底的失败。

6.个人化

将很多事件的原因归结于自己,让自己承担一切后果。

7.选择性消极注视

将注意力集中在一些消极的事件上,对很多积极的事件视而不见。

8.情绪推理

从自己的感受出发推论事实。认为自己的消极情绪必然反映了客观事实。

9.应该倾向

指对自己提出很多要求或过分苛责别人。

我们可以发现,这些错误的认知可能是不合理的归因或不合理的要求,咨询师可以通过纠正这些错误的信念,从而消除心理问题。

三、治疗技术

(一)艾利斯的合理情绪疗法

合理情绪疗法来自于艾利斯,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并逐步发展成熟。合理情绪疗法认为造成一些不合理信念的根本原因是个体有许多“必须”的想法,例如理性的想法是“我想要表现好一点,这样可以获得更多人的认可”,而非理性的想法则是“我必须要好好表现来获得别人认可”。而治疗的关键就在于“无条件接受”,即无条件接受自我、无条件接受他人、无条件接受生活三个基本原则。艾利斯认为贯彻这些原则可以使个体在生活中保持稳定情绪和良好状态。

合理情绪疗法的核心可以ABC理论来阐释(图1-3-1):其中A(activating events)代表诱发事件,即来访者遇到的导致自己出现心理问题的事件。这个事件可能是来访者知道的,也可能是来访者没有意识到的,A可能会影响B。B(beliefs)指对这个诱发事件的认识与信念,这一信念进而决定了C。C(consequences)指个体因此出现的行为、情绪等方面的结果。B是A和C之间的重要中介因素。

信念有可能是合理的,也可能是不合理的。不合理的信念通常有几个特征:一个是绝对化的要求,指以自己的意愿为出发点,认定一些事物一定会发生或一定不会发生,例如“别人必须对我好”“我一定要成功”等等;还有一种是过分概括化,比如根据一两件事来评价整个人;还有一种是糟糕至极,认为某件事情发生是非常糟糕、甚至是灾难性的想法。

图1-3-1 ABC理论示意图

注:A.诱发事件;B.认识与信念;C.结果;D.与不合理信念辩论;E.新行为

D(disputing)是指与不合理信念辩论,在保留合理的信念后,可以达到E(effects),即一种新的情绪和行为结果。其中,辩论的过程可以有三种方式,第一种是根据现实情况质疑不合理信念,第二种是深入探究不合理信念背后的逻辑,第三种是思考不合理信念带来的现实结果。

除了ABC理论所呈现的认知疗法,艾利斯在合理情绪疗法中还辅以情绪技术,如合理情绪想象等。艾利斯认为,烦恼、失望等情绪是在面对困境时的正常消极反应,而人们很容易将这种正常反应变为焦虑、抑郁、嫉妒等不良的消极情绪,正常的消极情绪可以帮助和激励个体,但不良的消极情绪会使个体更加消沉。合理情绪想象方法就是让个体想象一个令人感到不舒服的场景和自己可能产生的反应,体会不健康的消极情绪,并通过改变认知从而将不良的反应转变为健康的消极情绪,通过练习个体就能够在遇到问题时无意识地产生健康的负面情绪。

合理情绪疗法中,艾利斯建议咨询师“用最能帮助来访者的方式表达自己,虽然意味着会让来访者感觉不舒服”,艾利斯认为让来访者产生良好的感受不是关键,帮助来访者康复才是关键,因此在会谈过程中,应该适时主动直接的指出来访者信念中的不合理之处,而不是一味的等待来访者自己领悟。

(二)贝克的认知疗法

贝克认为,人们对世界、自我、他人形成了特定看法,这是个体的核心信念,这种信念从童年就开始形成,根深蒂固,对自己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核心信念进而影响到个体的中间信念,即个体的一些态度、假设等。中间信念在一定情境中会产生自动思维,接着使行为、情绪等方面发生改变。

在访谈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过程就是帮助来访者认识那些属于负性的自动思维。自动式思维是贝克认知疗法中的一个核心概念,每个个体每天都会有数十个甚至上百个自动思维,即自发产生、形成习惯、不能意识到的想法,会影响个体的行为、情绪,也会体现在生理功能的改变上。咨询师需要关注来访者错误、消极的自动思维,这种自动思维会导致歪曲的信念。

自动思维往往非常简短、迅速,来访者无法察觉这种思维,往往会将知觉到的情绪反应当作思维的结果,通过引导练习,能使来访者对自己的想法有更清晰的认识。帮助来访者察觉自动思维,首先要向来访者进行讲解,使来访者明白这种思维方式的问题所在。接着就要引出来访者的自动思维,使来访者觉察自己的想法,并确认自己在哪种情境下会出现这样的想法。但有时来访者不能明确回答“你当时有什么想法”,就需要咨询师通过各种方法加以引导,例如,要求来访者想象令他痛苦的场景,将情景视觉化,让来访者描述感受;或者引出来访者对情景的具体描述,讨论对每个细节的感受;或由咨询师根据自己假设的来访者想法,提出相反的问题等等。

除此之外,还有去灾难化、去注意等方法;去灾难化是帮助来访者理解自己所担忧的事情并不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去注意是消除来访者“自己的一言一行总是备受关注”这一想法所带来的焦虑。另一个常用方法是监控焦虑水平,来访者多以为自己总处于焦虑或抑郁之中,咨询师可以让来访者通过系统关注自己的各个方面,从而提高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