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 心理咨询与治疗的理论和方法
第一节 引言
一、心理咨询与治疗概论
(一)心理咨询与治疗的概念
心理咨询与治疗是指通过特定技术与方法改善心理健康状态。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类似,但通常来讲,心理咨询针对轻微的、一般性的心理问题,而心理治疗针对较严重的心理障碍,且可以配合药物治疗。心理咨询与治疗是一个过程,这一过程的两个方面是咨询师与来访者。咨询师是此过程的实施者,并且都接受过专业的训练,通过心理学原理和技术助来访者成长。来访者是这一过程的接受者,但这种接受不是被动的,而是主动地思考与探索,从而完善自我,心理咨询与治疗可以说是“助人自助”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来访者表达自己的困扰,咨询师通过心理学技术帮助来访者进行自我探索,最终使来访者了解自己,得到新的领悟。
咨询师与来访者的关系是决定咨询与治疗是否成功的重要因素。这种关系是平等的、相互信任的,在这种氛围中,来访者才能够敞开心扉,坦诚的讲述自己的心理问题。但是,这段关系不是随意的,它以来访者的主动寻求帮助为前提,且咨访关系只限定在咨询室与咨询时间内,具有保密性。
(二)心理咨询与治疗的目标
许多人对心理咨询和治疗的目标存在误解,例如许多来访者希望咨询师能就自己面临的艰难抉择提供建议。其实,心理咨询和治疗的目标不是帮助来访者处理生活的具体问题,而是针对心理与精神上问题给予启发和指导。
由于对心理咨询与治疗的理解不同,各个流派对这一活动的目标也不同,各个主要流派的主要目标见表1-1-1。
表1-1-1 心理咨询与治疗主要流派及其目标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咨询师已经不再采用单纯的一种方式,而是更多地采用综合的方法。很多咨询师会根据来访者不同的问题,结合具体情况,使用更合适的解释方式与治疗技术。
除了各个流派的终极目标,在咨询与治疗过程中的不同时期,也会有不同的目标,即阶段性目标,终极的目标是概括的,而阶段性目标是具体的、可实施的,咨询师和来访者应该共同制定每个阶段的目标,有利于来访者的不断努力。应注意终极目标和阶段性目标都应该是可观察到或可量化的结果,而不是泛泛的形容。
二、心理咨询与治疗的过程
心理咨询与治疗并不是漫无目的的聊天,而是有着一定程序的正式会谈。这个过程可以总结划分为五个阶段,包括定向阶段、问题探索阶段、目标探讨阶段、转变阶段和评估阶段。这些阶段并不和治疗次数一一对应,有些简单的步骤可以放在一次会谈中完成,有些步骤则需要多次会谈才能完成,咨询师和来访者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规划和安排。
(一)基本阶段
1.定向阶段
这是心理咨询与治疗开始的第一个阶段,主要任务包括了解来访者的基本信息,明确来访者的问题与需求,如果接案则需讨论之后的治疗安排。
在第一次会谈开始前,咨询师应根据预约时记录的信息提前准备,简单了解来访者的个人信息,当遇到特定年龄的来访者,如老年人或儿童,应确认自己充分了解老年心理学或儿童心理学的知识;又或者来访者是某一特殊职业的人群,应提前了解相关行业的情况。此外,来访者是主动还是被动的由别人带来接受咨询与治疗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这有助于我们了解来访者对咨询与治疗的态度。
第一次会谈开始时,咨询师可先不直接进入主题,而是用轻松的话题打开局面。会谈过程中应明确来访者的问题。在评估来访者的问题后,应做出是否接案的决定。有的来访者的问题不是通过简单的心理咨询与治疗就可解决,例如严重的精神分裂患者,或受到非法侵害的人,对于前者应及时建议其接受病理性治疗,后者视情况除接受心理咨询与治疗外,可能还需寻求法律援助。
2.问题探索阶段
这一阶段的主要目的是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深入了解来访者的问题和困扰,并帮助来访者进行自我探索和思考。
在这一阶段,应让来访者自由叙述自己的问题,来访者会谈到很多自己的感受和经历,咨询师要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引导来访者思考。很多来访者只能谈出自己的体会与感受,并不清楚背后的原因,咨询师需要通过各种会谈技术帮助来访者更清晰的了解自己、不断探索和深入、发现原来不曾注意到的问题。
在这一过程中,咨询师要注意对咨询氛围与方向的把控。如果氛围太过于自由,就不能使会谈集中于问题的焦点,来访者毫无目的、偏离主题的表述使得治疗的效率降低,来访者也缺乏深入发掘的动力。但如果氛围过于有压迫感,可能会使来访者无法充分表达自己。因此会谈过程一定要做到张弛有度。
3.目标探讨阶段
在咨询师与来访者都对当前的问题有清楚的认识后,就可以共同制定治疗目标。首先咨询师应该让来访者明确一点,即干预手段的有限性,达成目标需要以来访者为主,咨询师为辅,来访者要积极配合和参与。
目标的制定需要来访者和咨询师一起进行,而不是来访者单纯听之任之。咨询师应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来访者共同确定治疗目标以及通过何种方法达成目标。
4.转变阶段
这是治疗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个阶段。在这一阶段,咨询师运用不同的方法和技术影响来访者。对于多数心理咨询与治疗方法,这一阶段仍是一个自我探索的过程。这个过程的目的是希望来访者不断向积极的方面改变、领悟。
这一过程中,来访者的情况常常会出现反复与倒退,咨询师应理解这种反复性并消除来访者由此引发的挫败感。此外,应注意不要使来访者在这一过程中产生依赖,要时刻保持来访者的主动性与灵活性。
5.评估阶段
评估阶段是治疗结束的阶段,来访者评估之前制定的目标是否达到,并谈一谈这次治疗的体会和收获。由于咨询关系即将结束,需要与来访者讨论如何在离开咨询后克服对咨询师的依赖,实现平稳过渡。
(二)基本会谈技术
心理咨询与治疗的过程,就是相互交流的过程。在会谈中根据具体情况使用一些技术,能够使整个过程更为流畅与深入。会谈技术包括倾听性技巧和影响性技巧。倾听性技巧与影响性技巧相对,前者主要在于引导来访者表达、推动咨询的进行,后者会主动的介入咨询过程,对来访者进行干预和影响。
1.倾听性技巧
(1)共情:
是贯穿于整个会谈过程的一种技术,是要咨询师体验来访者的世界,了解对方的想法和感受,并使来访者感受到这种良好的咨访关系。共情不只是一种表达的句式,更要求咨询师在言语和非言语的反馈中都体现出这样的感受。共情是影响治疗关系的决定性因素,良好的共情能够使来访者感受到被理解、被重视,消除羞耻感、不安全感,从而更多的表达自己。共情要求咨询师体会来访者的内在世界,但仍要避免把自己的想法和情绪代入其中。
(2)探询:
是会谈中非常常用的方式,通过询问的方式更好的引导来访者表达自己的想法。但需要注意的是,过多的探询也会使来访者不再主动投入在咨询过程中。探询又可以分为封闭式和开放式。封闭式探询是指可以用是或否来回答的问题,由于其带有收敛性质,不适合过多用于访谈中,通常只用来获得特定信息、澄清事实,或当来访者偏离主题时,可以用封闭式探询使其中止谈论这个话题。如果在一个访谈中过多的使用封闭式问题,会使来访者感到被动。开放式探询通常以“什么”“怎样”“为什么”的形式发问,让来访者自由的表达和叙述,但“为什么”的问题也应尽量少用,因为前来咨询来访者通常不清楚困扰自己问题的原因,这样的提问会使咨访关系疏远。
(3)鼓励:
指的是通过语言或动作支持来访者继续表达的技术,通常可以借助重复来访者话语中的关键词、使用语气词或点头微笑等肢体语言。它表达了咨询师对来访者所谈东西的兴趣,鼓励来访者继续说下去。此外,鼓励的另一个功能是可以决定谈话的走向,当来访者谈论到多个情况,咨询师对哪一个话题进行鼓励,来访者就会更多的谈论哪个话题。
(4)澄清:
是指对当事人叙述模糊、指代不清楚的情况,要求当事人进行进一步的解释说明。澄清可以使咨询师明确来访者的问题,使双方对于某些问题有确切的共识,比如来访者有时会用到不明确的代词“他们”“那种”等等,这种时候咨询师都需要明确来访者究竟指代的是什么。另一方面,澄清也可以引导来访者深入的考虑自己的问题,有时来访者可能出于自我防御机制,模糊的带过一些问题,这是咨询师可以就这一个问题进行仔细询问,引导来访者进行思考。
(5)释义:
是指在来访者表达意思后,咨询师将自己的理解反馈给来访者。咨询师可以简明扼要地总结来访者表达的一段信息,同时观察来访者的反应,查看来访者是否感到被准确理解了。咨询师可以通过释义知道自己是否准确了解了来访者的意思,来访者也能够感受到自己正在被倾听、被理解。在这一过程中,咨询师需要尽量获取来访者的信息,同时要注意来访者想要表达但没有表达清楚的意思。
(6)情感反映:
情感反映和释义属于同一类,释义是指反馈来访者所表达的认识性内容,而情感反映,顾名思义是对来访者感受和情绪的反馈。具体来说,就是指咨询师通过言语或非言语的方式,来重现来访者谈到或体会到的感受,或来访者虽然体会到但没有意识到的感受。准确形容来访者的情绪确实存在一定困难,需要咨询师丰富自己关于情绪的概念和词汇,才能在咨询中给予贴切的描述。同时在咨询中也要仔细分辨,区分相近的情绪感受。
(7)具体化:
是指针对来访者的某一情况进行定义,从而使来访者和咨询师都能够就谈论的内容得到清晰的理解。
由于人的思维具有概括化的特点,来访者可能有很强烈的情感体验,但却谈论不出什么具体内容。来访者通常从情绪性的抱怨开始,这时候咨询师可以不用将重点放在情绪上,而是要注意引起这种情绪背后的原因。有时,来访者在交流中可能会出现过分概括化,比如因为一两个人对自己不好,就认定所有人都对自己不好,或是因为一两件事情的失败,认为自己十分无能。咨询师如果能够在这种时候使用具体化的技术,可以帮助来访者消除非理性的信念,对自己的情况有更合理的认识。
咨询中还会出现一种情况就是来访者会使用到一些专业名词或特殊用词,例如来访者看了一些相关书籍,就将自己诊断为“抑郁症”“强迫症”等,很多时候这种自我的诊断是不正确的,咨询师应具体探询来访者的行为,并了解来访者自己是如何理解这些概念的。
如果咨询缺乏具体化,就会使整个咨询过程浮于表面,咨询师不能触及来访者的真正问题。但同时,具体化也不需要针对来访者谈到的每个情况,这样会使得会谈变得冗长、没有重点。
(8)总结:
总结是咨询师需要将来访者的叙述和感受加以整合,有条理的向来访者表述出来。总结是对一个访谈段落的概括,可以使来访者有一种问题正在取得进展的感受。
2.影响性技巧
(1)解释:
是指咨询师对来访者的问题做出诠释,这种解释可能是根据某个理论,也可能来自于咨询师的个人经验。咨询师的解释作为一个新的视角,促使来访者对自己面对的问题重新思考。
解释是有风险的,如果没有循序渐进的过程,贸然提出一种解释方法可能会使来访者的信任感下降,例如弗洛伊德关于性和恋母情结的理论,会使很多没有接触过的人造成误解。因此,在解释之前应做好铺垫,使用来访者能够理解的方式与语言进行。解释最好的方式不是告诉来访者一个定论,而是采用设问句引导来访者思考,一方面不会使解释难以接受,一方面也会让来访者对问题理解的更为深入。
(2)指导:
可能视为直接的影响方式,指直截了当地告诉来访者如何做。这种技术通常用于一些治疗方法中,例如放松训练,咨询师可以直接说明放松的步骤,指示来访者的行为,或者有来访者表述自己学习效率低,咨询师从学习理论的角度给予指导。要注意指导不应仅仅说明怎么做,也要告诉来访者为什么,能使效果更好。
(3)提供信息:
指就来访者的问题,向来访者提供相关信息,帮助其思考与决定。有的当事人处于迷茫的状态,会直接向咨询师询问“我应该怎么选择”,这时候应注意提供信息不是给予建议,而仅仅是摆出客观的信息,让来访者参考。咨询师的作用应该是帮助来访者做出抉择,而不是直接进行劝告,劝告会妨碍来访者的独立。
(4)自我表露:
是指咨询师在会谈时表达自我的感受或讲述自己的经历。例如咨询师可以在来访者没有完成治疗作业时适当表达自己的失望,传达负面的感受给来访者,会使其认为咨询师更真实、更坦诚。又例如来访者在谈到自己过去一件成功的事情,十分兴奋,咨询师可以结合自己的经历,讲述具有相同的感受的事情,使来访者感到对方与自己有共同话题,会拉近双方的距离。
咨询师进行适当的自我表露会给来访者一种被信任的感觉,这种坦诚也会促进双方良好咨询关系的建立。但需要注意的是,自我表露不能滥用,滥用会使焦点从来访者转移到咨询师身上,使来访者认为咨询师的注意不在自己身上。此外,在表达负面感受是应注意分寸,体谅对方的心情,不能对来访者有批评或攻击性的言辞。
(5)即时性:
是指在咨询过程中,咨询师应即时地对来访者的想法和咨询关系做出反应,给予来访者反馈。当来访者谈到自己的感受时,咨询师应即时表达自己的想法。当双方关系陷入僵局或缺乏方向,或咨询师发现来访者的态度与情绪发生变化,都可以指出并询问原因。如果不能即时做出反应,任由一些问题发展,反而不利于咨询过程的进行。
(6)逻辑推论:
指咨询师引导来访者通过逻辑思维思考问题,通常会用于合理情绪疗法。这种推论方式能够让来访者意识到什么是正确的、合适的,什么是不好的、非理性的。咨询师可能用到这样的句式“如果……会怎么样呢?”这种提问方式应建立在良好的咨询关系基础上、以婉转的口吻进行。
(7)面质:
当咨询师发现来访者前后矛盾或言行不一的地方,可使用面质技术直接向来访者指出这一点。这种矛盾和不一致往往不被来访者自己察觉到,面质可以迫使他们思考自己出现矛盾的地方,从而对更深层的原因进行探索。
咨询师应该明白的是,面质虽然带有质问的意思,但绝不是对来访者的批评,而是一种激励方式,促使来访者深入思考。面质容易引起来访者的反感,因此我们应更加谨慎的使用,清楚的明白每一次面质的意义,而不是毫无目的的随意质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