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道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三、管理哲学即管理之道

我们仅有管理哲学还远远不够,因为哲学和科学也是各有一偏的。虽然哲学的范畴已经比较广了,但是还没有系统那么大,哲学也常分为很多不同的派系。所以我们基本上把管理哲学称为管理之道。

管理哲学就是管理之道。“道”不是一个理论(theory),不能当作一个理论来看。“道”是“行走的道路”,亦即“所由”。管理界一切现象所由以存在、所由以生灭、所由以运行的,都称为管理之道。它具有两大使命:一是“清理观念”,研究“管理究竟是什么”(What is management),也就是促使管理者“从全局的眼光来看管理”。一是“指导行为”,研究“管理应该是什么”(What management ought to be),从指导的立场来检讨管理,明辨我们应该怎样管理。换句话说,管理哲学必先追究管理的“意义”(meaning),再评估其“价值”(value)。

“管理之道”是中国人自己的名词,它是虚空的,看不见也摸不着的。现代人称之为“经营理念”。其实,经营理念是日本人创造出来的,严格来讲,应该叫管理哲学。所以管理哲学、经营理念、管理之道,其实都是同样的东西,都是很虚的。它存在于管理者的脑海里面,必须通过管理科学的运作,才有具体的事实。如果不通过实的管理科学,它是表现不出来的。因此我们必须了解,只有科学没有哲学的人,是“瞎子”,会动但他自己不会看路。相反的,只有哲学而没有科学的人,是“跛子”,他没有脚,自己不会动,行动十分不便。我们不愿意做跛子,也不愿意做瞎子,要做一个整全的人,所以一定要行之有道。这个道对我们来说是很整体的,很整全的,是不可分割的。

管理哲学通过选择、运用和批判管理科学,才得以显现功能。对于各种各样的管理制度和工具,你选择哪一种,完全由你的管理哲学来支配和决定。例如,公司可以规定员工上班都要打卡,而且处分很严格,也可以规定打卡不必那么认真,只要办好外面事情就可以了。业务员将事情做得让客户满意,就算晚一点回来再打卡,或不打卡直接回家都可以。你不能说这样做就不对,只要对公司很适合就可以。我们运用管理科学的时候,要批判,批判之后再选择,才能够调整。我们用得越好,就越有信心,用得不好时就开始怀疑了。所以很多中国企业的老板总有疑问:为什么西方的管理方式,来到我们中国就好像变样了?西方人运用就很有效,我们运用时就没有效了,就是因为我们中国整体的文化,和西方是有很大出入的。

管理之道没有形体,却不是“空无所有”。其实改一个字就好了,它是“空无多有”。它不是什么东西,却能够形成任何东西。老子在“道”的不可说之中,提出了“有”与“无”两个观念,来说明“道”的两面性。《道德经》第一章说:“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老子所说的“无”,并不等于零,而是一种幽隐而未成形的潜在能力。管理者凭着这种“不见其形”的潜在能力,来下决心,做成“有”的决策。然后依据既定的决策,来选择和运用管理科学的工具和方法。“无”和“有”既非对立,也不矛盾,它们是一贯的,连续的,表示管理者由理念向下落实而产生决策的一种活动过程。老子说:“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所有管理措施,都产生于管理者的决策(有),而决策则来自管理者心中的理念(无)。

“无”的情况,牟宗三先生认为正是荀子所说的“虚一而静”,是一种无限妙用的心境。“虚”就是“不要把自己的心灵黏着固定在任何一个特定的方向上”,管理者具有开放的心灵,心里不存在任何偏见或成见,才会“虚”心听取同人的意见,接受同人的参与。“虚”则灵;心思黏着在某一特定的方向上,执意要如此做,那就不“虚”了,不“虚”则不灵。管理者的头脑不够灵光,做起决策来,是相当危险的。“一”是“纯一无杂”,管理者的脑海里,不能够存有那些乌七八糟的冲突、矛盾和纷杂,要把它们通通化掉,只剩下统一的目标和原则。保持方向的一致性,管理者才能够情绪不浮动地“静”下来,冷静地综合实际状况,做出比较正确的判断。虚一而静,才能发挥无限的妙用。

日本著名的企业家松下幸之助有一次去找一位老和尚,问什么叫管理。我们一般人听了会觉得很可笑,说一个很有名的企业家,去问老和尚怎么管理,这不是笑话吗?因为老和尚似乎什么都不会,但其实他什么都通,这是很奇怪的。老和尚就在面前放一个茶杯,然后一直往茶杯里面倒水,直到水溢了出来。松下幸之助说:“水不是满了吗?”老和尚就说:“你知道水满了,就懂得什么叫经营管理了。”老和尚这句话是很虚的,但是松下幸之助领悟到了。茶杯不装任何东西的时候,这个茶杯才是有用的。茶杯一旦装了什么东西,它就没有用了。你的茶杯装了咖啡,看到很好喝的酒,想再倒酒就倒不进去了。同样,你的茶杯装了酒,看到很特殊的茶叶,也装不了了。

所以一个有成见、有主见的人,是学不到东西的。只有把脑筋放空,脑海空空的时候,才能装进新的东西。管理者能够不固执,便会十分谦虚地请教有关专家的意见,以冷静的态度,依据安人的目标,来达成正确而有效的决策。

岳飞当年说:“运用之妙,存乎一心。”管理者“虚”心到无限的宽广,便可以无拘无束地运用,这种境界,道家称之为“无限妙用”,哲学界称为形上。形而上叫作“道”,形而下叫作“术”。管理哲学是“道”,管理科学就是“术”。

既然管理要和科学、文化相结合,我们就应注意自己的文化特色,这点非常重要。管理者以自己的一套管理哲学,来妥善运用管理科学,结果都不相同。所以我不太相信一个管理者去学另外一家公司,把管理制度全盘搬过来,可以做得一样好。

管理者若想“以虚控实”,把管理科学应用得更有成效,首先要建立一套经营理念,进而从实践中获得无比的信心,确立自己的一套经营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