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商部之议
李汝华说罢,方从哲拱手一礼,开口道:“陛下,臣以为此事不妥。”
方从哲开门见山的表明立场。
李汝华闻言微微低眉。
朱常洛问道:“大冢宰说一下理由。”
方从哲继续道:
“陛下,自去岁至今日,朝廷已经成立了很多新机构。”
“第一军团、司农都水寺、廷尉寺、卫尉寺、未央宫卫等。”
“眼下朝廷每日都有大量事务需要处理,很多新机构甚至没有形成行之有效的办事制度。”
“官制机构不是设置了就能运转,需要有经验丰富的主官带领,需要各专一方的中层官员分配各项事务,需要精通庶务的下级官员落实执行。”
“官是需要时间培养磨炼的。”
“朝廷眼下但凡有些能力的官,臣都已经提拔上来,填充到各个缺员严重的衙门里去了。”
“朝廷已经没有多余的官可以调用,去成立一个完全新设的机构。”
“因此臣以为,此事不妥。”
“至少眼下做此事,时机不妥。”
方从哲说完,拱手一礼。
朱常洛轻轻点头。
李汝华见状,连忙拱手争取道:“陛下,臣以为,方才大冢宰所言句句属实。”
朱常洛一怔,只听他继续道:
“但是……”
朱常洛闻言,拿起茶杯,挡住微微勾起的嘴角。
“但是朝廷缺官,但不缺吏,臣也是想到此处,因此才举荐顺天府尹许弘纲担任商部尚书。”
“一个机构能做到什么地步,一看人力,二看财力。”
“只要主官有足够能力,完全可以将其下各级官吏全部用成办事员。”
“而在办事过程中,迅速积累经验,成为一名合格的官吏。”
“臣的构想中,商部初期并不需要执行太多事务,只需要负责朝廷向商人采买大宗物资一事便成。”
“臣之所以提议要设置商部尚书,是因为朝廷采买大宗物资,需要花费大量银两,若主官人微言轻,很容易出现官僚贪墨。”
“只有足够高的官位,才能镇压各路牛鬼蛇神蠢蠢欲动之心。”
“关于大冢宰所言。主官,臣举荐许弘纲。其下各级,均可由许弘纲从吏员中遴选。”
“且如此做事,若届时事有不逮,也可随时撤销,不至尾大不掉。”
朱常洛想了想,如此执行,似乎还真是个好办法。
商部毕竟是一个全新的领域,现在朝廷需要经常采购大宗物资,一直让内廷、户部、顺天府兼职来干,一次两次尚可,次数多了就不妥了。
设置一个专职机构确实可以减轻其他机构的公务压力。
且专事专人专责,出了问题也好追责。
朱常洛心中对李汝华的提议有些心动。
刘一燝拱手一礼,开口道:
“陛下,臣以为,既然商部事务不多,那为何要成立新的尚书部?”
“不若直接在户部下设一专官,甚至新设一司也行,没必要设一部。”
“新设一部,不仅仅会打破本朝祖制六部制,更会带来许多连带问题。”
“首当其冲就是权力分散。”
“如今朝廷内阁空置,一切事务都由圣断。”
“若以后有人提议设置八部、九部,将大大增加陛下每日理政的时间。”
“事简则专精,事繁则易疏漏。”
“臣以为,若非要设置商部,则应当早日恢复内阁,辅助陛下执政。”
刘一燝话落,众人立刻提出反对意见。
倒不是反对设置商部,而是反对重新恢复内阁权位。
各部院寺主官刚刚品尝到最高决策权的甜头,怎么可能会同意再次恢复内阁,沦为办事机构。
关于刘一燝重设内阁的提议,众人几乎一致反对。
李汝华将话题重新引回到商部之议上,开口说道:
“商部成立初期,只需负责采买之事。”
“等组建完整,在采买大宗物资一道形成稳定有效的制度后。”
“一定要扩展其职权,譬如对大中小各层次商人群体进行分别管理。”
“当今朝廷的国策是以征收粮布税为主,但臣以为,商税、矿税、榷税也不能完全放弃,朝廷还是要建立相应制度。”
“士农工商,国之四民,其他人群不足为虑,但此四民必须要受到朝廷的管控。”
“臣遍览史书,自古至今,朝廷税收无非四种:”
“粟米之征、布缕之征、力役之征、榷货之征。”
李汝华话未说完,韩爌开口打断了他的话:
“孟子曰:有布缕之征,粟米之征,力役之征。君子用其一,缓其二。用其二而民有殍,用其三而父子离。”
“民为邦本,取之无度,则其国危矣。”
“且不说大司徒所言榷货之征来自于何处。”
“便是往圣先贤也不敢三征同用,大司徒如此聚敛兴利,将朝廷颜面放在何处?将陛下爱民如子之名放在何处?”
朱常洛闻言,眼神微动,心中腹诽:
“我什么时候爱民如子了?我都公然维护地主利益了,我都旗帜鲜明的支持剥削和私有了,我还爱民如子?”
“你这个民怕是和我想的那个民不太一样吧。”
李汝华不恼不怒,开口道:
“先贤亦有言:征赋之法,岁有常数,然布缕取之于夏,粟米取之于秋,力役取之于冬,当各以其时;若并取之,则民力有所不堪矣。今两税三限之法,亦此意也。”
“大翰林只言朝廷颜面,陛下名声,却不知国库空虚,内帑拮据,大明已几近无米度支之境地。”
韩爌不作正面回答,只说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朝廷如此与民争利,会丧失民心。相比黄白孔方之物,朝廷若失了民心,那才会酿成大祸。”
朱常洛若有所思,失民心就会失天下吗?得民心就会得天下吗?
两宋逼得百姓走投无路,杀人放火等诏安。
两宋得民心吗?不见得。
元朝入主中原,大肆烧杀,得民心吗?似乎也不见得。
满清入侵中原,大肆烧杀之外,还大搞剃发易服,得民心吗?显而易见的不得民心。
他们从未得到民心,但政权依旧稳固。
那他们为什么能得天下呢?
——————
PS:
各位追读的书友们,实在抱歉。过年期间的应酬太多了,昨天又喝吐了。笔者实在无力保证按时两更。只能努力保证一日一更。等到年后初八回到工作地,笔者再恢复每日两更。
祝各位书友新年快乐,身体健康,都发大财!
(•̀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