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从移宫案开始](https://wfqqreader-1252317822.image.myqcloud.com/cover/888/53022888/b_53022888.jpg)
第59章 内廷外朝之分
朱常洛返回龙椅上坐下,招手示意王安上前一些,笑着道:
“以后若有大宗物资采买,朕还是会让三方报价。”
“内廷虽无法将价格压到接近成本,但也要时刻保持着能随时采买大宗物资的能力。”
“哪怕价格稍贵一些,内廷也不能放弃这项能力。”
“这件事你知道就行,下去后不要苛责下属。”
“他们在宫中当差,完全对上负责,已经活的很谨慎,过于高压,会适得其反,不利于内廷团结稳定。”
王安擦干眼泪,拱手问道:“陛下,难道此事就这么算了?”
朱常洛想了想,手指在桌案上轻敲了几下,点头道:
“对,就这么算了。”
“对待身边人,不要太苛责,下去后不要再整顿。”
“若你有一两个绝对信任的心腹,可以透露一二,让其以后办差,心里有数便成。”
王安闻言,心中满是钦佩,他强压下一口气,拱手道:“臣明白了。”
……
王安离开御书房后,立刻回到自己的住处,招来魏朝一人。
“干爹,这么着急叫儿子前来,可是皇爷有要事吩咐?”
魏朝火急火燎的从东厂赶来王安住处。
王安坐在凳子上,倒了一杯水给他,随后开口道:“主子让内廷采购粮布一事,我是委派你亲自督办的。”
魏朝有些不明所以的接过水杯,但没敢喝,站在一旁点头:
“没错,此事是儿子亲自去跟各大皇庄管事谈的。”
“上次的报价确实有些高,只因儿子没经手,不知深浅。”
“如今儿子亲自去皇庄盘问,拿到的都是最低报价。”
“保证比户部上次的报价低的多,这次一定给干爹长脸。”
王安看了他一眼,见他满脸诚恳,眼中毫无躲闪欺瞒之色,不禁叹了口气。
皇爷说的确实没错,有些事内廷和外朝是存在本质不同的。
给皇家办差的人若是吃不到半分利,那就没人给皇帝办差了。
哪怕是他们这些高品家奴,也一样会被蒙蔽。
王安拉着他的胳膊,让他在凳子上坐下。
魏朝坐下后给王安倒了杯水,送到王安面前,笑着问道:“干爹,这次报价怎么样,皇爷是否选了内廷?”
王安额头血管有些涨,他低声道:“内廷报价一百二十万,户部报价一百零二万,你说皇爷是选内廷还是选户部?”
魏朝闻言,眼神一缩,连忙起身跪在地上:“这,这不可能,户部从哪里得到的如此低价粮布,干爹,儿子发誓,儿子一分钱都没贪。”
王安弯腰拉起了他,点头道:
“我信你,这事皇爷也没怪罪。”
“陛下有德呀。”
魏朝仍有些懵,他想了想,开口道:
“干爹,这事儿子一定查清楚。”
“到底是户部弄虚作假,还是皇庄欺上瞒下。”
“给儿子三天,不,两天,儿子一定查个水落石出。”
王安喝了一口水,眼神微动,开口道:
“此事不急,你慢慢查便可。”
“查清楚了你自个儿知道就行,以后办事心里有数。”
“此事就此作罢,不做任何追究。”
魏朝闻言,缄默了片刻,开口道:“干爹,这太便宜那干人了,干爹您受了委屈,儿子看不过,此事儿子一定要给干爹出气。”
王安看了他一眼,朝御书房方向拱手一礼,开口道:
“皇爷说了,给内廷办事,不能一点利都不给,半分利都没有的事,是没人愿意办的。”
“皇爷还说了,不要苛责下属,不要做有损内廷团结稳定之事。”
“你是想让干爹背上违抗皇命之罪嘛?”
魏朝闻言,连忙又想下跪。
王安一把拉住他的胳膊:
“别跪了,主子不喜欢人跪,咱家也不喜欢动不动就跪。”
“要是跪就能把咱大明跪出个中兴,把建奴跪死在辽东,把税跪着收上来。咱家日日跪,月月跪,跪到死都成。”
魏朝闻言,有些不知所措,到底是跪还是不跪,一时僵在了那里。
王安拉着他坐下,开口道:
“这事主子说了,不追究了,那咱们就不能再揪着不放。”
“从明天开始,在未央宫四门前各立一块牌子。”
“把宫里每天要用到的物料单价写在牌子上。”
“谁能找到稳定低价高质的物品,就让谁负责采买该项物品。”
“每个月汇总一次,能给宫里省钱的内侍,咱家优先提拔,若是机灵精干,咱家可以举荐他去皇爷身边当差。”
魏朝闻言,点了点头,郑重的道:“儿子明白。”
……
二月初一。
政事堂御前会议。
朱常洛坐在主位,手里拿着一道密奏账单,开口道:“关于本次采买一百万石匹粮布一事,朕意,交给户部主办。”
朱常洛将已经批复“照准”二字的报价账单递给王安,示意他拿去交给李汝华。
李汝华接过账单后,从袖中掏出一本奏章题本,递给了王安,开口道:“陛下,臣有本奏。”
朱常洛一怔,直接在御前会议上呈交题本?
李汝华要干什么?
朱常洛好奇的接过王安拿来的题本,正要翻开审阅。
只听李汝华开口道:
“臣斗胆提议,设置商部,专门负责朝廷向民间商贾采买大宗物资之事。”
“臣举荐顺天府尹许弘纲担任商部尚书。”
李汝华言简意赅的说完。
朱常洛闻言一怔,快速看了看奏题本。
众人闻言则是齐齐看向李汝华。
谁都没想到,李汝华竟然会有如此胆大包天的想法,开口就是新设一部。
六部变七部,看似只是增加了一个机构,但其意义可完全不同。
政事堂增加一个席位不说,现在是六部,将来是七部,那以后是不是要成立八部、九部?
这是公然变更祖宗之法,甚至还想动摇六部制度根基。
李汝华疯了不成?
“陛下,如今朝廷财政定制,以粮布为主,这类大宗物资的采买绝不是一次两次就够了,以后一定还会有类似之事出现。”
“朝廷从南方往北方调运稻谷,沿途损耗至少三成。”
“而直接向民间商贾采买,不仅可以省却南稻北运之费。”
“还可大大减少沿途损耗,且可促进民间商贸繁荣。”
“朝廷既能省却人力,又能省却财力,每年只需疏浚河道,使其不堵塞便可。”
众人听罢,只有一个想法。
李汝华疯了!
这是想省钱想魔怔了!
这是要和整个靠漕运食利的集体开战!
他不怕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