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珂医案医论精选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六)痞满

病案1.肝胃不和,湿热内蕴
患者,男,36岁。
【初诊】
日期:2010年5月28日。
主诉:上腹部胀满阵作3年。
病史:患者性格内向,上腹部胀满阵作3年,时伴耳鸣,健忘,纳可,大便干结无力,夜寐欠安。上消化道造影:胃炎。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
检查:舌黯,苔白腻,脉弦。
诊断:痞证。
辨证:肝胃不和,湿热内蕴。
治法:疏肝和胃,清热化湿,增水行舟。
处方:川楝子9g,法半夏6g,延胡索20g,白芷20g,黄连6g,金钱草30g,玄参20g,生地20g,女贞子20g,酒苁蓉30g,大黄6g,砂仁(后下)6g,甘草6g。7剂,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
【二诊】
2010年6月4日。患者坚持服药,诉上腹胀满明显改善,耳鸣阵作,纳食正常,大便通畅,夜寐改善。舌黯,苔薄白,脉弦。
处方:川楝子9g,白芷20g,延胡索20g,甘草6g,大腹皮20g,土茯苓30g,砂仁(后下)6g,木香15g,陈皮10g,酒苁蓉30g,枳壳6g,夜交藤20g,煅牡蛎(先煎)30g。7剂,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
【按语】
本案患者平素性格内向,肝气疏泄不及,气血运行不畅,木郁土壅,横逆犯胃,肝胃气滞,故见上腹部胀满阵作。木克脾土,脾气虚弱,水湿内生,湿郁日久生热,湿热之邪蕴蒸肝胆,少阳枢机不利则耳鸣,湿浊中阻,清阳不升则健忘。郁热扰心,心神不宁,故见夜寐欠安。脾虚为胃行津液力弱,水少舟难,大便干结而无力。舌黯示血运不畅,苔白腻主湿邪内生,脉弦为木郁之象。
首诊方中,川楝子疏肝泄热、消胀除满。延胡索助川楝子疏肝行气。法半夏辛散助升,功善和胃降逆、消痞散结,除胃脘之滞气。白芷助半夏和胃而止痛。黄连配半夏辛开苦降,除中焦湿热,并能清心养神。金钱草清利肝胆之湿热。玄参滋阴润燥,助水行舟。生地助玄参养阴生津、润肠通腑;与黄连配伍可助养心阴安心神。女贞子滋养少阴厥阴之阴,肉苁蓉补肾助阳,增行舟阳动之用。急则治标,腑气不通,用大黄通腑化浊,以通为补。砂仁助湿行气,醒脾开胃。甘草健中气,和诸药。诸药共奏疏肝和胃、清热化湿、行阴阳、通腑浊之功,以通为补,健运中焦。二诊患者上腹胀满明显改善,气机得通,湿热得去,大便通畅,腑气顺降,仍耳鸣阵作,前方去半夏、金钱草、玄参、生地、黄连、大黄,加木香、陈皮、枳壳、大腹皮辛开苦降,温通中焦气机,助脾胃纳运之功。去女贞子,加土茯苓清热化湿和胃,加夜交藤、煅牡蛎养血平肝、安神助眠。
便秘一症,其因多种。病位在阳明大肠,喜润恶燥,增液助之。肾司二便,补肾助大肠之力。脾升胃降,助大肠之行,参、芪之类。肺与大肠相表里,肺气肃降,腑气得通,杏仁、厚朴之类。腑气以通为顺,以降为和。急则治标,通腑为先,将军之用。以通为补,纳化方行,后续有源。
病案2.寒热错杂,肝胃不和,肝脾不调
患者,女,55岁。
【初诊】
日期:2013年2月14日。
主诉:胃脘、食管灼热感半年。
病史:患者近半年来自觉胃脘、食管灼热感,时伴恶心,右肋下至少腹部胀痛,食欲不振,小便调,大便溏,夜寐欠安。胃镜:慢性胃炎。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已绝经。
检查:舌淡黯,苔白腻,脉沉。
诊断:痞满。
辨证:寒热错杂,肝胃不和,肝脾不调。
治法:寒温并用,疏肝和胃,化湿健脾。
处方:川楝子20g,海螵蛸20g,陈皮10g,木香15g,甘草6g,大腹皮20g,白芍20g,延胡索20g,茯苓皮30g,砂仁(后下)6g,煅牡蛎(先煎)30g,首乌藤20g。7剂,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
【二诊】
2013年2月21日。患者坚持服药,诉胃脘及食管灼热感消失,恶心缓解,右肋下至少腹胀痛减轻,食欲好转,大便溏,眠安。舌淡黯,苔白腻,脉沉。
处方:川楝子20g,海螵蛸20g,陈皮10g,木香15g,甘草6g,大腹皮20g,白芍20g,延胡索20g,砂仁(后下)6g,茯苓皮30g,车前子(包煎)10g,野菊花30g,首乌藤20g,煅牡蛎(先煎)30g。7剂,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
【按语】
肝属木,中焦脾胃属土,土赖木之疏而受纳、生化。在生理功能上,肝主疏泄,脾胃主运化、腐熟水谷。唯肝之疏泄功能正常,脾胃才能正常受纳、腐熟及运化。肝为将军之官,体阴而用阳。《内经》有载:“年过半百,阴气自半”。本案患者年已过七七,绝经后肝肾阴血不足,则阳用易过,亢则为害。在病理上,表现为肝木克伐脾土太过。因胃为阳土,肝气犯胃,从阳化热,可见胃脘、食管灼热;胃气上逆,故见恶心阵作;胃不和则卧不安,故见失眠。脾为阴土,肝气乘脾,从阴化寒,脾气虚弱,清阳不升,运化无力,故见食欲不振、便溏。“足厥阴肝经之脉,……抵小腹,……络胆,上贯膈,布胁肋……”肝之阴体不足,经脉失荣,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故见右肋下至少腹胀痛。舌淡提示脾气亏虚,质黯主气血不畅,苔白腻为湿浊内生。脉沉主里。本案病位在肝、脾、胃,属虚实寒热错杂之痞满。
首诊方中,重用川楝子为君,本品入肝经,味苦性寒,苦能顺降逆气,寒性引阳入阴,功善疏肝泄热、行气止痛。海螵蛸为臣,取其制胃之酸以治标。陈皮辛开助脾气升清,苦燥温运助脾气生化。木香辛开助脾苦降助胃,温助运化,以达健脾和胃、消食和中。大腹皮、砂仁辛行温运,化湿和胃、健脾止泻以助木香之力。茯苓皮取其淡渗利湿,协助回复脾气健运之功。白芍酸走肝体,微寒入阴,苦降逆气,敛阴养血助肝体,柔肝抑肝制其亢,治病之本。延胡索功擅活血行气,助川楝子疏泄肝郁,行气止痛。首乌藤养血安神助白芍养肝阴体,妙取藤走经脉,兼能疏通气血。煅牡蛎平抑肝阳助白芍制肝阳之用,煅用兼能制酸。生甘草其用意有三,一为甘补脾气;二为调和诸药,本方土木共治,脾胃同调,寒温并用,虚实共举,力虽不强,意在其中;三为生用取其清热之力。二诊患者胃脘、食管灼热消失,恶心缓解,食欲改善,肋下少腹痛,脾虚便溏。效不更方,酌加车前子引水湿偏走小肠,利小便而实大便,加野菊花以清热解毒,调节胃肠功能。此方虽无健脾专药,但辛升苦燥温运实为健脾之法。虽无降逆和胃专药,但平肝、苦降寓其内,肝气降则胃逆自除。
病案3.肝胃不和,阴虚火旺
患者,女,56岁。
【初诊】
日期:2013年3月11日。
主诉:胃脘胀满阵作3个月。
病史:患者平素性急易怒,近3个月餐后胃脘胀满阵作,口腔溃疡,食欲不振,小便调,大便不成形。已绝经3年。
检查:舌黯红有裂纹,无苔,脉弦。
诊断:痞满。
辨证:肝胃不和,阴虚火旺。
处方:川楝子9g,白芷20g,延胡索15g,女贞子30g,苦参6g,玄参20g,茯苓皮20g,木香10g,乌药15g,大腹皮20g,野菊花20g,白芍20g,葛根20g。7剂,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
【二诊】
2013年3月18日。患者坚持服药,餐后胃脘胀满明显改善,口腔溃疡已愈,食欲好转,大便不成形。舌黯红,有裂纹,苔薄白,脉弦。
处方:川楝子9g,白芷20g,生黄芪20g,炒白术15g,木香10g,乌药15g,茯苓皮20g,大腹皮20g,黄连6g,生甘草6g,焦神曲10g,砂仁(后下)6g。7剂,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
【按语】
患者中老年女性,平素性急易怒,肝体阴而用阳,主疏泄,调畅情志,在志为怒。郁怒伤肝,肝气不疏,肝郁气滞,木郁土壅,横逆犯胃,气机不畅,故见胃脘胀满反复发作。气机不畅,胃之纳化腐熟功能不足,故胃脘胀满于餐后诱发或加重。久怒化火,暗耗肝阴,恰逢患者七七已过,天癸已竭,地道不通,肝肾同源,厥阴肝体不足,肝肾阴虚,肝阳易亢,肝火易动。脾开窍于口,木旺克脾,脾气亏虚,运化不足,清浊混杂而下,故见大便不成形。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上炎之火蕴而成毒,偏走脾窍,腐肉成疡。舌黯主营血运行不畅,舌红有裂纹、无苔为阴精不足的表现,脉弦为肝阳内动之象。
首诊方中,川楝子味苦性寒,入肝经,可引阳入阴,顺降逆气,疏肝泄热、行气消胀而止痛,用为君药。白芷、延胡索共为臣药,白芷辛散温通,行胃气以消胀止痛,延胡索入肝脾之经脉,助川楝子行气解郁,令壅土得疏。女贞子苦降甘凉走肝体,清补肝肾之阴,助柔敛肝阳、清降肝火。苦参清心利尿,引热下行,子盗母气,助降肝火。玄参甘寒滋阴凉血、苦降上炎之火毒。茯苓皮淡渗利水、助脾运化,水从小便而走,大便得实。木香辛开苦降温运,助行气机,健脾和胃,化滞消食。乌药、大腹皮辛散温通,加强行气宽中消胀之力。加野菊花清热解毒,用白芍助女贞子敛阴养血、敛阳平肝,以葛根助脾升津、升阳止泻。诸药合用,肝郁得疏,肝阴得养,肝火得退,中焦脾胃气机得通,胃纳脾运之功恢复。二诊时患者脘胀明显减轻,去延胡索、女贞子、白芍、葛根,加黄芪、白术健补脾气,脾气旺则木不得乘,土生肺金,肝木得制。口腔溃疡得愈,去玄参、苦参、野菊花,独加黄连祛少阴心火,降有余之肝火,并使心肾水火既济,肝火无源以生。更加神曲、砂仁消食和中、醒脾开胃,同黄芪、白术相合,共健中土之意。
太阴之脾为极寒之地,阳用为现,处方用药宜辛开苦降温通灵动之品。厥阴之肝为阴阳之界,体阴用阳,阴体易虚,阳用易过,处方用药宜苦降甘凉/寒、滋养肝阴、清敛肝阳之品。
病案4.脾阳不振,胃气壅滞
患者,男,53岁。
【初诊】
日期:2013年4月26日。
主诉:胃脘部胀满阵作3个月余。
病史:胃脘部胀满阵作3个月余,电子胃镜示:反流性食管炎、慢性萎缩性胃炎,服西药治疗效果欠佳。刻下症:胃脘部胀满,食欲不振,纳少,四肢乏力,二便正常,夜寐欠安。
检查:舌黯,苔白厚,脉细。
诊断:痞满。
辨证:脾阳不振,胃气壅滞。
治法:调中健脾,和胃导滞。
处方:黄芪20g,木香15g,乌药10g,大腹皮20g,砂仁6g,半夏10g,川楝子9g,首乌藤20g,煅牡蛎30g,神曲10g,甘草6g。10剂,免煎颗粒剂,每天1剂,早、晚餐后开水冲服。
【二诊】
2013年5月6日。患者诉胃脘胀满明显改善,纳食正常,四肢乏力减轻,寐可。舌红,苔白,脉细。
处方:川楝子9g,白芷20g,延胡索20g,大腹皮20g,砂仁6g,黄芪20g,白芍20g,土茯苓30g,焦麦芽10g,焦神曲10g,甘草6g。7剂,免煎颗粒剂,每天1剂,早、晚餐后开水冲服。
【按语】
王老指出,痞满病因虽多,然其病机总不离中焦阻滞、气机升降失常,与肝脾胃密切相关。本案证属脾阳不振、胃气壅滞,王老治以调中健脾、和胃导滞。方中黄芪健脾益气、升举清阳;木香、乌药、川楝子、大腹皮行气导滞、宽中消痞;砂仁、半夏化湿和胃除痞;焦神曲消食导滞;首乌藤、煅牡蛎安神定志;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可令脾胃运化恢复正常,方证相符,疗效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