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的透明性
阮:能不能试试看,再举个例子谈谈,有什么看待摄影的新观点。
陈:巴特曾对摄影的见证性,有很精辟的看法。他认为摄影要能忠实表现对象,那本身就要完全透明才行。也等于说,你要完全觉察不到摄影的存在,那影像才会完成忠实的传达任务。
摄影的特质是“曾在彼方”,它记录的是“已发生过的事”。虽然如此,它所展现的现在—过去的特有经验时空形式,则是影像最迷人的所在。
尤金·阿杰特在1899年拍摄的《载货工》和他留下来的大批二十世纪初的巴黎街头影像一样,充分传达出摄影“把过去式再现”的独特魅力。
阮:这种说法,是不是指半透明或不透明时,就是所谓的个人风格的加入了。
陈:不透明是不大可能的,正如同完全透明是不可能存在的一样。我们先由摄影的光学、化学条件来说好了:焦距不准、曝光不足就是反透明性,但是只有你完全不使底片感光,才会是绝对不透明性呀!而这时摄影行为根本就没有产生。倒过来看,焦距再准,曝光十足正确,这是追求纯透明性的努力,但是镜头和底片的物理性有它的极致,谁也跨越不了。完全透明是不可能达到的。不过尽管是这样,我还是要朝追求透明性的努力走下去的,这正是摄影的方法之一呀!
阮:这种透明性的追求,是不是就是摄影以服膺对象为前提?
陈:没错。不过,我们先要有个认识,因为没有“绝对”这回事,“绝对透明”是追求不到的。我们如果过度去追求透明性,反而变成了唯心主义。事实上,透明性正是“失落的起源”,因此摄影一直处于半透明状况。
阮:为什么你在此处提到“失落”这两个字?
陈:当你拍一个东西时,你已把它从“现在时”推向“过去时”,而透明性就是想要把失去的时间再现,这就会让人失落了。此时,我就会想到本雅明一再提到的“氛围”了,这种由对象内在射出来的光线,就是让过去和现在有一个沟通的管道,使存在物在失去的时空中放射出“现存”的样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