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中识字课之妙
今天是海淀区西苑学区语文学科多课型研究活动,其中清华附小沈老师执教的集中识字课非常精彩,方法灵活、思维活跃,引发人们对于语文教学的思考。
沈老师虽是一个非常年轻的老师,但是课风中却有一种成熟,一种灵动,让我对她这个小丫头甚是喜爱。这节课中怎么会有这种感觉呢?让我慢慢地来说一说。
原因之一:本节课是基于学生原认知基础上的教学。在课前,老师进行了前测,有80%的学生对于本课集中识字的生字都能够认读,只有20%的同学对于今天学习的生字有一定的困难。所以老师的课堂教学设计考虑到这个因素,从学生的基本学情出发,关注学生间的差异。本课伊始,老师这样组织教学:“请看老师出示的字词,有哪些同学读起来还有一定的困难,请举手示意(老师在心中注意到这些有困难的同学)。”“现在请同学们互相帮助学习以上这些生字,同桌互相读一读。”在同桌互相读以后,沈老师说:“同学们,哪桌想分享一下你们通过交流新学会了哪个词?”同学们纷纷举手进行交流。沈老师的教学以学生的基础作为教学设计的主线,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
原因之二:教学过程扎实并灵动,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做到这一点主要是因为以下几点做的特别突出:第一,充分体现汉字的特点和规律。本节课在教学时体现了汉子是表意文字,充分体现了一些汉字的演变过程,让学生感到汉字的历史文化。另外把形声字进行了归纳,借助形声字的特点来记忆字形和意思,学生们学习的兴趣非常高。第二,体现了汉字的应用。老师在本课中,把学过的词语变成了“健康歌”,老师和同学们在一起蹦蹦跳跳,学习很快乐。
本节课给了我很多的思考,首先它体现了“差异教学”的理念,老师的教是在掌握了学生的学情基础上进行的,对于不会的同学,充分在小组教学中通过合作来解决,并且在教学中特别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同学,给他们更多的发言机会。另外,本节课充分体现了中国汉字的魅力,从教学中让学生知道了汉字的演变,汉字的造字规律以及汉字书写之美。学生们在感受美、实践美之中对汉字的学习产生了兴趣,并掌握了学习的规律。
沈老师的课为小学低年级的集中识字提供了很好的范例,是值得其他老师学习和借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