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科创板:中国资本市场迎来哪些投资机遇?(《21世纪经济报道》深度观察)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研发费不足千万

日前,科创板迎来首家军工企业。4月12日,北京国科环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国科环宇”)递交了科创板上市申请并获受理,敲响了科创板大门,拟募集资金3.3亿元。

招股书披露,国科环宇所属行业为高端装备制造行业,其是一家航天关键电子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是我国载人航天、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等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关键电子系统的核心供应商,最终用户主要为军工客户。

国科环宇选择的是第一套上市标准,即预计市值不低于人民币10亿元,最近一年净利润为正且营业收入不低于人民币1亿元。

国科环宇主要产品和服务包括空间电子系统产品与服务、军工电子产品与服务、特种工业电子系统产品与服务、信息安全与加固终端等。其中,空间电子系统产品与服务是主要收入来源。2016年-2018年度实现的收入占当期总营收的比例分别为90.53%、81.93%、77.58%。

不过,作为这样一家“高、精、尖”的航天类军工企业,国科环宇的业绩似乎有些差强人意。

招股书披露,国科环宇2018年实现营业收入1.87亿元,归属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是1344.39万元。2017年才转亏为盈。2017年实现营业收入1.26亿元,归属母公司净利润399.72万元。2016年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为0.63亿元和-1760.75万元。

与科创板排队企业比较,这样的业绩水平也实在难言漂亮。

据Wind数据统计,在可比较的科创板企业中,国科环宇2018年净利润收入排名倒数第一。

“这类企业其实是国家重点支持的,间接价值巨大,但问题是市场空间有限,规模小。”王骥跃向记者表示。

事实上,从研发能力上看,国科环宇具备较强的技术创新能力。招股书披露,国科环宇已累计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三项、“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突出贡献者”奖章、“创新技术奖三等奖”等多个奖项,并承担了多个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具有较强的研究与创新能力。

截至目前,国科环宇已获授权专利53项(含1项国防发明专利),获得软件著作权18项,产品及服务已广泛应用于空间站、卫星、导弹、飞机、船舶、雷达、高铁等领域。

这样的高科技含量必然对应着强大的研发团队以及充足的研发费用。招股书披露,国科环宇的研发技术人员占总人数在60%以上。2016年-2018年公司研发技术人员占总人数比例分别是66.82%、64.34%、62.83%。

但在研发费用上似乎有些尴尬。2018年研发费用只有970.44万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仅为5.19%。无论从绝对数或相对数上看,都有些少得尴尬。

“国科环宇的研发费用不低,但是计在成本里,不在费用中。”王骥跃向记者表示,“有些企业总研发投入还可以,只是费用化的比例低,它可能列在研发投入中。”国科环宇也表示,研发费用仅核算当期费用化的研发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