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民族论丛·第九辑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一 豆卢氏家族史略[1]

豆卢氏家族在北朝隋唐时期共传十五代,历五百余年。

北魏时期,豆卢氏家族经历了三代。第一代人物是豆卢丑(?—433)和豆卢胜[2]。两人本为后燕北地王慕容精之子,在北魏后燕参合陂之战中被俘,又因北魏对慕容鲜卑人的政治压迫而改姓豆卢[3]。这两个人是此后数百年豆卢氏家族的第一代先祖,豆卢胜资料较少,豆卢丑则以儒学见长,曾授北魏世祖拓跋焘经学,并入《魏书》儒林传。第二代人物有豆卢胜之子豆卢鲁元(?—442)和豆卢丑之子豆卢什伐两人;第三代人物主要有鲁元三子统(?—453)、弥娥、内(?—451),什伐之子豆卢苌,这两代人物是豆卢氏家族发展的第一个高峰,其中最主要的是豆卢鲁元一支。史载鲁元“父子有宠两宫,势倾天下”[4]。但豆卢统等第三代人物也是豆卢氏家族走向第一次衰落的时期,还是豆卢氏家族内部的发展重心发生转移的时期。北魏世祖末年,太子与宦官宗爱有矛盾,太子宫臣受到株连,豆卢内被杀,不久豆卢统死去,豆卢弥娥则任北镇都将,豆卢鲁元家族就此衰落下去,此后的豆卢氏人物多出自豆卢丑一支[5],豆卢氏家族的重心开始有了转移。

西魏周隋时期,豆卢氏家族主要有两代人物,这两代人物也是豆卢氏家族重新走向复兴的关键性人物。第四代主要有豆卢宁(504—565)、豆卢恩(506—563),均为豆卢苌之子。两人均靠追随尔朱天光入关平定万俟丑奴起义而发迹,此后又归属侯莫陈悦、宇文泰,以此奠定了在西魏北周统治集团中的地位,成为“关陇集团”中的一员。此后豆卢宁、豆卢恩兄弟几乎参与了西魏北周的所有对外战争,“斩将搴旗,四十三战;尊官厚禄,三十七年”[6],军功显赫。豆卢宁、豆卢恩兄弟是豆卢氏家族在北朝隋唐时期发展壮大的重要奠基人。第五代人物中影响较大的是豆卢宁之子豆卢绩(536—590)、豆卢恩之子豆卢通(539—597)。两人均依靠父荫入仕,并保持了豆卢氏家族发展的势头。而从第五代人物开始,豆卢氏家族开始了与周隋唐宗室的联姻,豆卢宁之女、豆卢绩之妹即嫁北周齐王宪为妃;而豆卢通则尚隋高祖妹昌乐长公主,这也是豆卢氏家族能够持续兴旺的保障之一。

在唐代,豆卢氏家族经历了九代,这一时期的豆卢氏家族也出现了一些起伏变化。第六代人物,有豆卢绩三子贤、毓(577—604)、懿,一女;豆卢通二子一女,其中豆卢宽(582—650)最为著名,另外一子名字不详。在这一代人物中,豆卢绩三子史籍记载简略,一女为隋汉王谅之妃,到豆卢毓之子豆卢愿师以后这一支即不再见于史籍,这一时期的豆卢氏家族重心又转向豆卢通之子豆卢宽一支。豆卢宽是豆卢氏家族入唐的代表人物,为隋文帝外甥,以文帝挽郎入仕。隋末天下大乱,唐高祖李渊进兵关中,“宽与郡守萧瑀率豪右赴京师”[7]。豆卢宽归顺李渊,除了基于观望形势后的选择之外,双方的亲戚关系也是一个重要的推动作用,豆卢宽为隋文帝外甥,而隋文帝又是李渊姨夫;此外,豆卢宽之姐为唐邓国公窦琎夫人[8]。此后豆卢氏家族即凭借其家族功绩和与唐宗室的关系不断发展壮大。第七代有豆卢宽四子仁业(?—678)、承基(?—665)、怀让(?—650)、怀素,豆卢宽弟子方则,其中豆卢怀让得尚唐万春公主。

第八代有豆卢仁业子钦望(624—709)、钦文(一作奭、爽)、钦肃;豆卢怀让三子,贞松、逊(643—659),另一子名字不详;豆卢怀素女(661—743),为唐□州大都督参军李尚旦之妻;豆卢方则子豆卢楷。豆卢钦望是这一代人物中的代表,也是豆卢氏在唐代政治地位的第一个高峰。豆卢钦望“起家以门资”,先后出任地方、中央官职,而所任职官以文职为主。到武则天、中宗时期,为两朝宰相,前后十余年,这是豆卢氏家族在唐代的第一个宰相。但豆卢钦望在张易之、武三思等弄权之时,“独谨其身,不能有所匡正,以此获讥于代”[9]。第九代人物有豆卢钦望子灵昭,豆卢贞松子光祚,豆卢楷子玄俨,而这一代的豆卢钦肃女(662—740)则为唐睿宗贵妃。豆卢氏第十代有豆卢灵昭四子,器、参、回、友。豆卢光祚二子,豆卢建(706—744)、豆卢雄,其中豆卢建尚唐玄宗女建平公主。豆卢玄俨子志静。

从第十一代开始,豆卢氏已经进入中晚唐的发展时期。主要人物有豆卢器子豆卢鹗、豆卢友子豆卢愿、豆卢雄子豆卢靖。豆卢志静女豆卢娀(680—745),为唐岐王府祭酒崔公妻,此岐王应为睿宗第四子李范。第十二代有豆卢鹗子豆卢署[10]、豆卢愿子豆卢籍,豆卢靖女(788—829),为张遵妻,受封南阳郡君。此外还有一豆卢处士,见于《文苑英华·送豆卢处士谒宋丞相序》,李锋考证陆龟蒙《送豆卢处士谒宋丞相序》中的宋丞相应该为宗丞相之误,即豆卢处士之侄,又考证这个丞相应为豆卢瑑[11],而以这个豆卢处士隐居不仕,“率弟兄耕稼以自给”来看,应该不是上面提到的豆卢署等人,而是豆卢愿或豆卢鄂的另一子。第十三代人物有豆卢籍三子豆卢瑑(?—880)、豆卢瓒、豆卢璨,豆卢署子豆卢耆、豆卢求[12]。这一代人是豆卢氏家族在唐代的又一政治高峰,其中最为有名的是豆卢瑑,乾符六年(879),与吏部侍郎崔沆同日拜平章事,成为豆卢氏家族在唐代的最后一位宰相。但豆卢瑑不久即死于黄巢之乱,这也代表了豆卢氏家族在唐代的发展高峰的终结。

五代时期出现了豆卢氏家族最后的两代人物,而且仍有很高的政治地位,但旋起旋灭,很快即从政治核心中退却,此后豆卢氏家族即基本不再见于史籍。第十四代人物仅有豆卢瓒之子豆卢革(?—927)。豆卢革少年时期遇唐末动乱,“避地鄜、延,转入中山”,受到北平国王处直的器重。天祐末年(908—923),后唐庄宗将即位,因唐末公卿之族在战乱中“丧亡且尽”,故豆卢革以名家子身份,成为行台左丞相。庄宗即位后,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成为豆卢氏家族最后一位宰相,也是豆卢氏家族最后的政治权力高峰。但豆卢革既缺乏学识,又无政治才能,“自作相之后,不以进贤劝能为务,唯事修炼,求长生之术”[13],故在庄宗卒后,贬为辰州刺史[14],寻贬陵州长流百姓。天成二年(927)夏,“诏令逐处刺史监赐自尽,其骨肉并放逐便”。在豆卢革被贬杀以后,豆卢氏后裔随之被放逐,从此不再见于记载,能够有较清楚记载的只有豆卢革之子豆卢升,他也是豆卢氏家族有明确记载的最后一代——第十五代人物。豆卢升坐其父废,此后情况不详,天福二年(937)八月,后晋吏部尚书梁文矩奏:“臣看详左拾遗任瑶所进封事……令河令豆卢升、南顿令韦涛,因父配流,遂停官爵。况曾居郎署,久在朝行,或以被茜袍,或以纡紫绶。前后十迁,岁历八奉赦书。至于尝赦不原,亦得乘时被宠。况豆卢升等唐少帝之时刑部已得雪牒,便可却复旧官,旋属伪廷,却除宰子。既尘墨绶,须服荷衣,敢望明朝,特加殊泽,切以任瑶所进封章,请复豆卢升等官序服色,望中书商议,敕豆卢升等已经洗涤,又复官常,俟着政能当行甄奖。”[15]知豆卢升此后经历颇为曲折,但此奏议不见下文,不知豆卢革最终命运如何[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