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空间量标指演变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绪论

物质存在总占据一定的空间,表现出物理上可度量的线性特征,一维线段进而组成二维平面和三维立体。两个物质之间的距离也具有可度量的线性特征。语言中总有标记空间量的成分。李宇明(1999)把汉语中用以指称空间量的各种维度标记如“大”“长”“高”“面积”“见方”“立方”等叫作“空间量标指”[1]

根据李宇明先生的描述,汉语空间量范畴由以下要素组成:

空间量词:米、平方米、立方米等。

标指词语:长度、面积、体积、容积、大小、粗细等。

比较表达:大、长、小、短、广阔、矮小等。

距离表达:离、隔、相距等。

标指词语与数量词组合一般表示精确量,如“一米长”。另有以下情况表示模糊量:

儿尾名词:碗儿、小鞋儿。

形容词重叠或受副词修饰:远远的、很远、不远。

比况式:碗口大、一竿子高。

空间量标指按来源可分为:

名词性:面积、体积、长度、周长等。

形容词性:长、深、粗、大等。

反义形容词对举:大小、粗细、方圆等。

在斯瓦迪士(Swadesh)20世纪中期提出的核心词表中,100词和200词范围内分别包含以下空间量标指:

100词范围内:big、long、wide、thick、small、short、narrow、thin

200词范围内:big、long、wide、thick、small、short、narrow、thin、round、near、far

理论上,上述核心词满足两个假设:越是核心的空间量标指越倾向于为全人类语言共有;空间量标指是分层级的,向下仍能分出次级核心词和次次级核心词等不同层次。[2]

汉语空间量标指词语,未收入斯瓦迪士的二百核心词表的,尚有近300个。这些标指按音节数量可分为单音节、双音节、三音节和四音节:

单音节:矮、博、度、方、崇、粗、高、环、亘、低、广、阔、积、径、巨、浅、峻、袤、深、回、幂、绵、矢、竖、遥、围、细、狭、弦、斜、修、延、周、隔、距、去、离、至、到。(39个)

双音节:地方、广方、广亘、广径、短短、广宽、对径、广阔、半径、对心、广轮、广袤、方广、方幂、广围、穿径、方面、广狭、穿心、方围、广延、广衍、方圆、粗径、广圆、粗细、广运、长宽、幅员、广长、广周、长短、广纵、长方、过心、长亘、长广、长径、横亘、长袤、高矮、横经、高低、横径、高耸、横阔、高经(径)、高下、大径、高圆、厚薄、大小、环地、亘长、环亘、环绕、回环、宽圆、绵长、回圆、宽窄、面方、面积、阔广、阔径、阔狭、面径、积方、面幂、见方、进深、立方、盘亘、平方、经纬、立幂、立圆、径方、径高、平幂、径广、连亘、平面、径过、连环、平圆、径阔、连袤、径围、连绵、径心、连延、径圆、轮广、蔓延、浅深、开方、袤亘、全径、开广、袤广、开阔、袤延、袤长、袤纵、弥亘、深峻、深浅、宽广、绵地、绵亘、绵历、四围、宽阔、四转、宽细、绵延、耸高、周环、周回、体积、通径、周径、团围、延长、周阔、椭圆、周轮、遥亘、周袤、员幅、周围、垣周、围大、围方、围亘、圆大、围径、圆方、围圆、圆高、圆广、围长、圆径、周旋、圆阔、周垣、圆袤、周圆、圆幂、周匝、圆围、圆周、周遭、周长、纵广、心径、匝围、修径、窄小、纵横、窄窄、直径、延亘、纵经、纵径、延广、周递、纵阔、延袤、周广、纵袤、日行、距离、口径、见圆、见宽、见长。(178个)

三音节:方广径、方广周、穿心径、方圆大、广圆方、方圆径、面积方、积方里、立方积、立方面、立方体、平方幂、平方积、平方面、立圆积、立圆径、平圆积、平圆径、开立方、开立幂、开立圆、开平方、开平幂、开平圆、纵横径、周围大、周围阔、周遭径。(28个)

四音节:广轮延袤、广袤方圆、广袤圆方、广袤周轮、方围宽阔、广衍横纵、方圆广阔、方圆纵广、广长周匝、幅员面积、幅员纵横、长围周亘、横纵广衍、高下周旋、面积方里、平方面积、平圆面积、袤延方圆、袤延广纵、袤延圆方、宽广长袤、绵历围绕、延袤方圆、延袤横直、延袤长亘、周回连延、周回纵广、延袤周遭、周围方里、周围宽广、周围阔径、周围阔长、围圆粗细、周围连环、周匝广长、周匝纵广、纵广方圆、纵广高下、纵横开广、纵横袤亘、延亘周围、宽广面积。(42个)

以上单音节词,有的是与核心词不同的维度,如“高”“低”“粗”“深”;有的是词汇替换问题,如“方”产生于先秦,“广袤”“纵广”“方广”“方圆”产生于汉代,“方面”产生于南北朝,“纵横”产生于隋代,“幅员”产生于唐代,“平方”产生于宋代,“见方”产生于明代;有的是语体方面的问题,如“方”是普适的,而“方广”主要用于地理书,“纵广”主要用于佛经,“方面”主要用于数学,“见方”主要用于工程,“平方”主要用于数学和天文;从频率看,“方”“广袤”“方圆”比“方广”“方面”“纵广”“纵横”等词语用频高很多;从数量特征来看,“方”能兼表确数、约数和大小尺度数据,而“幅员”和“纵广”多表约数和大尺度数据,“方广”和“见方”多表确数和小尺度数据;从引申情况看,“方圆”“幅员”“方面”“纵横”“方广”均引申出范围义,而“纵广”和“广袤”则引申出宽广义;从分布位置看,“纵广”“纵横”“方面”等只能位于数量词前,而“方”“方圆”“平方”“立方”等可自由分布于数量词的前、中、后三个位置。

多音节标指从语素来源看,有的是两个源语素义的加合,如“周长”;有的是两个源语素义的融合,如“纵横”;有的是一个语素表形状而第二个语素表量,如“立方”;有的是逆序词,如“方围”“围方”;有的是反义关系的两个形容词组成,如“深浅”表深度;有的是偏义复词,如“弥亘”为一维标指、后语素为主,而“绵历”为一维标指、前语素为主。

非核心词中,“高”“低”“深”“浅”“粗”“细”“周”“径”“方”“积”等十个标指词语比较重要,一方面它们是某种空间量的典型代表词语,另一方面在汉语中它们是通用的和常用的词语。这些词与核心词的共同点是:一般是成对出现,标志不同维度[3]。与核心词的不同点是:非核心词在世界上多数语言中并非一定存在。

目前关于空间量标指的研究性论著已有不少,如邢福义(1988)对于现代汉语中空间量标指“高”“重”等词的词性判别的研究[4]、李宇明(1999)对于现代汉语中空间量表达系统的构建、汪维辉(2010)对于古代汉语十组形容词性空间量标指替换的描写[5]、杨永龙(2011)对于汉语空间量构式的历时变化的描写与解释等[6]。这些研究主要包括以下方面内容:标指的意义发展和来源、标指相对于数量词的分布、标指的词汇替换等。但总体上看,尚缺乏更全面的论述,有些认识仍有待于深入讨论。

本书拟从汉语史角度研究汉语空间量标指的来源、语义拓展、与数量词组合的意义及相对于数量词位置的变化等,试图对汉语空间量标指演变作出较为全面的描写和解释,以深化对于汉语空间量标指系统的认识。

本书强调空间量标指的量化特征,认为凡是能与数量词组合的才能算作标指词,否则不算。例如,存在“身矮一尺”的说法,与“身高一尺”同义,因而“矮”是标指词。不存在“身矬一尺”的说法,因而“矬”不是标指词,而只是普通的形容词[7]


[1] 李宇明:《论空间量》,《语言研究》1999年第2期。

[2] 杨永龙先生指出:英语空间量标指除了形容词外还有专门的名词,如length/longitude,height/altitude,width等,二百词里没有。说到底,空间量标指概念应该不太核心,比较后起。

[3] “方”和“圆”对待,“周”和“径”对待。

[4] 邢福义:《“高三尺”之类说法中“高、重”等词的词性判别》,《语言学通讯》1988年第3期。

[5] 汪维辉:《汉语中的十组表量形容词》,见《量与复数的研究》,商务印书馆2010年版。

[6] 杨永龙:《从“形+数量”到“数量+形”——汉语空间量构式的历时变化》,《中国语文》2011年第6期。

[7] “矬了一尺”是比较用法,“矬”不指总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