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寻找阿吉

木买努斯·依沙阿吉,乌孜别克族,新疆若羌人,长髯飘飘,仙风道骨,为大军解放大西北、勘探队寻找石油等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图为阿吉老人
在柴达木,会有人不知道美国总统,却没有人不知道阿吉老人。阿吉老人的一生几乎就是一部柴达木近代史,柴达木的第一条路就是从老人脚下踏出来的。他独自一人牵着骆驼,横穿茫茫戈壁,到麦加朝圣,那时,他便征服了柴达木。大军解放大西北、追赶吾斯满匪帮时,就是老人带的路;20世纪50年代初,勘探队进柴达木找石油,还是老人做向导。这位乌孜别克族老人,长髯飘飘,仙风道骨,在柴达木最具传奇色彩。一直到1960年,他还带领部队从柴达木进巴海吐准备平息西藏叛乱,不幸从马上摔下,脑溢血去世。老人的一生,与柴达木风云际会了大半个世纪。
老人的墓地安葬在柴达木西部油砂山旁,头枕油田,面朝太阳升起的地方。不远处是清幽幽的尕斯库勒湖,就像老人一只伸出去的、永远挥动着的手臂。我曾三次拜谒过阿吉老人的墓,这一次,却怎么也找不到了。我是专程陪上海戏剧学院一位老教授,来寻阿吉老人之墓的。老教授在进柴达木时,右脚跌成骨折,打着石膏裹着绷带,说不看别处,只要看阿吉老人之墓。远在千里之外的上海老教授都知道阿吉,我为阿吉老人、也为老教授感动。

图为作者、石力(左一)与阿吉老人的塑像
偏偏,我却找不到阿吉老人的墓地了。忽然想起前不久电视台曾播放过阿吉老人墓地的专题片,只好请他们带路了。
电视台的朋友对我说:“怪不得你,我们也费了好大劲才找到的。”当车开到离墓地还很远的地方时,我知道他们的话说的没错,方圆几百米的垃圾包围着墓地,几乎淹没了墓地。汽车只好寻找缝隙像蜗牛一样慢慢爬着慢慢绕,车开到一个沙梁前不得不停了下来,前面实在无路可走了。不过,可以望到墓地了,有十几米远。
我第一个跳下车去探路,老教授拖着伤脚下了车可就苦了,因为无处可以让老教授迈脚,到处充满了污浊的垃圾。
阿吉老人就是在这样一大片的污秽中静静地卧着。我想,这里本该建一座老人的纪念馆啊!
我想起老人长髯飘飘、我想起老人谈笑风生、我想起老人横戈跃马、我想起老人对柴达木的一往情深……即使我们不能年年为老人的墓地献上鲜花,起码也不要一层层无尽地堆上垃圾吧!
我不敢再看墓地,回过头来,看见老教授架着拐杖拖着伤腿踩着垃圾,一瘸一拐艰难地向墓地走来。这是一位老人向另一位老人走来。这一刻,阿吉老人应该欣慰;这一刻,热辣辣的阳光正洒满头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