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形象史学(2018上半年/总第11辑)
刘中玉主编更新时间:2025-04-07 17:58:20
最新章节:《形象史学》征稿启事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形象史学》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文化史研究室主办的中文学术集刊。本辑有名家笔谈、理论探讨、器物与图像、考古与文献、妈祖文化与海洋史研究五个栏目,所收文章运用的史料既有器物与图像,也有考古发掘与文献,多数文章附有一定数量的精美图片,图文并茂,形象生动,充分反映了“形象史学”的内在涵义与优势性特征,有助于深入理解和体会文章内容,更有助于既形象直观又深刻全面地掌握中国古代文化精髓。
上架时间:2018-11-01 00:00:00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已经获得合法授权,并进行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刘中玉主编
主页
最新上架
- 会员
形象史学(2018上半年/总第11辑)
《形象史学》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文化史研究室主办的中文学术集刊。本辑有名家笔谈、理论探讨、器物与图像、考古与文献、妈祖文化与海洋史研究五个栏目,所收文章运用的史料既有器物与图像,也有考古发掘与文献,多数文章附有一定数量的精美图片,图文并茂,形象生动,充分反映了“形象史学”的内在涵义与优势性特征,有助于深入理解和体会文章内容,更有助于既形象直观又深刻全面地掌握中国古代文化精髓。文化13.3万字 - 会员
徽学(第13辑)
《徽学》是由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主办的综合性学术集刊,主要刊发海内外高水平徽学研究成果。本刊注重徽学研究的原创性成果,讲求学术性、理论性、前沿性,开设“文献与文书”“宗族与社会”“徽商与经济”“学术与文化”“理论与综述”“比较及其他”等专栏。本书为第十三辑,共19篇文章,文章多数为与徽学研究有关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教育部重大项目以及安徽省重点科研项目的阶段性成果,文化22.2万字 - 会员
华夏日常生活史
本书对中国古代社会衣、食、住、行等生活事项进行了梳理和呈现,全景式展现中国古人的日常生活及其嬗递图景。透过古人的日常,可以帮助我们找到自己的根,理解华夏文明的传承与变迁,带我们理解中国人的民族性格和精神气质是如何塑造的。文化19.9万字 - 会员
张北高原历史文化研究文萃(全4卷)
张北高原泛指河北省张北、沽源、康保、尚义四县,内蒙古正蓝旗、太仆寺旗、化德、商都四旗县在内的内蒙古高原东南部,清末民国以来俗称“坝上”。本书是研究张北高原历史文化的专题文集,内容涉及坝上的建置沿革、史迹掌故、社会状貌、风土人情、文化延脉等,多数文章属近代史研究范畴。当代及现代研究未入。所收除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图书、期刊等资料,尚有“知网”等文库的博、硕论文,一部分选自《研究动态》和当地政协文史委员会文化135万字 - 会员
北京文化通史:先秦—金代卷
这是一部完整叙述北京地区从幽蓟远古文明到辽金时期北京文化格局确定的文化史研究专著。全书从远古时期北京周边不同文化板块与北京文化起源的关系,到秦汉及以后的魏晋十六国北朝北京地区各民族文化整合,再到辽南京、金中都北京成为全国南北文化的交融中心的文化变迁过程进行了系统的概述。作者在北京文化起源及其早期发展历程中,突出强调北京地区不同文化板块整合、不同民族文化融合的文化发展特征,具有独到的学术观点,是一部文化33.4万字 - 会员
北京文化通史:清代卷
本书是一部完整、系统阐述有清一代北京文化发展的学术专著。全书共分十四章,从满洲人入关进入北京,到清王朝灭亡,围绕着北京文化发展变化的脉络,将清代不同时期北京文化的文化形态、文化特征以及文化影响,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全书通过对清代北京文化二百六十余年的变迁阐释,揭示了经历了清代一朝,北京文化如何成为北京古代历史上最为成熟、最为完备的文化体系,展现出清代北京文化在北京史研究的重要地位。与此同时,作者通过文化26.3万字 - 会员
文艺复兴:现代文明的晨光
文艺复兴,顾名思义,是文学与艺术的复兴,也是古希腊文明的复兴。文明的所有主要领域,即文学、艺术、科学等,都得到了全面的发展,诞生了众多巨人与巨作。这些巨人与巨作,如永恒星辰,闪耀在历史的天空中。自文艺复兴之后,世界文化的发展可谓如江河湖海,汹涌澎湃,滔滔不绝,直至今天。文化14.1万字 - 会员
徽学(第11辑)
《徽学》是由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主办的综合性学术集刊,主要刊发海内外高水平徽学研究成果。本刊注重徽学研究的原创性成果,讲求学术性、理论性、前沿性,开设“文献与文书”“宗族与社会”“徽商与经济”“学术与文化”“理论与综述”“比较及其他”等专栏。本辑为第十一辑,共收录19篇文章,多数为与徽学研究有关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教育部重大项目以及安徽省重点科研项目的阶段性成果。文化32.9万字 - 会员
形象史学(2019上半年/总第13辑)
《形象史学》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文化史研究室主办的中文学术集刊,所收论文主要以中国古代历史上各个时期不同形式的物质文化为研究对象。本辑收录研究论文十四篇,内容涉及金维诺先生学术纪念专题、器物与图像、文本与图像、地理与图像等多个领域,分别从图像学、文学、语言学、地图学、建筑学、民俗学等多个学科对形象史学的跨学科意义进行实践性探讨。文化17.4万字
同类书籍最近更新
- 会员
楚简文字与先秦思想文化
本书以“二重证据法”,对楚简文字的形义进行思想文化的解析,揭示出了先秦思想观念史上的一些新的特点和发展规律,个别地方破解了相关学术研究中长期悬而未决的疑难问题。本书的内容共分五部分。第一章概述了本书的“汉字文化学”研究视角及楚简文字与先秦思想文化研究的相关问题。第二章对楚简文字中的“道”(“”)“仁”(“”)“贤”(“”)和若干从“刀”“斤”“戈”字的特殊写法及其所反映的哲学思想内涵进行了深入探讨文化史19.1万字 - 会员
北京文化通史:先秦—金代卷
这是一部完整叙述北京地区从幽蓟远古文明到辽金时期北京文化格局确定的文化史研究专著。全书从远古时期北京周边不同文化板块与北京文化起源的关系,到秦汉及以后的魏晋十六国北朝北京地区各民族文化整合,再到辽南京、金中都北京成为全国南北文化的交融中心的文化变迁过程进行了系统的概述。作者在北京文化起源及其早期发展历程中,突出强调北京地区不同文化板块整合、不同民族文化融合的文化发展特征,具有独到的学术观点,是一部文化史33.4万字 - 会员
北京文化通史:清代卷
本书是一部完整、系统阐述有清一代北京文化发展的学术专著。全书共分十四章,从满洲人入关进入北京,到清王朝灭亡,围绕着北京文化发展变化的脉络,将清代不同时期北京文化的文化形态、文化特征以及文化影响,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全书通过对清代北京文化二百六十余年的变迁阐释,揭示了经历了清代一朝,北京文化如何成为北京古代历史上最为成熟、最为完备的文化体系,展现出清代北京文化在北京史研究的重要地位。与此同时,作者通过文化史26.3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