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章 赤焰军
片段简介
帝国危机:大胤帝国在明德二十七年面临内忧外患,北方游牧民族铁勒部大举入侵,连破三关,直逼京师。朝廷内部却因党争而决策迟缓。
赤焰崛起:前赤焰军统帅萧远山之子萧云澜临危受命,重建传奇的赤焰军。他召集旧部,招募新兵,在短短三个月内训练出一支能征善战的军队。
初战告捷:萧云澜采用奇袭战术,在青峪关设伏,以少胜多击败铁勒前锋部队,取得关键性胜利,为帝国赢得喘息之机。
暗流涌动:胜利背后,朝廷内部的右相严世藩一派开始忌惮赤焰军的声望,暗中谋划削弱这支新崛起的军事力量。
命运转折:萧云澜发现父亲当年被陷害的线索,同时与军师谢明远、女医师苏宛儿的深厚情谊开始形成,为后续剧情埋下伏笔。
本次创作部分主要讲述萧云澜临危受命重建赤焰军,以及他在青峪关取得关键胜利的过程,同时展现朝廷内部的权力斗争初现端倪。
明德二十七年秋,大胤帝国北方边境狼烟四起。
铁勒部的铁骑如潮水般涌过苍茫的草原,连破三关,直逼京师。战报像雪片一样飞入皇城,却在一道道朱漆大门前被拦截、被搁置。朝廷上,右相严世藩把持朝政,以“军费不足“为由,迟迟不肯发兵。
秋风卷着枯叶扫过皇城外的校场,一个身着玄色劲装的青年站在点将台上,目光如炬。他约莫二十五六岁年纪,面容刚毅如刀削,眉宇间凝着一股不怒自威的气势。腰间悬着一柄古朴长剑,剑鞘上刻着“赤焰“二字,在夕阳下泛着暗红色的光泽。
“萧将军,圣旨到!“
一骑快马飞驰而来,马上的传令官翻身下马,双手捧着一卷明黄绸缎。校场上聚集的三千将士齐刷刷地单膝跪地,只有那玄衣青年依旧挺立如松。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北境告急,铁勒猖獗。特命萧云澜为征北将军,重建赤焰军,即日北上御敌。钦此。“
萧云澜接过圣旨,手指微微发颤。十年了,自从父亲萧远山被诬陷通敌,赤焰军被解散,这个名号已经沉寂了整整十年。如今国难当头,皇帝终于想起了这支曾经威震四方的铁军,想起了萧家。
“末将,领旨。“
他的声音不大,却让校场上的每一个人都听得清清楚楚。三千将士齐声高呼:“赤焰重燃,誓卫河山!“呼声震天,惊起远处林中的飞鸟。
夜幕降临,萧云澜独自站在军帐中,面前摊开一张泛黄的地图。这是他父亲留下的,上面标注着北方各关隘的兵力部署,还有密密麻麻的批注。他的指尖轻轻抚过那些熟悉的字迹,仿佛能感受到父亲的气息。
“将军,谢先生到了。“亲兵在帐外禀报。
“快请。“
帐帘掀起,一个身着青衫、面容清癯的中年文士走了进来。他看上去四十出头,眉目间透着睿智,行走时左腿略显不便,却依然风度翩翩。
“明远兄,多年不见。“萧云澜上前两步,紧紧握住对方的手。
谢明远——曾经的赤焰军军师,萧远山最信任的谋士,如今已是两鬓微霜。十年前那场变故中,他为保护萧云澜逃离,左腿中箭落下残疾,此后隐居山林,以教书为生。
“云澜,你终于回来了。“谢明远的声音有些哽咽,“你父亲若在天有灵,必感欣慰。“
萧云澜眼中闪过一丝痛楚:“父亲冤死已十年,朝廷至今未曾平反。如今用人之际才想起萧家,这圣旨,我本不该接。“
谢明远摇摇头,指着地图上的北方防线:“国事为重。铁勒若破关,千万百姓将遭涂炭。你父亲一生以保家卫国为己任,你若因私废公,他在九泉之下也不会原谅你。“
萧云澜沉默良久,终于点头:“明远兄说得对。赤焰军重建在即,我需要你的帮助。“
“老朽残躯,本不足用。但为天下苍生,愿效犬马之劳。“谢明远拱手一礼,眼中闪烁着久违的斗志。
接下来的日子,萧云澜和谢明远日夜筹划。他们从各地召集赤焰军旧部,招募新兵,整备军械。朝廷拨付的粮饷杯水车薪,萧云澜便变卖家中田产,充作军费。
一个月后,一支八千人的队伍集结完毕。虽然人数不多,但核心的三千老兵都是当年赤焰军的精锐,其余新兵也经过严格筛选。萧云澜亲自督导训练,从黎明到日落,校场上杀声震天。
“将军,朝廷又来催促了。“一名传令官递上公文,“铁勒已攻陷平阳,距京师仅五百里。右相严大人命我军即刻北上,不得延误。“
萧云澜冷笑一声:“严世藩?十年前就是他构陷我父亲,如今倒来指手画脚。“他转向谢明远,“明远兄,我军准备如何?“
谢明远捋须沉吟:“新兵训练不足,但铁勒势大,确实不能再拖。我建议兵分两路:主力沿官道正面迎敌,另派一支轻骑绕道敌后,断其粮道。“
“好!就依此计。“萧云澜拍案而起,“传令全军,明日五更造饭,天亮出发!“
次日清晨,赤焰军开拔北上。萧云澜一身戎装,胯下白马,腰悬赤焰剑,威风凛凛。沿途百姓箪食壶浆,夹道相送。他们记得十年前赤焰军的威名,更记得萧远山爱民如子的名声。
行军第七日,前锋探马来报:铁勒大军十万之众已至青峪关,守军溃败,关城危在旦夕。
“青峪关若失,京师门户洞开。“谢明远眉头紧锁,“我军只有八千,正面强攻无异以卵击石。“
萧云澜凝视地图,忽然指向关城西北的一条小路:“从此处可绕至关后,但需翻越绝壁。铁勒必不设防。“
“此计甚险。“谢明远沉吟道,“但出其不意,或可奏效。“
当夜,萧云澜亲率两千精锐,轻装简从,沿小路秘密行进。山路崎岖,多处需攀援而上,稍有不慎便会坠入万丈深渊。黎明时分,他们终于抵达关城背后的山脊。
从高处俯瞰,青峪关内火光冲天,铁勒士兵正在狂欢作乐,显然已攻占关城。城门大开,源源不断的部队正在入城,毫无戒备。
“准备火箭。“萧云澜低声命令,“听我号令,齐射敌营。“
两千弓箭手悄无声息地列阵,箭头裹着浸油的布条,在夜色中闪烁着危险的光芒。
“放!“
随着萧云澜一声令下,两千支火箭如流星般划破夜空,落入关城。干燥的秋日,木质建筑瞬间燃起熊熊大火。铁勒军大乱,惊呼声、哭喊声响成一片。
“赤焰军,随我杀敌!“
萧云澜拔出赤焰剑,一马当先冲下山去。两千勇士如猛虎下山,杀入乱军之中。赤焰剑在萧云澜手中化作一道红光,所到之处,敌酋纷纷倒地。
与此同时,谢明远率领主力从正面发起佯攻,牵制敌军。铁勒军腹背受敌,指挥系统瘫痪,十万大军竟被八千赤焰军杀得溃不成军。
天亮时分,战斗结束。青峪关重新插上了大胤的旗帜。关城内尸横遍野,大部分是铁勒士兵。赤焰军伤亡不足千人,却歼敌逾万,俘虏数千。
“报——敌军主帅阿史那摩率残部向北逃窜!“探马飞报。
萧云澜抹去脸上的血迹,摇了摇头:“穷寇莫追。整军休整,救治伤员,加固城防。“
谢明远拄着拐杖走来,脸上带着欣慰的笑容:“云澜,此战大捷,赤焰军威名必将再震天下。“
萧云澜却神色凝重:“明远兄,此战虽胜,但我总觉得蹊跷。铁勒十万大军,怎会如此不堪一击?“
谢明远点头:“我也觉得奇怪。按说阿史那摩是沙场老将,不该如此疏忽大意...“
正说话间,一名亲兵匆匆跑来:“将军!在敌营中发现这个!“他递上一封密信。
萧云澜展开一看,脸色骤变。信上写着:“青峪关空虚,可速取之。赤焰军动向已悉,当设伏于...“后面的字迹被血迹模糊,难以辨认。
“有人通敌!“萧云澜握紧拳头,“而且知道我军计划!“
谢明远接过信件仔细查看:“这纸是上好的宣纸,墨也是江南贡墨...这不是铁勒人能有的。“
两人对视一眼,心中同时浮现一个可怕的猜想。
“朝廷里有内奸。“萧云澜声音低沉,“而且地位不低。“
就在此时,远处传来号角声。一队华丽的仪仗自南而来,黄罗伞盖下,是一顶八人抬的官轿。
“是严相的旗号!“亲兵惊呼。
萧云澜和谢明远交换了一个警惕的眼神。严世藩,右相,朝中第一权臣,也是十年前构陷萧远山的主谋。他为何突然出现在前线?
轿帘掀起,一个身着紫袍、面容白净的中年男子缓步走出。他约莫五十岁年纪,眉目间透着精明与算计,举手投足尽显权贵气派。
“萧将军,久违了。“严世藩笑容可掬,声音却冷得像冰,“恭喜将军立下大功,朝廷必有重赏。“
萧云澜强忍怒火,抱拳行礼:“严相远道而来,末将未曾远迎,还望恕罪。“
严世藩摆摆手,目光扫过战场:“将军以少胜多,真乃国之栋梁。不过...“他话锋一转,“本相听闻将军擅自更改行军路线,未按朝廷指令行事,这可是违抗军令啊。“
谢明远上前一步:“严相明鉴,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将军随机应变,方能取得大捷。“
严世藩眯起眼睛:“这位是...哦,谢军师。十年不见,腿伤可好些了?“言语中暗含讥讽。
萧云澜拳头捏得咯咯作响,却不得不压下怒火:“严相此来,不知有何指教?“
严世藩从袖中取出一道圣旨:“陛下有旨,命赤焰军即刻北上追击残敌,不得延误。本相特来督军。“
萧云澜接过圣旨,心中疑云密布。铁勒虽败,但主力尚存,此时贸然追击,风险极大。更何况刚发现朝廷可能有内奸通风报信...
“末将领旨。“萧云澜沉声道,“但将士刚经恶战,需休整数日。粮草辎重也需补充。“
严世藩笑容不变:“军情紧急,岂容延误?粮草已在途中,明日即可送达。将军若抗旨不遵,恐有不测之祸啊。“
话中威胁之意,昭然若揭。
待严世藩离去后,萧云澜与谢明远秘密商议。
“他逼我们立刻进军,必有阴谋。“萧云澜低声道。
谢明远点头:“严世藩与铁勒勾结的可能性很大。十年前他就曾通敌卖国,构陷你父亲。如今历史重演...“
“我要查出真相,为父亲平反。“萧云澜眼中燃起仇恨的火焰,“但在那之前,必须先保住这支军队。“
谢明远沉思片刻:“不如将计就计。表面上遵旨北上,暗中派精锐调查严世藩与铁勒的联系。同时做好应战准备,以防中伏。“
“就这么办。“萧云澜下定决心,“明远兄,你率主力佯装北上,我亲自带一队人马暗中调查。“
谢明远摇头:“太危险了!你是主帅,若有闪失...“
“正因我是主帅,才必须亲自查明真相。“萧云澜坚定地说,“赤焰军就拜托你了。“
当夜,萧云澜秘密挑选了五十名精锐,准备离营。临行前,他去伤兵营探望伤员。
伤兵营中,一个身着素衣的年轻女子正在为伤员包扎。她约莫二十岁年纪,容貌清丽,动作娴熟而轻柔。见到萧云澜,她微微行礼:“将军。“
“苏姑娘,辛苦你了。“萧云澜点头致意。苏宛儿是随军医师苏老的女儿,医术精湛,在军中备受尊敬。
苏宛儿轻声道:“将军面色不佳,可是有烦心事?“她递上一碗药汤,“这是安神的,请将军服用。“
萧云澜接过药碗,一饮而尽。药汤苦涩中带着一丝甘甜,让他紧绷的神经稍稍放松。
“多谢。“他放下碗,犹豫片刻,还是说道,“我要离营几日,军中伤员,就拜托苏姑娘了。“
苏宛儿聪慧过人,立刻意识到事情不简单。她压低声音:“将军要去做危险的事?“
萧云澜没有正面回答:“照顾好自己。“说完转身离去。
苏宛儿望着他的背影,眼中满是担忧。
子夜时分,萧云澜率五十骑悄然离营,消失在茫茫夜色中。他不知道的是,严世藩的亲信早已暗中监视,一封密信正快马加鞭送往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