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5章
程小雨坐在里斯本的一家临海咖啡馆里,钢笔悬在纸页上方,墨水在阳光下泛着深蓝的光泽。
窗外,大西洋的风裹挟着咸涩的水汽,远处帆船的白影划过海平线,像一行未写完的诗句。
她三十岁了。
五年前,她还会为了一场雨、一首歌、一个似曾相识的背影而陷入回忆的漩涡。
那时的她,固执地认为爱情应当如蒸馏水般纯粹,容不得半点杂质。
她曾怨恨林远的理性,怨恨他的精确计算,怨恨他总把感情拆解成变量与概率。
可如今,当她独自走过十几个国家的海岸线,在冰岛的极光下写生,在摩洛哥的沙漠里等待日出,她才终于明白——
纯粹不是未经世事的固执,而是历经千帆后的选择。
她抿了一口咖啡,苦涩里带着焦糖的甜。笔记本上,是她正在写的新书序言:
“我们总以为成长是蜕去旧壳,可后来才发现,真正的成长是学会与过去的自己和解。“
“在我二十岁的时候,我天真地认为爱情应该是完美无瑕的,像水晶一样清澈透明。
我幻想着两个人之间没有任何秘密,没有任何隐瞒,彼此的心灵完全敞开,没有任何阴影。
我曾以为,只有这样的爱情才是真正的爱情,才是值得追求和珍惜的。
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我逐渐意识到,这样的想法是多么的幼稚和不切实际。
真正的爱情,并不是没有杂质的完美,而是即便知道彼此之间存在着一些不完美,仍然愿意去接受、去理解、去包容。
它就像一杯浑浊的水,需要时间去沉淀,需要耐心去过滤,最终才能变得清澈见底。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去爱,如何去被爱,学会了在不完美中寻找完美,学会了在瑕疵中发现美。
林远,一个在我成长道路上留下深刻印记的人,他教会了我许多关于爱情和生活的真谛。
他让我明白,理性并不与爱情相悖,而是爱情的一种表达方式。
他有着一颗科学的心,当他向我解释流星现象时,他用的是“宇宙尘埃在大气层中高速摩擦而发光”的科学原理。
然而,他解释时的神情和眼神,却比任何诗人的浪漫比喻都要明亮和动人。
他让我看到了理性与感性并不矛盾,它们可以在一个人身上和谐共存,甚至相辅相成。
林远还教会了我,爱情需要沟通和理解。他总是耐心地倾听我的想法,即使我的观点与他不同,他也不会轻易否定,而是尝试从我的角度去理解。
他让我懂得,真正的爱情不是一味的迁就和妥协,而是在理解对方的基础上,共同成长和进步。
他让我看到了,两个人在一起,可以是彼此最好的老师,也可以是彼此最坚强的后盾。
“分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我以为自己必须彻底抹去他的痕迹,才能证明自己已经成长。
可后来我才发现,真正的成长不是否定过去的自己,而是接纳那些曾经让你疼痛的经历,让它们成为你灵魂的一部分。“
她停下笔,望向窗外。
一个年轻的女孩正坐在码头边看书,长发被海风吹乱,像极了当年的自己。
程小雨忽然想起,二十岁那年,她曾在日记里写:“我要的爱情,必须像数学公式一样精确,像诗歌一样纯粹。“
而现在,她微笑着想——
“其实爱情更像天文观测,你永远无法完全预测它的轨迹,但正是那些微小的误差,让整个宇宙变得迷人。“
她合上笔记本,封面上烫金的标题在阳光下闪烁:
《星尘与误差》——程小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