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9章 9厂里的鞋子卖出去啦!
“还不赶紧去村口!”
郝人依依不舍地离开了房间。
中午。
“开饭啦!”
苗铁花和汤翠花每人盛了一大碗大米饭,没出房间就开始噗嗤噗嗤吃了起来。
“呀!原来大米饭是这个味儿!”
“真甜!真香!”
“唉?不对!”李原空突然想起一件事:“郝人,他们俩不属于公务员,所以他们俩的伙食由你负责,还有,你的钱啥时候还?”
郝人讪笑着说:“领导,您别急呀,等我把鞋卖出去就还!”
听到这句话,旁边的范仁哈哈大笑。
郝人不解地问:“你笑啥?我说的是真的!”
范仁没有解释。
乔治冷笑着接过话茬:“到时候你就知道怎么回事啦!”
下午,苗铁花用十分钟的时间终于做好了一双鞋!
李原空拿起桌上的棉鞋看了看说:“质量与市面上的没有区别,继续做。”
苗铁花和汤翠花从一点到六点做了三十双。
吱呀!
下班以后的郝人检查鞋子,看到一桌子鞋,高兴地拿说:“这么多!这要是卖出去得赚多少钱!”
旁边的乔治不慌不忙地拿起算盘。
“每人一天早上、中午两顿饭,就按照三斤说吧,一百块钱,也就是说,每天吃饭成本人均一百,一天每个人三十双棉鞋,一百除以三十等于三块钱,加上煤球,煤炭价格一块钱一斤,等于一双鞋再加一块钱,你若是想盈利,起码一双鞋要卖四十块钱,还好这个房间是领导的,否则这个成本还得提。”
不懂人情世故的郝人微笑着说:“哎呀,这下有钱扩大生产啦!”
旁边的李原空很不高兴。
过了大概一个星期,鞋子做出来了四百多双,郝人觉得可以拿出去卖了,于是到江边来找李原空。
“领导,一起去趟城里呗!”
李原空没有说话。
旁边的乔治接过话茬。
“咋了,领导是你使唤的?”
郝人哑口无言。
“这……我……”
范仁微笑着对他说:“郝人,没有领导帮忙,生意做不下去吧?”
郝人点了点头:“连村子都出不去,路上全是打劫的!”
范仁朝李原空努了努嘴:“领导凭啥跟你去县城?那缝纫机又没有领导的股份,再说了,干活儿的房子还是领导的,你这个钱还没给呢!”
范仁这句话一说,郝人当即明白了什么意思。
“其实,这个缝纫机就是领导让我买的,为的就是人人有鞋穿……”
范仁点了点头:“那是,咱们少爷从来都是忧国忧民……”
说到这里,李原空才满意地点了点头。
“郝人,说吧,想怎么滴!”
郝人也不知道应该咋办,于是看了看范仁,范仁想了想说:“郝人,我跟你说,现在的税很重,你起码要交三成,若是没有领导,在路上你又得交一半,你连五成的利润都保不住……”
郝人点点头:“是是是……”
范仁:“这样好了,你来经营鞋厂,领导提供场地就当是入股,但是呢……这个利润要给领导一半,你们各自持股百分之五十!”
李原空一本正经地说:“这怎么行,那缝纫机是郝人买回来的,我持股这么多怎么行?”
郝人高兴地喜笑颜开,心说,还是领导讲理。
李原空:“这样,我持股百分之四十九!绝不多拿多占!”
郝人有些无语,心说,你让这一步有个鸡毛用?
但表面还是谄媚地拱了拱手:“多谢领导的深明大义!”
见他答应,李原空高兴地站了起来。
“走,去县城!”
县城。
两人找了一圈没找到鞋店。
郝人随便拦住一个路人问了句:“这位先生,请问附近哪里有鞋店?”
那人指着某个方向说:“只有某个**(骂人的话)议员的鞋店可以卖鞋,你们去那里看看吧!”
某个鞋店。
郝人抱着其中一筐鞋走了进去。
“老板,卖鞋!”
老板嫌弃地说:“不收!”
郝人有些疑惑:“为啥?”
老板:“这里的进货渠道固定。”
郝人忿忿不平地说:“哦!你把其他鞋店挤垮,现在又有固定渠道,这不是托拉斯是啥?”
老板不耐烦地说:“滚滚滚,知道这是谁的地盘吗?这可是县议员的生意!”
听到这句话,郝人垂头丧气地抱着鞋子走了出来。
“领导,人家说这是议员的生意,有固定进货渠道。”
李原空一听,怒了。
“里面的人滚出来!”
老板听到这句话,带着店员气势汹汹地走了出来。
“谁啊,***(骂人的话)在这里大呼小叫!”
李原空:“你爹李原空,知道我爹是谁吗?”
老板见他比自己还嚣张,一脸谨慎地问了句:“谁啊?”
李原空:“南通县县长,也就是黄水县县长的上级!”
听到这句话,老板赶忙朝他鞠了一躬,毕竟,谁也不敢冒充地头蛇。
“原来是公子来了,公子请进!”
李原空指了指地上的两筐鞋:“这里是四百二十双鞋,一双八百块钱,统统收了!”
老板没敢反对。
“是是是,来呀,搬进去,拿银元出来!”
随后,伙计带着三百多块银元走了出来。
“公子,都在这里了……”
李原空恨恨地指着郝人说:“这次就先放过你们了,记住他是谁的狗!”
众人:“是是是!”
郝人终于体会了一把什么叫狗仗人势。
郝人:真带劲儿!
随后,两人再次买了一个缝纫机回来。
李原空估计了一下,等下个星期,就要变成八个人一个房间。
“乔治,一个县城的鞋子消费力是多少?”
乔治考虑了一下说:“大概是……一千双左右。”
“这么少?!”李原空倒吸一口凉气:“不可能吧?黄水县二十万人每年只买一千双鞋?”
乔治点了点头:“没错,是这样,大部分人都不穿鞋,您看村里的情况就知道,村民都是光着脚丫子踩在雪地上。”
李原空考虑着,南通整个县一年估计也就能卖五千双鞋,最多不超过一万双。
“每天六十双,半年就有南通整个地区的鞋子消费量,这个缝纫机还买多啦!”
旁边的郝人有些沮丧。
“这么说,一年也就是赚三千银元,分成一下也就一千五百银元。”
李原空狠狠瞪了他一眼:“这还嫌少?”
郝人有些不情愿地说:“我这不是想着开机械厂嘛!”
“机械厂?”李原空笑了:“行了行了,技术工人一个没有还机械厂,散会!钓鱼去!”
晚上。
江边。
李原空询问乔治:“乔治,一亩地多少税?”
乔治:“一亩地一千块钱的税,每年能收入大概……九千块钱,实际上各种救国捐、爱国捐等需要缴纳一半左右,也就是说,一亩地三百斤粮食,要上交一半,这样的话一亩地也就是一百五十斤的收入,地主再收一半以上的税,最多一亩地留下七十五斤粮食,按照黄水村来说,一亩地能留下三十斤就不错了。”
李原空恍然大悟。
“怪不得百姓饿地要去吃草……乔治,你有没有办法,让百姓感激咱们的同时,还能把钱收回来。”
乔治:“有!”
李原空放下鱼竿。
“说!”
乔治:“不交税,租子就交给您四成,其中半成税交给一个农业专家管理农业用地,这样百姓有钱了就得感激你,然后咱们再树立一个住的好、吃的好的典型,让村里的百姓攀比,这样的话,他们为了面子,就是背债也愿意!到时候您提供贷款,您来卖这个生活物资,左右都是赚钱!”
听了这个意见,李原空高兴地合不拢嘴。
“不愧是商业大学毕业,说的好,这个月工资翻倍!”
乔治擦了擦口水。
“谢谢领导!”
范仁:“领导,这个农业专家从哪找?”
说到农业专家,李原空犯了愁,这个时期别说农业专家,就是大学生也不多。
正在这时,旁边的郝人“啊”地一声叫了出来。
李原空:“又钓到啥啦?”
郝人惶恐地指着面前的一个黑乎乎的东西:“人!”
几人一听,赶紧放下鱼竿跑了过去,发现是一个穿大褂的,此时漂在水面上生死未知。
“捞上来!”
到了岸上,才看清楚是一个年轻人,范仁按了按那人的肚子。
“噗!”
“还有救!”
“是活的!”
李原空指了指村里:“抬回村里去!”
宿舍里。
几人把人放在没有铺设棉被的床板上。
过了一会儿,那人慢慢醒了过来。
“咦?我怎么在这里?”
旁边的范仁对他说:“这里是黄水村,你怎么在江面上漂着?”
那人疑惑地看着身上湿漉漉的衣服,慢慢地想了起来。
“哦!我是农业大学的毕业生贺农,今天白天和其他几个学校的毕业生去上海支援国军抗日,被日军发现,情急之下跳到了江里,不行,我得赶紧回去!”
“别急!”听说他是农业大学毕业生,范仁急忙拦住他:“你现在跳到了江里,不知道的还以为你投降了日本人,到时候给你扣个大帽子咋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