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十三节 回顾
安东尼和克莱奥帕特拉为何失败?人们可以指出:他们犯下了政治错误,而屋大维的政治敏锐更胜一筹。安东尼对西部出现的危机感觉迟钝,这就误导他将军团长久地驻扎在东部边境;他肆无忌惮地炫耀自己与克莱奥帕特拉的私通;还有“亚历山大里亚捐赠”——尽管这是单纯的表演,可是在意大利观众面前再度造成了严重伤害。另一方面,屋大维精于操纵意大利的公众舆论,充分利用前所未有的力量和洞察力展开宣传攻势。这很容易引发我们孤立地看待这些事实,使我们自认为,这些事实是决定性的。这些事实确实起到了作用:人们也许会怀疑,它们到底起到了多大的作用。但是,事实就是这样,由于安东尼将自己长期局限在东方,意大利不管怎样都会以压倒性优势支持屋大维;事实就是这样,当公元前31年战役开始、所有的政治角逐都结束的时候,看上去安东尼仍然有胜算的迹象。因为他稳固地拥有东方,就像屋大维拥有西方一样,况且他占据了军事优势。两人在政治交锋中,屋大维的确战胜了安东尼,但最终决定胜利的并不是这一点。
或许我们很容易地捕捉到那些具有决定性的历史瞬间。显然,其中一个瞬间是公元前36年秋天,当时安东尼正遭遇帕提亚战争的失败,而屋大维正在赢取镇压绥克斯图势力的胜利:对于意大利公众来说,这是一个耐人寻味的对比,也是一个令人震惊的对比——一直以来人们所期望的胜利并非属于毫无军事威望的软弱的屋大维,而是属于世界上最伟大的军事统帅安东尼。但是,至少出现了两个以上的重要转折点:一是,公元前40年卡莱努斯去世,这是一次并非引人注意的事件。然而,正是这一事件使安东尼失去了高卢,并促使他坚定地转向东方;从长远来看,这不仅把高卢拱手让给了屋大维,而且也使得整个西方都落到了屋大维的手里。卡莱努斯之死纯属偶发事件,纯属安东尼的运气不好。二是,早在亚克兴战役的第一阶段,屋大维迅速展开的渡海行动竟然畅通无阻,更重要的是,阿格里帕对安东尼分散的军队给予了一系列打击,使其军力削弱。从那时起的几个星期之内,安东尼便开始看上去更像一位失败者,而不是胜利者了;之后,战斗只不过是在走过场而已。我们很难知道那几个星期的真实历史。为什么安东尼在抵抗中一再拖延时间?为什么屋大维能在亚克兴轻而易举地占领决定性的陆地据点?对此,我们永远不会知道;或许运气再一次扮演了重要角色。无论如何,那短短的几个星期决定了地中海世界的未来。
屋大维更胜一筹的政治手腕应该给我们提供一个不同的思考。安东尼和克莱奥帕特拉本应该赢得亚克兴战役的胜利,假如他们打赢了,安置世界的任务在一定程度上对他们来说就容易多了。因为,他们的婚姻——即将呈现出明显意义的婚姻——将书写出东方与西方之间一种崭新和谐的、令人瞩目的篇章。在任何一种将王室家族视为神的文化背景下,这都是特别正确的:这将是一场神圣的婚姻,是世界繁荣最明确的一种保证。然而,这样的文化是东方文化:安东尼和克莱奥帕特拉可以是神也可以是君主,而优利乌斯·恺撒的命运非常清楚地表明,这样的话题在罗马是极其敏感的。的确,安东尼在其他方面充分展示出自己的政治才华,特别是他在东方提拔和重用一些人的时候所具有的洞察力和判断力,以及他解决问题的风格与范围。但他未能安抚好意大利人的情绪,这肯定是一个致命缺陷。希腊—罗马世界的联盟始终处于一种不稳定状态,无法想象这种联盟在克莱奥帕特拉和安东尼之后还会继续存在。展望继往开来的一代人,人们也许会看到这样的局面:这是两个世界,而不是一个世界。安提鲁斯(或许)在西部继承了某种程度的控制权,恺撒利昂成为东部更具传统意义的君主。更确切地说,这是我们所希望的最好结局;同样有可能的是,意大利和希腊再度陷入了更多破坏性的叛乱和内战当中。任何人都无法预见到最终结局。
与50年前相比,现在我们对屋大维的研究热情自然有所减弱。“因为他所代表的不仅仅是个人野心,而是在即将到来的斗争中能够将一个国家都吸引到他那边的雄心大志”[341]——现在我们不会这样去书写了。虽然,我们敬佩那种充分激发雄心壮志的政治才能,但是,我们的敬佩是情非所愿:自那以后,我们已见识过太多这样的领袖人物,我们了解他们对这个世界意味着什么。现在重提这个故事,不是描述屋大维的胜利,而是诉说安东尼和克莱奥帕特拉的悲剧。但我们仍然要说,他们不可能成功,屋大维却能成功:屋大维对意大利舆论宣传的掌控或许没有使他真正赢得战争,可是这种宣传确实为赢得随后的和平做出了巨大贡献。对于罗马来说,一位适合她的人赢得了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