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与何为:优秀传统治理资源的创造性转化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四 研究内容

一是关于传统资源的处境研究。目前关于现代转型中传统资源的处境,学界主要形成了两种观点:一种是互补论,即认为传统资源能弥补现代治理方式的不足。如何晔对传统乡村治理资源的现代转型研究[42],梅军和李宁阳对乡村治理资源的整合重构研究[43];另一种是融合论,即传统资源在与现代治理体系的融合中实现转型,如贺金瑞和龙立关于民族文化资源融入现代乡村治理体系的研究[44]

二是少数民族传统资源的功能研究。少数民族内涵丰富的传统资源具有多重功能。首先,少数民族传统资源具有政治功能。如高永久对民族地区宗教的双重作用的研究[45],周俊华、舒琴对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政治组织与制度变迁的研究[46],陈德顺对民族地区家族政治的研究[47],贺金瑞对少数民族传统基层社会自治体系的研究[48],蔡富莲对彝族家支的研究[49]等。其次,少数民族传统资源具有经济功能。如王宇航等对少数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的研究[50],陶红梅对佤族传统计量文化的研究等[51]。再次,少数民族传统资源具有文化功能。如王岚对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培育文明乡风的研究等[52],王泳兴对湘西苗族传统殡葬文化的研究等[53];最后,少数民族传统资源具有生态功能。如邵桦等对佤族传统文化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作用研究[54],张彩云对傣族传统文化与生态意蕴的研究[55]等。

三是少数民族传统资源的变迁研究。随着国家形态由王朝国家向民族国家演进,少数民族传统资源也与时俱进地发生时代变迁,由历史形态向现代形态转型,并产生了一批个案研究成果。主要研究内容有:第一,少数民族组织资源变迁研究。如江明生对侗“款”组织历史变迁的研究[56],韩俊魁对拉祜西头人制度在国家力量影响下变迁的研究[57]。第二,少数民族传统仪式变迁研究。如李容芳对山地白族哭嫁与哭丧的对比研究[58],黄彩文对村寨祭祀仪式到民族法定节日的变迁研究[59],明跃玲对“武陵民族走廊”跳香仪式变迁的研究[60]。第三,少数民族传统观念变迁研究。如谷宇对祖先信仰变迁的研究[61],杨福泉对纳西人东巴教认同及其变迁的研究[62],曲比阿果对少数民族婚姻观念变迁的研究[63]等。

四是少数民族传统资源的保护研究。侧重于保护少数民族传统资源是传承和发展少数民族传统资源的基础。如辛丽平对保护西南民族传统文化的研究[64],杨海涛、荣达海对西南民族地区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法律保护研究[65]等。

五是少数民族传统资源的转化、创新与重塑研究。强调少数民族传统资源在传承的基础上通过结构、功能、价值等方面的现代转化和创新,从而达到古为今用的目的。如孙岿、田文霞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创新性转化和创造性发展的研究[66],彭庆军对民族地区传统社会组织的创造性转化研究[67],廖林燕对直过民族传统社会组织的研究[68],杨洋对赫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研究[69],毕曼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现代转化的规律和策略研究[70],王维对少数民族传统道德重建的研究[71],唐俊、徐祖祥对壮族传统文化现代价值重塑的研究[72],德扬措对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再构的研究[73],和晓蓉对壮族布洛陀信仰当代重构的研究[74]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