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向精准治理的基层社会治理机制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序言一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都是讲社会管理,遵循着一种政府总体管理社会的原则。然而,自2013年《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发布始,开始用“社会治理”取代“社会管理”。这种变化意味着,我们过去争论的“大政府、小社会”或“小政府、大社会”也许已成为过去式,未来逐渐走向了“大社会、大政府、大市场”。这是因为我们现在的发展条件是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新社会基础,即是指,我国的生产方式已经发生了重大转变,正逐渐从农业社会转向工业社会、信息社会、网络社会,在这一过程中,国家和政府的力量在增强,社会领域变得更宽广和复杂,市场经济的规模和质量都在提升。

社会的经济基础既然发生了转变,那么,我们处理基层各种关系的方式自然需要相应变化。中国人历来懂得“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的道理。基层社会治理创新也应遵循顺势而为的道理。我们应看到,无论是中央层级的战略目标和规划,还是地方层级的反应和实践,都在为顺应这一历史趋势而发生转变。从这一基于扎实的镇街域社会治理调查研究,看到的正是这种顺势而为的社会转型。在重庆市九龙坡区九龙街道负责同志的帮助下,何健博士团队深入探讨了九龙街道的社会治理创新,特别是针对信息化时代的网格制发展,进行了有益的研究:一是在学理上发现了基层正在经历着从科层制向网格制的转变;二是在实践上发现西部地区的社会治理创新在网格制方面并没有落后于东部沿海地区。由此可见,中国的发展可以借助信息化时代带来的时空伸缩性进行探索和创造,从而实现后来居上,把后发劣势转变为后发优势。

衷心希望本课题能够继续开展下去,进一步弄清楚基层的社会活力要素、基层社会精准治理的可持续性等关键问题,更好地推动基层社会稳定和民生事业发展。

景天魁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2021年4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