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勤政救不了大明,夹棍可以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4章 早朝

众君子纷纷响应,谀词如潮。

皆称赞钱谦益德才兼备,如此大贤入阁定能使朝堂为之一清,大明中兴有望矣云云。

庭中众人再度觥筹交错,恢复一片热闹祥和,其乐融融的氛围。

孙传廷却已经对此时还留在钱谦益府邸中的所有人都失去了兴趣,

两位内阁阁臣在场,外加六部尚书侍郎无算,竟有人为了大义丝毫不给这些大人物面子拂袖而去!

卢象升刚才之举让他心中热血沸腾,甚至自惭形秽。

如此少年英才,怎能不好好结交一番?!

他找到引荐他来参加此次聚会的东林党同乡告了个罪,借口自己要更衣,往溷轩走了几步就改变方向径直由侧门而出,在朝阳门大街上发足狂奔跑出几百米,眼看就要喘不上气来,视线范围之内终于出现了一个瘦削挺拔的背影。

孙传庭连忙高声呼喊:

“建斗兄请留步!”

卢象升闻言停下脚步,转过头来看见孙传庭脸上不由露出诧异之色:

“兄台是刚才在钱府上的……”

孙传庭快走两步,来到卢象升面前,抱拳一揖:

“建斗兄不避权贵,矢心报国。孙某甚是佩服。不知是否愿赏脸和孙某找一处酒家痛饮一场?”

卢象升上下打量孙传庭:

“孙兄,可知当今朝堂之上阉党已除,剩下诸君子谁的势力最大?”

“自然是东林诸君子。”

“正是。刚才我一时激愤离席,已经把东林党诸位大佬得罪个遍。孙兄此时请我一起喝酒,若被有心人看到,恐怕异日庙堂之上,难安其位也。”

孙传庭闻言大笑:

“在下姓孙名传庭,眼下虽是白身,但天启五年也曾在朝为吏部稽勋司郎中。后因阉党横行,朝中沆瀣一气。忍无可忍,故而弃官回家。如今阉党已清,孙某才再次入京出仕。”

“某之缔交,惟心所向。若东林衮衮难容,再度挂印归乡种田便是。”

卢象升脸上先是一愣,随后大喜,

正色拱手作揖:

“久仰柏雅(孙传庭字)兄大名,今日幸会竟不相识,实在惭愧。“『丸泥岂是封关策,仗剑谁歌出塞辞』——柏雅兄之佳句,弟闲居辄诵之。”

“卢某现居左佥都御史杨公别院,柏雅兄倘无栖止何不随我同归,尽此卮酒,抵足而眠?”

孙传庭自没有拒绝的道理,两人到杨家别院把酒言欢。

三言两语下来,各自都觉得对方和自己意气相投,是平生难得之知己,相逢恨晚。

喝完酒又沏茶,彻夜畅谈时间过得飞快,不知不觉天已经蒙蒙亮。

“建斗兄竟然也是接到新皇谕旨才进京面圣的?”

卢象升听了孙传庭的话不由一愣:

“柏雅兄言下之意……”

孙传庭点点头:

“孙某也接到了圣上的旨意。”

卢象升眉头皱起:

“皇上能于案牍之中发现柏雅兄这样的大才主动启用,看来并非没有识人之明。却为何独特简袁崇焕,而疏高阳阁部耶?”

孙传庭闻言也不由叹息——皇帝给他的谕旨用词恳切,一片求贤若渴的殷切之情几乎从字里行间喷薄而出,

这封手敕孙传庭反复从头到尾读了不下十遍,每次都激动得心潮澎湃。

接到旨意的上午立刻收拾行李,当天便出发赶往京城,来之前还对自己老家的朋友感叹:

“今上先诛阉党,后拔贤才,英明睿智也。看来天不绝我大明,太祖皇帝在天之灵保佑,危难之际降下英主,将挽大厦于将倾也。”

然而到了京城和同年,同乡几次聚会,却发现似乎不是那么回事。

士林老友虽然表面上都夸皇帝英断,私下却多有牢骚。

“刻薄寡恩”,“多疑善变”,“处事急躁”……

总之和孙传庭想象中能力挽狂澜,带领大明走出颓势的圣君有很大差别。

到昨日晚上在黄华坊钱府上聚会,听完众人之言,一片热忱之心是彻底凉了半截。

所谓【五年复辽】,明摆着是袁崇焕戏弄圣上邀宠弄权,圣上却深信不疑。

又是升任兵部尚书,封蓟辽督师,又是命令户部拨八十万两军饷任凭使用。

孙阁部栋梁之材,一心为国,却屡遭冷遇,甚至被拿来当千金买马骨的马骨……

这样的皇帝,哪算得上有识人之明呢?

孙传庭沉默良久,拍拍卢象升肩膀:

“无论圣躬若何,臣等既为明室臣工,际此国步方艰,惟戮力王事,但求无愧本心耳。”

卢象升犹愤愤不平:

“高阳先生德才天日可鉴,岂容宵小诋毁!我心愤懑实难消解,明日早朝,定要上奏疏以彰孙枢辅之忠悃!”

……

崇祯元年九月一日,寅时三刻。

“咚咚咚咚……”

午门城楼上响起沉重鼓声,

当值鸿胪寺鸣赞官挥静鞭三下,本来议论纷纷的官员们听到破空之声,立刻安静下来。

“班齐——趋——”

文武百官即按照品级排成两列,进午门,过金水桥,至奉天门。

钟鼓司奏乐,

皇帝缓步走上丹墀,在金台御座上坐好。

静鞭再鸣,

百官进御道行三跪九叩之礼毕,停办整整七天的早朝正式开始了。

按照固定流程,

鸿胪寺官员先出班,向皇帝奏报入京谢恩、离京请辞的官员:

“原陕西巡抚李养正,蒙圣恩晋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呈递谢表曰:‘伏惟陛下绍统中兴,天语褒嘉,使罪臣得效犬马。诚惶诚恐,望北阙九叩,涕泗沾襟。’”

“原南京礼部右侍郎钱士升,钦差提督浙江学政,具本言:‘草莽微躯,骤膺节钺,此非臣愚所能负荷。唯当尽瘁海隅,以报陛下破格简拔之恩。’”

……

卢象升站在文官所在左班后段,这还是他第一次有机会亲见本朝天子崇祯皇上真容,忍不住用余光向御座上偷瞄。

崇祯头戴皇帝冠冕,前后各缀珍珠12串,身着玄色冕服,

穿戴虽然庄重符合礼仪,年轻的脸上表情却很放松,听着鸿胪寺官员的汇报不时微笑点头示意,让人不由心生好感。

他又看向丹墀下方两列官员最前方——孙承宗正站在武官班次首列,旁边还设有紫檀踏跺供倚靠。

人与人相处第一印象非常重要,卢象升现在已经开始怀疑昨天自己对崇祯的判断了——

皇上明明对高阳先生还是非常尊重的嘛。

等鸿胪寺官员退下,

按照惯例第二个议题,应由兵部官员呈上与辽东战事相关的奏疏。

天子却突然在此时开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