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2章 钱谦益:提前开香槟咯
牙牌以象牙制成,入手温润如玉,牌体呈蜜蜡色,牌面纹理深浅交织如云雾,上有金凤祥云纹饰。
正面竖刻三列楷书,从左到右分别是:“戒妄出入”,“乾清宫”,“御赐通行”。
漂亮是真漂亮,就是以当前朝廷的运转效率,不知道工费要多少钱,各类材料采购过程中又发生了多少“漂没和火耗”呢?
还有乾清宫里现在用的青铜冰鉴,制冰成本估计也不低吧?实在太奢侈了些。
算了算了,
现在的重点是放开格局搞开源,节流的事情等空出手来再说。
心里打着算盘,把牌子递给袁妃:
“此牙牌授袁娘,用执宫禁,出入无阻。慎之重之,勿负朕意。”
袁妃双膝跪地,双手颤抖举至额前接过牙牌,庄重叩首恳切道:
“妾蒙赐殊荣,敢不夙夜兢惕,恪守宫规,以报圣恩于万一!”
崇祯弯腰扶她起身,满脸笑容:
“卿且免礼。”
宫规什么的不重要,和哥好好学习复式记账法,再从徽商世家中招几个考得过的内账娘子进宫给你打下手,以后你们就都是大明的查账工具人了。
用执宫禁,出入无阻……
袁妃向皇弟下跪理所当然,皇弟亲自扶她起来……何时袁妃竟能有如此礼遇了?
张皇后自王承恩拿出牙牌时便好奇心大发,一直忍耐到这时方才开口:
“圣上赐淑妃何珍物?臣妾可否一观?”
便宜嫂子还是要尊重的,没有她现在大明皇帝的宝座上都不知道坐的是哪来的阿猫阿狗呢。
袁妃挺懂事,不用崇祯指示,就主动呈上牙牌:
“懿安皇后娘娘请看。”
张皇后接过牙牌,只看了一眼就惊得原地石化。
她本来以为“出入无阻”指的是为袁妃开放了去西苑中南海游玩的门禁,万万没想到皇弟竟然给了权限让袁妃随时到乾清宫来!
这像话吗??她张嫣身为皇嫂都没有这个特权呢!
不对不对,
更重要的事情是——
周皇后身为六宫之主都没有这个特权!
张皇后下意识想要开口劝谏,抬起头话到嘴边,
却看到自家好皇弟正在和袁妃眉目传情,眼神都要拉出丝来,
没来由心里一阵烦躁:
“得觐圣上天颜康豫,臣妾心中稍安,暂请退。”
崇祯连忙挽留:
“朕已令庖人准备晚餐,皇嫂何不留下一起用膳?”
张皇后抛下一句:
“臣妾腹未饥,毋劳圣上垂顿。”
便招呼上宫女嬷嬷头也不回走了。
连崇祯这样剧本在手,看过张皇后列传的挂壁玩家看着她的背影都有些摸不着头脑。
便宜嫂子这是在闹什么脾气?
算了,懒得多想随她去吧。
女人嘛,情绪化也正常,说不定赶上每个月那几天了呢?
崇祯转头看向袁妃:
“袁娘可愿赏脸与朕共进晚膳否?”
袁妃脸上几乎放出光来:
“妾蒙赐殊荣,不胜感激,唯殚精研习圣授度支之术,宵衣旰食协理簿书,庶几以报天恩!”
好好好,刚才折腾半天搞得腰酸背痛真是没有白费力。
这袁氏不但知恩图报,而且容易满足,
一千两银子赏赐被崇祯漂没了一点也不生气,真是越看越觉得有贵妃之资啊!
如此人才,又勤恳好学,
吃完晚饭,给她再多安排几本账本,帮助她更加快速地成长起来吧。
至于崇祯自己——倒不是要偷懒。
今天中午他已经让曹化淳起圣旨,朱批之后交文书房誊写黄绫诏书,由鸿胪寺官员持诏至六科,令百官签阅并传抄副本,后天五更金水桥前奉天门集合。
后天,也就是崇祯元年九月一日,将是崇祯穿越过来之后第一次上早朝的日子。
今夜,对于许多人来说注定是个不眠之夜。
……
东城黄华坊毗邻礼部衙门,距离皇城只有不到五里路程,早朝便利。
加上东城灯市口书肆、会馆汇聚,文人士子常在此聚集,
这里的院落房产自然备受朝中贵人青睐。
距离灯市口最近的三进四合院,正是如今东林党领袖钱谦益在京中落脚的府邸。
虽已是亥时,院中仍然灯火通明,高朋满座。
孙传庭虽然收到皇帝亲笔诏书进京面圣,但此时身无官职一介白身,在这种场合自然只有敬陪末座的份。
主座上几位东林党大佬觥筹交错,酒兴正酣。
文渊阁大学士钱龙锡显然已有几分醉意,声音也随着舌头大了几分:
“圣上连日不朝,翌日临朝,必有重事召群臣议。李阁老觉得会是何事?”
东阁大学士李标捋了捋胡须:
“当是为内阁补员之事。”
钱龙锡撇了撇嘴哂笑:
“李阁老所言甚是。天启七年抓阄选隔层之举实在太过荒谬,圣上花了将近半年时间,终于认清朝中栋梁,唯我东林诸公可担。”
说着放下酒杯对钱谦益拱手作揖:
“受之(钱谦益字)之德行名扬九州,朝中衮衮诸公谁人不知谁人不晓。为兄在此提前恭喜老弟入阁了!”
钱谦益脸上难掩得意之色,嘴上却谦虚道:
“哪里哪里,稚文兄实在太过誉了。”
李标想起一事:
“听说一周前圣上深夜冒雨亲自到明时坊拜访高阳先生(孙承宗号),难道有意在内阁中为高阳先生留一个位置?”
钱谦益闻言,脸上笑容一滞。
这传言最近几天确实让他心中凭空产生一丝焦虑,如鲠在喉。
皇帝在孙家门口孙门立雨的事迹已经在京城百姓中传的沸沸扬扬,说得有鼻子有眼。
什么崇文门口皇帝和孙各部金口玉言承诺每年减税两分,
什么排场惊人,一辈子都没见过旌旗招展绵延数里足足有五万多锦衣卫,
甚至还有说孙承宗现身的时候,天降祥瑞空中出现两道彩虹的。
钱龙锡呵呵一笑:
“愚夫愚妇之见。受之何必放在心上。”
东林党如今权倾朝野,钱谦益身为党中领袖,消息自然灵通:
“闻圣上近七日不御门听政,而三召高阳先生入对。果真无欲以辽左军务托于孙公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