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世的“神圣叙述”:南方民族创世神话阐释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一 芈姓族系与蛮、濮、越

楚地族群分布与文化形态呈现繁复的状况。诸族中,占据统治地位的芈姓族系根据《国语·郑语》《史记·楚世家》等的记载,得姓始祖季连出于祝融集团。祝融集团出于帝高阳颛顼,由此而有同属芈姓族系的屈原《离骚》里“帝高阳之苗裔兮”的名句。颛顼,按《五帝德》《帝系》及《山海经·海内经》的记载,是黄帝与嫘祖的曾孙、昌意的孙子。《五帝本纪》《帝王世纪》等则说是昌意之子、黄帝之孙。而《山海经·大荒东经》又记:“东海之外大壑,少昊之国,少昊孺帝颛顼于此。”清人郝懿行引《说文》“孺,乳子也”解释为:“此言曰:孺养颛顼于此。”由此看来,颛顼是一位出身于黄帝集团而成长于少昊集团的古帝,是东西两大集团交融的象征。祝融集团为颛顼的后裔,是一个炎、黄在其中占优势的,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各部落融合而成的新的部落集团。[7]

芈姓族系的直系祖先,是周文王时的鬻熊。周成王时,鬻熊的曾孙熊绎受封“于楚蛮,封以子男之田,姓芈氏,居丹阳”(《史记·楚世家》)。按礼制,子男之田方五十里,则当时楚还是一个很小的国家。丹阳,一般认为是在丹江下游“丹淅之会”处。

熊绎至蚡冒十五君约三百年,“辟在荆山,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左传·宣公十二年》)。其间熊绎五传至熊渠,“甚得江汉间民和,乃兴兵伐庸、扬粤(越),至于鄂(今湖北鄂城)……立其子康为句亶王,中子红为鄂王,步子执疵为越章王,皆在江上楚蛮之地”(《史记·楚世家》)。在兼并了大片“江上楚蛮之地”以后,楚王族着手“开拓”濮地。“平王之末而秦、晋、齐、楚代兴……楚蚡冒于是乎始启濮。”(《国语·郑语》)至蚡冒的弟弟熊通即杀侄自立的楚武王时,“开濮地而有之”(《史记·楚世家》)。

随后,楚又向南扩张。“成王恽元年(前671),初即位,布德施惠,结旧好于诸侯,使人献天子,天子赐胙曰:‘镇尔南方夷越之乱,无侵中国。’于是楚地千里”(《史记 · 楚世家》),把武陵、五溪以至湘中、湘南大片“夷越”之地划入自己版图。楚悼王时期(前401—前381年),启用吴起,“南并蛮越,遂有洞庭、苍梧”(《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使楚国的版图扩展到南岭一带。

再后,楚又向西进兵。“顷襄王时,遣将庄豪(或作庄蹻)从沅水伐夜郎,军至且兰,椓船于岸而步战,既灭夜郎……以且兰有椓船牂柯处,乃改其名为牂柯。”(《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至此,楚国的势力范围已经扩展到沅江上游黔东、黔中一带。此外,在伐蛮、启濮、并越之余,还北上扩地至于泰山地区,中原已达今河南南部,逐渐成为“南卷沅、湘,北绕颍、泗,西包巴、蜀,东裹郯、邳”(《淮南子·兵略训》)的大国。

从以上简单的叙述可以看出,楚地诸族中,占据统治地位的芈姓族系起源于祝融集团,与华夏有较深的渊源;由于其先颛顼“孺”于少昊等缘故,其文化可能更与太昊少昊东夷文化接近。[8]而他们所开拓的楚地则多为蛮夷之地,所统辖的楚人多为蛮夷之人,所接触的楚地土著文化亦当为蛮夷文化的汪洋大海,包括苗蛮文化、百濮文化、百越文化、氐羌文化等。可以说,随着楚在南方的势力范围不断扩展,在数百年的时间里,华夏文化与南方各族群文化在一国的范围内也不断地交融共处,逐渐形成博大包容的楚地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