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琴史:远古至唐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汉字与古琴

汉字和古琴有什么关系?这个问题要从中国文字的起源说起。文字起源与文明起源有着密切的关系。文字作为文明形成的标志,是探索文明起源的重要因素之一。汉字的起源有很多说法,主要有两种:契刻说和图画说。

契刻,是在木片或竹片上刻上道道或锯齿,用以记数或记事,与结绳记事有异曲同工之妙。结绳记事是远古时代的先民在不同粗细的绳子上以不同大小、结法的绳结记录重大事件的一种方式。汉字从一到八的数字来源于原始契刻,甲骨文的“一”“二”“三”“四”明显是积画而成——“一”上面加一道是“二”,再加一道是“三”。这种记事手段可以记录简单的事件,比如今天打了几只野兽,做了几件重要的事,但一旦涉及复杂的交流就难以胜任了——如果不是事先制定好规则,想要理解对方的刻画符号是非常难的。所以,这些符号一定要在某个部落里被大家认可,否则就没有意义。实际上,契刻对汉字创制的影响并不在于几个数字,而在于其约定俗成的特性。约定俗成是文字所必备的特征,即某种符号代表的意义被普遍认可。

图画,是人类祖先表达自己对客观事物感受的方式,已有众多考古资料证实。中国和世界各地都有许多上古时期刻在岩石上的图画和符号,其主要功用是记事,而不是作为欣赏的“纯艺术”。后来,这些图画逐渐演变成了象形文字。

何崝教授是研究古文字的著名专家,历时几十年完成了巨著《中国文字起源研究》。他认为汉字从起源到通行大致有三个阶段:图画和符号的诞生,巫师文字的出现,通行文字的形成。第一阶段前面已经讲过,不再赘述。巫师文字,主要用于人和神之间的交流,而非人际交流。《说文解字》是东汉著名经学家、文学家许慎用近三十年时间编写而成的一部系统分析汉字字形字义的著作,其中这样解释“巫”字:“巫,祝也,女能事无形,以舞降神者也。”意思是,“巫”是负责人和神之间沟通的人,巫术是用舞蹈对神灵进行控制的手法。在远古社会,巫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职业,在部落中的地位仅次于首领,很多首领本身就是大巫师。女性巫师称为“女巫”,男性巫师称为“男觋”。祭祀活动就是巫师向神灵表达人的意志、愿望和祈求,如风调雨顺、降福消灾等,并且传达神灵的旨意。这些旨意都需要记录下来,巫师文字由此产生。巫师文字是专用文字,不能发展成通用文字,但对文字的形成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是古汉语的一种补充形式。甲骨文记载最多的就是祭祀和占卜。

到了商代,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发展了,贸易随之得以迅速发展,文字发展到第三阶段的诸多条件都已具备,通行文字由此应运而生,并在殷商时期形成了中国最早的系统通用汉字——象形文字。什么是象形文字?就是先有一个所象之物,然后才有对应的文字,字如其形。根据专家对文物的考证及研究,中国最早的文字应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中晚期,也就是伏羲氏时期。甲骨文应该是现今出土的最早的汉字,其中有很多象形文字的特质,且已经具备了“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的汉字结构法则。

那么,汉字和古琴有什么关系呢?我们来看甲骨文“乐”字(figure_0013_0001)的结构。“乐”字上部是“丝”字,底下是“木”字,也就是说,在木头上拉上丝弦。想象一下,这和今天的古琴是否有些相似?是否可以说“乐”字所象的就是古琴?

音乐的产生有很多种说法,如劳动说、模仿说、求偶说等。大多数学者认为音乐源于祭祀和宗教活动,这也是我的观点。因为巫师祭祀时会手舞足蹈、伴以吟唱,这就是最早的音乐形态。此时若有一个放在木架子上的琴来伴奏,一定非常完美。虽然原始的琴还很简易,但用它弹出几个主要音阶,或者拨出某些节奏,应该没有问题。虽然我们没有找到“琴”字的甲骨文,但较晚的金文中的“琴”字(figure_0013_0002)与金文的“乐”字(figure_0013_0003)在结构上相近,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明,“乐”和“琴”在当时被认为是一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