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7章 刘赟被杀
第17章 刘赟被杀
却说徐州节度使刘赟,尚未得悉郭威监国,使教练使杨温居守徐州,自与冯道等西来。在途仪仗很是烜赫,差不多似天子出巡,左右皆呼万岁。刘赟扬扬得意,昂然前进。到了宋州入宿府署。翌晨起床,闻门外有人马声,不知是何变故,急忙阖门登楼凭窗俯瞩。见有许多骑士声势汹汹环集门外。为首的统兵将官扬鞭仰望英气逼人。刘赟惊问道:“来将是谁?如何在此喧哗!”
来将应声道:“末将是殿前马军指挥使郭崇威,目下澶州军变,朝廷特遣崇威至此保卫行旌,非有他意!”(保卫这个词有时应该理解为控制)。
刘赟道:“既如此说,可令骑士暂退,卿且入见!”
崇威不答,俯首迟疑。刘赟遣冯道出门,与崇威叙谈片刻,崇威才下马入门,随冯道登楼向刘赟谒见。刘赟执崇威手,抚慰数语,继以泣下。崇威道:“澶州虽有变动,郭公仍效忠汉室,尽可勿忧!”
刘赟稍稍放心,彼此又问答数语,崇威即下楼趋出(崇威并未称臣,内变可知)。
徐州判官董裔入见道:“崇威此来,看他语言举止,定有异谋。道路谣传郭威已经称帝,陛下深入未免凶多吉少!陛下有指挥使张令超护驾,何不北走晋阳,召集大兵再行东下。想郭威此时新定京邑,必无暇遣兵追袭,这才是今日的上策呢(保命要紧)!”
刘赟犹豫未决(还是想做皇帝),董裔叹息而出。
刘赟夜不安枕,辗转筹思,才觉董裔言之有理。至天明宣召张令超,哪知张令超已为郭崇威所诱,不肯进见,眼见得大事已去了。
未几冯道入见,奉上一书,乃是郭威所寄,内言兵变大略,召冯道先归安抚,留王度、赵上交奉跸入朝。刘赟明知郭威欺人,一时却不便说破。
冯道开口辞行,刘赟愀然道:“寡人此来所恃惟公,公为三十年旧相,老成望重所以不疑。今崇威夺我卫兵危在旦夕,问公何以教寡人?”还未进入汴梁皇宫,他已自称寡人了。可这寡人只知道冯道三十年为相的辉煌历史,却不明白冯道是靠圆滑与世故才当了三十年大官而不倒的。
冯道语带支吾,但云回京后抚定兵变再行报命。刘赟部将贾贞在侧瞋目视冯道,且举佩剑示刘赟。刘赟摇手道:“休得草率!这事与冯公无涉,勿疑冯公。”
冯道乘势辞出,星夜驰回。未几即有太后诰命传到宋州,由郭崇威赍诏示赟,诰云:
比者枢密使郭威,志安社稷,议立长君,以徐州节度使刘赟为高祖近亲,立为汉嗣。诰命虽行,而军情不附。天道在北,人心靡东,刘赟降授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师上柱国,封湘阴公,食邑三千户。钦哉唯命!
刘赟受诰后面如土色,他的皇帝只做了个半途。只是从徐州到宋州的这一程路,跑完了他的整个人生。
郭崇威更不容情,立迫刘赟出就外馆,不准逗留府署。董裔、贾贞代抱不平,硬与崇威理论。崇威竟麾动部众拿下二人,立刻枭首。可怜这位湘阴公刘赟,鼻涕眼泪流作一堆,没奈何迁居别馆,由郭崇威派兵监守,寸步难移。王度、赵上交仍奉郭威命令,召还都中。
不久宋州节度使李洪义讣报朝廷,说刘赟暴亡。傻子都知道李洪义肯定是奉郭威命令暗中下手。刘赟皇帝没当成,小命却送掉了。郭威装模作样迎立刘赟,其实不过是缓兵之计。
事实上,刘赟也不是最惨的一个,候选人之一的刘信已经上吊自杀了。
却说郭威澶州兵变时,他最亲密的搭档王峻留守汴梁城。兄弟俩心意相通。在得知兵变消息后,王峻马上派出两路兵马,一路就是前去“护卫”刘赟的郭崇威,另一路是前往许州(刘信驻地)巡检的马铎。本来刘信听闻郭威勤王入京,很是惊慌。没几天听说郭威退了,皇位到了侄子刘赟手上。刘信忙令儿子赴徐州奉迎新帝。现在情况急转直下,郭威称帝马铎巡检。有啥可检的?不就是要检我的命嘛?刘信不想被杀,索性自杀了。
公元951年正月初五,郭威登基为帝,改国号周,改元广顺,将李太后迁居西宫。
郭威黄袍加身做了皇帝,他后来教了一位徒弟,比他名气更大。
郭威立国后,努力革除唐末以来的积弊,他崇尚节俭,仁爱百姓。这其中有点意思的是郭威免去了百姓们的牛租。说到这牛租,是有点历史的。当年五代第一个吃螃蟹的朱温攻打淮南,抢了老百姓上万头耕牛,然后返过来又租给老百姓。这算什么事?从老百姓手里抢了生产工具,再将这些工具租给百姓,从他们创造的价值(田赋)里抽走大部分,还要以牛租的形式从里面再捞一份?然而从朱温一直到郭威的上任刘承祐,所有皇帝都是那么干的。郭老大觉得这样干等于是涸泽而渔,杀鸡取蛋。所以他将这些苛捐杂税给废除了。
在治理国家方面,虽然郭威有些能力,但他仍然谦逊地重任有才德的文臣,用行动改变从后梁以来军人政权的丑恶形象,他对这些有才德的大臣们说:“朕生长于军旅之中,不懂得学问,也不精通治国安邦的大计,文武官员有利国利民良策的就直接上书言事,千万不要只写一些粉饰太平的无用话。”在郭威的精心治理下,后周在很短的时间里就显露出国富民强的迹象。
却说河东节度使刘崇,乃刘知远弟弟,刘赟生父,此人兵多将广,强悍善战,刘知远时代就被安插在边境与契丹人直接接壤,是后汉的第一道屏障。
当听说郭威造反,隐帝被杀的消息后,刘崇决定起兵南下讨伐郭威。后来又听说郭威和太后决定让他的儿子刘赟继位,刘崇一下子心花怒放,还能有什么结果比这个更好呢?根据这个结果,他现在已经是太上皇了!还用得着再去打仗吗? 郭威逼死刘承祐,这比自己动手好多了!
“我儿为帝,我还有什么可担心的。”他当即派遣使者前往汴梁。郭威指着脖子上的刺青对来使道:“自古以来岂有雕青天子?你回去告诉刘公,希望刘公能体谅我的忠心。”
原来郭威年轻的时候,出身甚是微贱,只在尧山脚下,替人看守牛羊,又上山去砍柴,在街市上叫卖。那和他早晚在一处街同伴,大家每人在臂儿颈儿上,刺一个鱼儿或是鸟儿玩耍。郭威便在颈儿上刺了一个飞的雀儿,用墨涂上,当时同伴们都唤他为郭雀儿。
还有什么可怀疑的呢?联想一下郭威出兵的理由,以及他现在尊奉后汉、拥立新君的表现,他绝对是一位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忠臣。而且郭威还说,请刘公一切放心,朝庭已经派德高望重、从不说假话的太师冯道前去迎接天子,现在只希望新皇帝尽快到任登基。
好了,刘崇放心了,儿子马上当皇帝了,真是太好了!
“且慢!”在这激动人心的时刻,竟然有人跳出来泼冷水。
泼冷水的人是刘崇的副手,太原少尹李骧。李骧进言道:“郭威举兵造反,已经不能再为汉臣了,他肯定不会立刘氏后人为帝。您应该起兵南下,扶殿下就位。殿下皇位安定之后,郭威就无所施其会了。”刘崇非但不听,反而大骂道:“你这个腐儒,想要离间我们父子间的关系吗?”他命将李骧拉出斩首。李骧临刑长叹道:“我为一个傻子出谋划策,死也活该。我妻子有病,我死了她也活不下去,让她和我一起死吧。”刘崇便将李骧的妻子一并处死,并将李骧的事上报朝廷以表心迹。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郭威发动澶州兵变自立为帝,改国号为周;软禁了刘赟,废为湘阴公。刘崇听到这个消息后,方知果然上当,但也无奈。于是,他又派使者入朝,请求郭威让他的儿子返回晋阳。
951年1月16日,郭威派人在宋州杀死湘阴公刘赟。刘崇听说后不由大怒,哭着对左右说:“这是因为我没有听忠臣李骧的话,才落到如此的下场!”接着,为少尹李骧建立了祠堂,规定逢年过节必须祭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