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万寿帝君名符其实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章 日月山河永在

道韵暗藏的八卦炼丹室内,朱厚熜端坐蒲团,五心朝天,纳渺渺之气,御天地之灵。

“虚无生自然,自然生大道。大道生一气,一气分阴阳。阴阳为天地,天地生万物。太虚太无,太空太玄,杳杳冥冥,非尺寸可量,浩浩荡荡,非涯岸可测。”

“真是好一个末法时代,没有气运加持修炼不了一点。”

朱厚熜无奈收功而立,他的世子之位的气运只能帮他到这了,想进步就必须继位,然后收拢那些散落在外的气运,世家大族,学派宗师,还有乱臣贼子!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该有的终会有。”

朱厚熜气度端凝,不急不躁,缓缓走向炼丹炉,就在此时一道温和中带着颤抖的声音响起。

“主上,梁柱国,毛尚书带着圣旨在外院等候。”

出声之人正是从小就陪伴在朱厚熜身边的太监黄锦,他一向只以朱厚熜为中心,不为外界所动。不过如今遇到这般场面也终于不淡定了。

“嗯,时候刚刚好。”

朱厚熜神态自若,一挥衣袖,丹炉之中一枚散发着湛湛金光的丹药飞来,朱厚熜两指夹住打量片刻后,将其交给了黄锦。

“这枚龙虎坎离丹应能助你武功更进一步,往后的日子你可是闲不下来了。”

在古代世界,武学是真实存在的,只是这武学都是基于身体素质和兵器。而有了这枚龙虎坎离丹,黄锦的身体素质应该堪比一些古之猛将了。

“谢主上赏赐,奴婢一定尽心竭力,肝脑涂地。”

黄锦扑通一声跪倒在地欲要叩头,然而却被一股无形气劲阻拦。

“不必行虚礼,我们走吧。”

朱厚熜干脆利落地走出炼丹室,黄锦望着朱厚熜的背影,明明是束发之冠,可是在黄锦眼中却无比高大。

“少年天子,也是天子!”

外院之中,三个位高权重的大人物,顶着料峭春寒,静静等待接取圣旨之人。

其中柱国梁储现已是甲子之年,精力大不如前,基本不怎么管事了,这次也只是单纯的受内阁所托过来看看,看看这大明的未来。

而年老心忧让这位老人似乎顶不住春寒之风,把手完全缩到了袖中。

另一人礼部尚书毛澄则是挺直了脊梁,站得板板正正,虽然他的年龄也只比梁储小十来岁,但是在武宗在位期间,这位可是出尽了风头,如今心气不减自然体自强健。

最后一人定国公徐光祚,武将出身,神态最是轻松,嘴角还挂着浅笑。他的祖上正是大名鼎鼎的中山王徐达,勋贵之家,与皇室天然亲近,基本不用参与那些勾心斗角。

三人没等多久,朱厚熜便换上了一身正装,头束金冠,昂首阔步而来。

梁储见此立刻抖擞精神,整理仪态,其他人也变得庄重无比,迎接的仪仗队,更是整齐划一,肃穆威严的仪式,让这场传位在庄严中带着一丝压抑。

朱厚熜微微一笑,走到近前,以皇室之尊对着圣旨行礼。

主持仪式的三人被朱厚熜的举动整得愣了一下,不过都是见过大场面的人,梁储迅速稳定心神,高举圣旨,而旁边两人则恭敬地跪在两边同样行敬礼。

就在此时朱厚熜声如洪钟,放声高喊:

“日月山河永在,大明江山永在!”

中气十足的声音宛如朝阳升起,将这春寒之日的冷意消散,也将这场略显压抑的仪式变得宏伟壮丽!

朱厚熜的这句话他们不可能不知道,那是太宗至宣宗,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写照!

列队的士兵,威严的仪仗,肃穆的传旨之人此刻唯有高呼:

“日月山河永在,大明江山永在!”

朱厚熜再度对这梁储高举的圣旨一礼,此刻所有人都不再对未来仿徨无措,一个能喊出这句口号的君王再怎么也不会太差吧。

梁储垂垂老矣的身躯,此刻焕发生机,浑浊的眼中更是精光闪耀,他用苍老而坚定的声音宣读圣旨,声音中充满期许。

“朕疾弥留,储君未建。

朕皇考亲弟兴献王长子厚熜年已长成,贤明仁孝,伦序当立。

已遵祖训“兄终弟及”之文,告于宗庙,请于慈寿皇太后,即日遣官迎取来京,嗣皇帝位,奉祀宗庙,君临天下。”

圣旨宣读完毕,众人齐刷刷站立而起,朱厚熜淡定地接过圣旨,开始招待随行官员,其举止言谈,无不得体有度,和而不肆,文而不俚,恭而不骄,庄而不俗。

即便是深耕礼仪的礼部尚书毛澄也完全挑不出一丝毛病。他和颜悦色地点点头摸摸胡须,显得非常满意。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朱厚熜对圣旨行礼的举动,这表明他非常尊重武宗,而深受武宗皇恩的毛澄,自然也愿意给其好脸色。

不过成也礼仪,败也礼仪,被礼教模板固化的毛澄注定不为朱厚熜所喜。

“恭喜殿下。”

毛澄笑盈盈地说道,丝毫不觉不妥,而其他人却是眼中波涛汹涌,嘴上只说“恭喜”二字。

显然这个帝位没有想象的好坐,遵循旧规的老顽固,不见兔子不撒鹰的钓鱼佬,还有摆弄棋盘的执棋者。

“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人斗更其乐无穷也。”

朱厚熜洒然一笑,对于众人的态度不置可否。

“诸位,请”

“殿下,请”

兴王府内春风和煦,似乎所有人都沉浸在新帝即将即位的喜悦当中。

第二天,早就有所准备的兴王府很快便筹备好了一切。

卫队,仪仗,宫女侍卫,一切都似排练过无数次一样,没有丝毫差错。

朱厚熜辞别母亲,登上了马车,也登上了那前途未明的登仙之路。

“天地为炉,众生为薪,气运为火,踏登仙之路,敢问苍生,世间可有仙?遂古之初,谁传道之?”

杳杳问道之音,游离天地,谁人可答?谁人能答?唯有自踏道途,拾阶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