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9章 南诏血染
四月的天阳光热烈地洒在剑南节度使府前的校场上,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混杂着汗水与硝烟的味道。校场中央,三千新兵身着粗布战袍,手持着生锈的长矛,面有菜色,眼神中满是迷茫与惶恐。他们大多是被强征而来的平民,从未经历过真正的战争,此刻,在这即将出征的时刻,心中的恐惧如野草般疯长。
主将鲜于仲通身着银鳞甲,腰悬错金横刀,威风凛凛地站在点将台上。他鬓角已白,岁月在他脸上刻下了深深的痕迹,但此刻,他强作威武,试图展现出一名将领应有的气势。然而,那微微颤抖的双手却泄露了他内心的紧张。他深知此次出征南诏责任重大,可面对这些毫无战斗经验的新兵,他的心中也不禁泛起一丝担忧。
杨国忠身着紫袍金带,身姿挺拔地立于高台之上。他眼神犀利,带着几分审视扫过台下的士兵,指尖不停地摩挲着手上的翡翠扳指,这是他思考时的习惯性动作。今天,他亲自前来为鲜于仲通出征誓师,心中满是对军功的渴望。在他看来,这是一次绝佳的机会,只要鲜于仲通能够取胜,他便能在朝堂上的地位更加稳固,权势也将进一步扩大。
“将士们!”杨国忠突然开口,声音洪亮,打破了校场上的沉闷气氛,“此次出征南诏,乃是为了大唐的荣耀,为了陛下的圣威!南诏弹丸之地,竟敢挑衅我大唐天威,我们定要让他们知道,大唐的威严不可侵犯!”他的话语激昂,带着一种煽动性的力量,试图点燃士兵们心中的斗志。
士兵们闻言,只是有气无力地应和了几声,声音中透着明显的敷衍。杨国忠皱了皱眉头,眼中闪过一丝不悦,但很快又恢复了那副自信的笑容。他转身,亲自拿起一面绣着“忠勇”二字的锦旗,递给鲜于仲通。
“鲜于将军,这面锦旗代表着陛下对你们的期望,望你不负圣恩,早日凯旋!”杨国忠说道,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深意。
鲜于仲通双手接过锦旗,心中暗自叫苦。他知道杨国忠急于求成,根本不考虑实际情况,就贸然让他率军出征。但他不敢违抗杨国忠的命令,只能硬着头皮上。接过锦旗的那一刻,他注意到旗角上沾着的胭脂渍,心中不禁一阵厌恶。他知道,这锦旗或许是杨国忠在酒肆与歌姬玩乐时随手拿过来的,如此儿戏,怎能不让他心寒?
此时,一阵微风吹过,带来了一丝南诏方向的气息,其中夹杂着淡淡的瘴气味道。鲜于仲通心中一凛,他抬头看向远处,那里,南诏的土地隐藏在一片云雾之中,神秘而又危险。在点将台的案几上,随意扔着一幅瘴气弥漫的南诏地形图,旁边还压着一本《孙子兵法》,似乎在嘲讽着这场仓促的出征。
“出发!”鲜于仲通咬了咬牙,下达了出征的命令。士兵们迈着沉重的步伐,缓缓地离开了校场,向着未知的南诏进发。他们的身影在阳光下拉得很长很长,仿佛是一群即将走向死亡的幽灵。而杨国忠则站在高台上,看着他们离去的背影,嘴角露出了一丝得意的笑容,仿佛已经看到了胜利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