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朝科学的叩问之路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节 中国古代科学传统概论

对于中国古代的科学传统,史籍里有很多记载。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记载印证了顾颉刚提出的“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的理论。“古史是层累地造成的,发生的次序和排列的系统恰是一个反背。”[6]

中国现存最早的史书《尚书》,记载尧帝命令羲和观测天象,根据天象的变化,开展相应的活动。“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7]成书于春秋战国以前的《周易》,认为伏羲从天人合一的角度,观测天象,审视地理,治理社会。

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舆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作结绳而为罔罟,以佃以渔,盖取诸《离》。[8]

而数量统计,采取的是结绳记事。“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9]战国时期成书的《世本》,记载黄帝分官设职,负责不同的专业门类。“羲和占日,常仪占月,后益作占岁,更区占星气,大挠作甲子,隶首作算数,伶伦造律吕,容成造历。”[10]《吕氏春秋》也记载远古圣王命令二十位官员,各司其职,负责不同的专业门类。

大桡作甲子,黔如作虏首,容成作历,羲和作占日,尚仪作占月,后益作占岁,胡曹作衣,夷羿作弓,祝融作市,仪狄作酒,高元作室,虞姁作舟,伯益作井,赤冀作臼,乘雅作驾,寒哀作御,王冰作服牛,史皇作图,巫彭作医,巫咸作筮。[11]

而圣王居摄于上,综合管理。“此二十官者,圣人之所以治天下也。圣王不能二十官之事,然而使二十官尽其巧,毕其能,圣王在上故也。”[12]虽然并不通晓专业知识,但仍然能够治理天下,这才是真正的无为而治。

圣王之所不能也,所以能之也;所不知也,所以知之也。……是故圣王之德,融乎若日之始出,极烛六合,而无所穷屈;昭乎若日之光,变化万物而无所不行。神合乎太一,生无所屈,而意不可障。精通乎鬼神,深微玄妙,而莫见其形。今日南面,百邪自正,而天下皆反其情;黔首毕乐其志,安育其性,而莫为不成。故善为君者,矜服性命之情,而百官已治矣,黔首已亲矣,名号已章矣。[13]

《史记》进一步记载黄帝本人制作了历法。“神农以前尚矣。盖黄帝考定星历,建立五行,起消息,正闰余。”[14]并设置专门的天文观测机构。“于是有天地神祇物类之官,是谓五官。各司其序,不相乱也。”[15]在司马迁看来,天文观测的常态化,维护并改善了社会秩序。“民是以能有信,神是以能有明德。民神异业,敬而不渎,故神降之嘉生,民以物享,灾祸不生,所求不匮。”[16]此后,历代王朝都在建立政权之初,改订正朔,从而上应天文,下以治世。“王者易姓受命,必慎始初,改正朔,易服色,推本天元,顺承厥意。”[17]

东汉徐岳进一步认为黄帝发明了数学。“黄帝为法,数有十等,及其用也,乃有三焉。”[18]班固更是追溯到了伏羲演八卦。“自伏戏画八卦,由数起,至黄帝、尧、舜而大备。”[19]唐人韩延为调和诸说,勾勒出一个逐渐发展的脉络。“算数起自伏羲,而黄帝定三数为十等,隶首因以著《九章》。”[20]宋代进一步出现了托名黄帝撰写的《黄帝九章》。

唐房玄龄等撰《晋书》,同样将观测天象、治理世间的源头追溯到伏羲。“昔在庖牺,观象察法,以通神明之德,以类天地之情,可以藏往知来,开物成务。故《易》曰:‘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此则观乎天文以示变者也。”[21]《晋书》从倒退史观出发,指出由于三皇道德崇高,因此天象运行正常,人类不用观测天象来调整统治举措。“然则三皇迈德,七曜顺轨,日月无薄蚀之变,星辰靡错乱之妖。”[22]但到了黄帝的时候,社会开始乖乱,黄帝于是观测天象,治理社会。“黄帝创受《河图》,始明休咎,故其《星传》尚有存焉。”[23]此后历代设置专门机构,沿而不废。

降在高阳,乃命南正重司天,北正黎司地。爰洎帝喾,亦式序三辰。唐虞则羲和继轨,有夏则昆吾绍德。年代绵邈,文籍靡传。至于殷之巫咸,周之史佚,格言遗记,于今不朽。其诸侯之史,则鲁有梓慎,晋有卜偃,郑有裨灶,宋有子韦,齐有甘德,楚有唐昧,赵有尹皋,魏有石申夫,皆掌著天文,各论图验。其巫咸、甘、石之说,后代所宗。[24]

秦朝即使焚书坑儒,也没有烧毁历书,《史记》从而继承了这一传统,撰成《天官书》。“暴秦燔书,六经残灭,天官星占,存而不毁。及汉景武之际,司马谈父子继为史官,著《天官书》,以明天人之道。”[25]

对于这种层累现象,中国数学史家钱宝琮评价道:“中国人治古史者大都好为崇古之谈,夸大而不务实证。”[26]

但无论如何,在中国古代,科学传统源远流长,是无可置疑的。这也可以从古人的观念中蕴含着众多科学元素看出来。《周礼》记载西周时期,作为贵族教育的“六艺”,就包含数学。“而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27]孔子将计量所用的“权量”“法度”,作为国家制度比拟的形象词语。“三代稽古,法度章焉。周衰官失,孔子陈后王之法,曰:‘谨权量,审法度,修废官,举逸民,四方之政行矣。’”[28]《仪礼》和《礼记》中有丈量工具的记载。“箭筹八十。长尺有握,握素。”[29]“算,长尺二寸。”[30]刘邦君臣讨论战胜项羽的原因时,刘邦指出:“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张良)。”[31]这里的“筹策”,是数学计算中使用的算筹,即细长的小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