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章 种族关系的演变与排华立法的实施
新西兰南岛华工淘金热形成以后,华侨群体的现实存在引起了当地社会的日益关注。初时华洋族群关系表现出相对和谐的一面,当地社会对于华侨的态度呈现多样性。欣赏者有之,容忍者有之,戒惧、抵触甚至敌视者亦有之。1871年新西兰国会成立华人移民特别委员会。该委员会经过广泛的调查取证,得出了对于华侨群体公正、客观的评价,认为并无充分理由表明应该排斥华侨。然而,随着经济利益冲突、文化习俗差异在种族主义的旗号下形成排斥华侨的合力,加之以“白新西兰”为指向的国家认同的构建,黄皮肤的中国人越来越令新西兰社会中的许多人深感不安。在1870年代末的海外排华联动中,新西兰于1881年实施华人移民法案,终结了对于中国人自由移民的容忍。其后的数十年间,新西兰国会不断修正排华法案,对中国人入境施以日趋严苛之条件。尤为值得注意的是,在排华立法趋于严苛的过程中,华侨形象脱离了正常的评判轨道,被一步步扭曲和丑化,华侨群体为此蒙受了诸多不公指责和肆意侮辱,他们被不可预知的变数所裹挟的命运,以及由此折射出的中国国运的式微,都令人唏嘘。在排华立法盛行的年代,新西兰华侨多次上书国会请愿,试图谋求有条件地放松对中国移民的限制,其结局不过是缘木求鱼。本章将揭示新西兰社会对中国移民从容纳到排斥的转换过程,展现华侨群体在历史风云的无常变幻中所饱尝的族群和个人命运的跌宕起伏,其中所反映出的家国命运的息息相关以及影响族群关系的诸种因素的相互纠缠,仍可留给今人无尽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