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风八万里:从穿越正统二年开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44章 真相是这样的

李鄂叹了口气,才开始根据读到的内容向金英与王振解释,他对金英那间塌店之所以被砸原因的分析。

“因为您家的塌店坑人家坑太狠了!”

李鄂说出的这个答案让在场气氛陡然冷了下来。

从王振到金英没有人能想到,事情的真相竟然会这样简单。简单到让人想辩解几句都办不到,因为这个事实根本就是没办法辩驳的。

李鄂把展开的一本册子递向了坐着的金英。

“您自己看一看您这个塌店这天的账目,您直接从人家那里抽了二十两的银子,人家不把您那塌店彻底烧成白地就不错了。”

“这不对啊!”

金英视线中的条目显示了二月十五日那天,塌店从取货的贾某那里收了二十两的银子,这甚至与他这大老板定下的规章制度都对不上。

他的那间塌店替人存货,可不是根据存放在这里的货物的价值,这一单一因素收取费用的。

而且这样的事多干几次,他这个店也就不用开了。毕竟,他这个宫里的大太监的身份再牛,也不能让北京城其他的塌店全部关张。

“您再看看这个!还有这个!”李鄂又把几本账册递到了金英的手中,“他这半年时间,在您这店里就至少花了八十两的银子。”

“那这也不能就说他一定是往蒙古运货的商人吧?”金英还想稍稍负隅顽抗一下,他希望他的意识可以让现实稍稍扭曲一些。

“那您想想,根据账目,他在您那塌店存的都是什么货物?不是牛羊一类动物的皮,就是茶叶与各种的农具,您再想想这是北京。”

李鄂说到这里,不仅是金英不得不接受这个判断,就是王振也不能不认同李鄂的判断。

从那个名叫张三的人存放在金英塌店里的东西来看,这就是个在明蒙之间做生意的小商人,还是一个赚辛苦钱的小商人。

虽然现在他们三个人都没有决定性的证据,但是,他们已经都可以想象出那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了,他不干了报复金英一把太正常了。

“只是这也就意味着,这里的这条线索已经再次断了呗?”王振询问似地望向李鄂。现在的他,已经不知不觉把李鄂当成了他的诸葛亮了。

李鄂想了想说:“也不一定!至少有两件需要防备的事情是可以做的了。”

“哪两件事?”王振问出了这个问题后,立刻坐直身体,以一个严肃的态度,对待李鄂接下来说的对他性命有关的事情。

李鄂望了一眼金英,暗暗叹了口气,放弃了换个地方再说的提议。

毕竟,以朱祁镇对金英的喜爱程度来说。他再小心也不过是增加了一点点,金英获得这些信息的难度而已。

“第一,大明北边边关可以严查下走私了。查出什么倒在其次,仔细地查一查本身,就一定会查出一些意外的惊喜的。”

李鄂说到这里,脑海中突然间闪过了那个疲倦的阮安。

“第二,张恪说的火药的事值得关注。现在应该假定,那些贼人可能用那些火药炸的地方有两个,一是金公公这!”

金英一听这话,立刻就从椅子上边站了起来。

“再有就是城墙那边。阮公公那边的营地一旦发生了大爆炸,不光不知道会死多少人,那些贼人所图的东西就太可怕了。”

李鄂转身望向了北京城墙的方向继续说:“现在的北京城,我不认为能在蒙人的大军南下时守住。即便能守住……”

李鄂接下来再一次转身,把目光落到了金英身上。他虽然没说话,但是,却把他想说的全部内容,都准确无误地向金英与王振说了出来。

那也就是现在这个局面最糟糕的情况,就是那些不想个人因为贪污腐化被朝廷严惩的官吏,与南下的蒙人大军进行勾结。

“这未必是真的!”金英主观上就想否定掉这个猜测。

“金公公,讳疾忌医对解决问题本身没用。”

王振现在与金英就完全不同。现在的他,可太需要,让北京的人相信李鄂这个猜测的可能性了。他用了不小的努力,才让自己的表情没变化。

“李四郎,我们走!”

“好的!金公公,在下告辞了!”

“等等!”金英叫住了想要离开的王振与李鄂两个人,“王公公,您如果要带他进宫说这事,我可也要跟着的。”

“金公公,您想想塌店的事您适合跟着一起过去吗?”

“这……”金英被李鄂一句话就问住了。他现在确实不适合入宫,皇帝不在乎他开塌店的事情是一回事,他让大家尴尬那是另一回事。

……

寺院大门外边,李鄂跟在王振身后走了出来。

“王先生,您确定现在需要我入宫吗?”

“需要。你的这个猜测关系太大,只能是你进宫亲自说了。”

“那好。”

李鄂现在已经觉得有些扛不住了。

他现在骑马赶到皇宫自问还能做到,可是如果让他再骑马回到城外的家里边,他就有些怀疑自己没有办到的本事了。

不过既然王振这样说了,他也就没有办法拒绝了。他心里也清楚王振的决定是对的,他的这个猜测只能是他自己去说。

他作为大明的一个百姓,有义务为他的君父朱祁镇这样做。

“李公子,马都喂好了!”门胜这时把马缰递向了李鄂。

“谢谢!”

李鄂点了点头,接过马缰上马。

……

李鄂上一世虽然只来过北京故宫一次,但是横店的故宫他却去过好几次,因此,他对于北京故宫自问还是熟悉的。

只是,正统二年的北京皇宫与故宫确实不是一回事。历史上北京故宫的再次大修大改,还是阮安在完成城墙修缮之后主持完成的。

现在北京皇宫的模样,与李鄂记忆中的状况相比,用似是而非这个成语来形容没有任何错误,不过也因此让他没有了太大观赏的兴致。

他没走太远的距离,就低下头默默跟在王振身后。他却不知道他这个表现,让王振对他的评价又往上边升了不少。

王振从未想过,还能有人会在第一次走进皇宫时这样淡定。

“李四郎,你一会像一个正常的书生一样就行。你既然没有时间学习宫廷礼仪,也就不必太在意,太皇太后、太后、陛下他们都会谅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