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朱元璋:朱棣,你来监国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2章 屠龙术!

“老龟你说话不爽利,别墨迹了,这到底怎么回事?”

蒋瓛翻了个白眼,指了指身后的马车,压低了声音:“万一冲撞到了殿下,我看我们的脑袋,可能要熟悉一下地面了。”

林圭年顿时冷汗涔涔,打了个哈哈,立刻道:“这是卖报纸的报童出来了,老百姓都在围着报童买最新一期的报纸呢。”

“报童?还有这个官职了,人真多啊,这得多吃香。”

蒋瓛瞧了眼黑压压的人群,忍不住感慨,想了想自己作为锦衣卫,走到哪里都是冷冷清清人厌狗嫌。

区别未免有些太大,他有几分感慨的摇了摇头,就听林圭年提起:“不是官职,这些报童都是无家可归的孩子。”

“陛下仁德,将卖报纸的事情交给城里的孩子,他们走街串巷,一文钱一份叫卖。”

“自从有了报童这个谋生的手段,城里乞丐都少了。”

蒋瓛惊讶不已:“朝廷发行报纸分文不赚,还要倒贴大米?”

“现在看来就是这样,陛下胸怀宽广,圣明仁德,已经超出我们的想象了。”

他正说着,马车里道衍和尚听到有新报纸,立刻便叫道:“快帮我买一份来!快!”

“您稍等。”

蒋瓛毫不犹豫的跳下马车,像是一条滑溜的泥鳅,直接钻进了汹涌的人潮。

不多时,他又从里面钻了出来,样子狼狈不少,鞋子都丢了一只,手里头拿着的报纸也皱巴巴。

赶上马车,将手里头的报纸送进马车内,蒋瓛这才心有余悸的松一口气。

“太狂热了,我平生就没见过这样的场面,差点就在里面没出来了。”

他蹭了蹭脚上的泥,“鞋都被挤掉了一只,不知道便宜了哪个混蛋。”

说着,蒋瓛索性将另一只鞋子也给扔了出去,林圭年一见,道:“你怎么剩下的一只也扔了,打赤脚?”

“一只也穿不成,干脆扔了,万一哪个好运的家伙捡到了,这不就又是一双了。”

林圭年若有所思,嘴角微微上扬:“你小子倒是有几分通透,我又有想法了,这回该我上报!”

马车内,道衍和尚迫不及待的接过最新一期大明新青年报,如饥似渴的读了起来。

看完之后,他面上的狂热逐渐的消退,瞧了眼署名,并非是“朱元璋”三个字,而是“杨靖”。

杨靖这个名字他有所耳闻,是刑部尚书,上面所写的内容,是关于律法的一些感悟和设想。

同等律。

道衍面上的疑惑更深了,将手里的报纸递给朱棣,道:“殿下,你看看吧。”

朱棣本想着看道衍脸上还能不能变出更多的颜色,毫无意料的手里就被塞了一张报纸,顿时有些不解。

他展开报纸细细一读,眉头不自觉的皱了起来,很快脸上就浮现出怒意,道:“这是谁写的?简直是大逆不道!”

他瞧了瞧上面的署名,确定不是“朱元璋”三个字之后,骂了起来:“杨靖是什么东西,区区一个刑部尚书,也敢在这里大放厥词,离间天家感情?”

“什么狗屁的王子犯法与民同罪,天底下哪有这样的事情,他这纯粹是痴心妄想!”

朱棣将手里头的报纸一扔,怒气十足,问道:“这编辑部的官员是吃干饭的?这样的文章怎么能够拿来发表?”

“他们是怎么办事的,像这种文章,就该烧掉!烧掉!编辑部的堂官是谁?简直是吃了熊心豹子胆。”

“孤要宰了他,宰了他!”

赶车的林圭年有些尴尬地小声回答道:“殿下,您快别说了,编辑部虽然隶属于礼部,但是它直接对陛下负责。”

“编辑部的官员初审之后,通过审核的文章就会直接被陛下看到,能不能发表,都是陛下说了算。”

林圭年一番解释,朱棣怒气冲冲的神色顿时泄气,他有些尴尬的捡起来地上的报纸,又仔细的看了一遍。

“嗯……写的也还算有些道理,身为宗室子弟,的确应该多为朝廷分忧,不能胡作非为。”

他给自己找补一番,随即叹了一口气,将报纸放下,有些幽怨的看向道衍,“老和尚,你怎么不提醒我?”

道衍抬起头,瘦削的脸上依旧是霓虹灯一样闪烁,但是这一次他回答了朱棣,道:“老衲在想一些东西,没有注意到殿下,望殿下原谅。”

“你在想什么?自从看到这些报纸,你就跟疯了一样。”

朱棣对道衍的反应很是奇怪,“你要不拿镜子照一照自己的脸色,太难看了,我都担心你会死在马车上。”

“殿下多虑了,老衲只是有些事情想不通罢了。”

道衍叹了口气,手里的报纸捏得紧紧地,请求道:“殿下,如果您见到陛下,一定要让陛下召见老衲。”

“我有太多的疑惑,太多的不解,太多的问题想要向陛下请教。”

“如果得不到答案,老衲真的会每日都陷入痛苦之中,无法自拔。”

朱棣好奇:“不就是三份报纸,上面也就是三个故事而已,你这么大反应,为什么?”

“殿下你不懂。”

道衍的目光落在手中的报纸上,“这不是三个简单的故事。”

“老衲自问天底下的书,不说读了十成,起码也有八成。”

“可是老衲所读的那些书里面,从没有过讲道理讲得这么清楚的,也从没有过如此质朴而又准确的道理。”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可是陛下写的文章,不仅通俗易懂,还有着很明确的指向。”

“老衲心悦诚服,心悦诚服!便是孔老二活过来,也比不上陛下。”

他的目光再度狂热起来,声音都大了许多。

朱棣被道衍这样的反应惊得瞠目结舌,这么多年的相处下来,他深知道衍的脾气性格。

对于学问上的东西,道衍从没有服过谁,哪怕是圣贤,他也说只是生得早没遇见他罢了。

如今,仅仅是三份报纸,竟能让这个骄傲的老和尚,第一次展露出心悦诚服的姿态。

朱棣忍不住拿过道衍手中的报纸,上上下下的又看了几遍,但依旧是一无所获。

“老和尚,你别卖关子了,这里面到底是什么道理?”

道衍和尚念一声佛号,道:“在没有更多报纸的情况下,老衲也不确定。”

“老衲只是隐隐约约有一种猜测,现在还不知道是真是假。”

“但是,殿下您一定听说过,这其中的道理,名为——”

“屠龙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