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报告2025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1.2.3 人形机器人与人工智能的重要发展阶段

人形机器人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重要阶段,分别是20世纪60年代末至90年代末的初步探索期、21世纪初至2021年的技术积累期,以及2022年以后的具身智能爆发期。

在初步探索期,人形机器人仅具备模仿人类外观和基本动作的能力,研究重点聚焦在实现机器人的双足行走功能及达到基本的控制水平。日本凭借其在硬件制造方面的雄厚实力,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并且专注于生活服务领域。

在技术积累期,传感和智能控制技术的集成使得机器人拥有了基本的感官系统,能够感知周围环境的基本信息。对于各种感官输入,人形机器人展示了做出简单判断并相应调整动作的能力,从而实现了更平稳、更连续的移动。

在具身智能爆发期,AI大模型、开源平台和操作系统的发展,改变了垂直领域AI的开发模式,实现了“训练大模型+特定任务微调”的新范式,推动了人形机器人进入“模型即应用”时代,加速了其通用性与商业化进程。

人工智能与人形机器人在发展历程上有所重叠,时至今日经历了两落三起。如图1-2所示,第一次热潮是1956—1972年,达特茅斯会议吹响了人工智能的启航号角,也开启了各国政府、研究机构、军方对人工智能投资与研究的热潮。第一次低谷期是1973—1976年,莱特希尔教授在《人工智能:一份全面报告》中批评了人工智能研究的成效,认为其未能实现既定承诺。由此,英国政府大幅削减了对人工智能研究的资助。第二次热潮是1977—1991年,“知识工程”和“专家系统”的兴起标志着人工智能开始了第二次发展浪潮,然而专家系统(如Mycin)面临着专业性强但通用性不足的质疑。第二次低谷期是1992—2021年,1992年以后,日本第五代计算机项目未能实现其革命性目标,导致人工智能研究遭遇第二次投资寒冬,全球对人工智能的投资相应减少。第三次热潮自2022年开始,ChatGPT等人工智能大模型预示着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到来,改变了人机交互的面貌,并扩展了AI技术的应用潜力。

图1-2 人形机器人与人工智能发展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