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养老护理员实操手册(初级)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二节 发热

一、临床表现

发热是疾病的标志,也是人体免疫力与疾病做斗争的表现,当体温低于38.5℃时可暂时在家观察并物理降温,若体温持续不降甚至反升,应及时就诊,以免因体温过高导致惊厥、昏迷等。

二、保健方法

1.穴位按摩

(1)穴位:

大椎、身柱、耳穴(肺、心、耳尖)。

(2)操作方法:

按压上述穴位,强度以患者感到酸胀为度。每次操作5分钟,每日2次,上、下午各1次。

2.温水擦浴

(1)温水擦浴:

水温应略低于皮肤温度(32~34℃),擦浴时可同时应用按摩手法促进热的发散,注意用力均匀,腋窝、腹股沟等血管丰富的地方可多做停留,以助散热,四肢及背部各擦浴3~5分钟。

(2)乙醇擦浴:

乙醇浓度以30%~50%为宜,乙醇不要太凉,温度宜略低于皮肤温度,擦拭腋下、肘窝、掌心、腹股沟、足心等部位时多擦几遍,以提高散热效果。

3.药膳养生

(1)绿豆粥:

原料:

绿豆25g,粳米15g,冰糖适量。

制作过程:

将绿豆和粳米煮成粥,煮好后加冰糖食用。

功效:

清热解毒。适用于低热患者。

(2)西瓜水:

原料:

西瓜200g,冰糖适量。

制作过程:

将西瓜瓤榨汁加入冰糖,适量饮用。

功效:

清热解暑。适用于因暑热而发热的患者。

三、注意事项

1.及时就医。采用上述常规处理措施仍不能退热时,需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对症用药。

2.警惕传染病。对于有过外出旅游史、接触史后出现的发热,或者是长时间的反复发热,需警惕传染病,需立即前往指定医疗机构就诊,就诊过程中注意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