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6章 不死不休
谢晗坐在小榻上,眼神却一直注视着屋外,神情严肃。
兰明远见表妹如此,以为她是认人,忙从怀里拿出准备好的礼物,递到谢晗面前,想讨她的欢心。
“宁宁妹妹,这是给你准备的礼物,你喜欢吗?”
谢晗骤然回过神来,看着眼前白兔玉佩,心神微动。
见大哥不打招呼就献殷勤,兰明谦和兰明川两口咽下嘴里的糕点,急急忙忙去找自己准备的礼物。
兰明谦被糕点噎住了,元露忙倒了茶水给他,倒让兰明川抢占了先机。
“宁宁妹妹,这……是我给你准备的!”
一枚平安扣静静地躺在兰明川手心,绳结打得不是很精致,却串满了各种宝石,碧玉圆润成色好,看得出来是用心准备的,穗子是七彩的,搭在一起有些不伦不类的。
“我娘亲说了,礼物要自己用心做的才好。这平安扣是我准备了好久,自己做的,宁宁妹妹喜欢吗?”
还不等谢晗说话,缓过劲来的兰明谦冷哼一声:“你做得丑不拉几的,宁宁妹妹才不会喜欢,她肯定喜欢我的。”
兰明谦送的是一个老虎木雕,他得意洋洋地介绍起来:“这木雕是我自己雕刻的,宁宁妹妹夜里若是害怕,便抱着它睡,这老虎定会帮你赶跑邪祟,保佑你平平安安的。”
“你那个破木头有什么好的!”
“那你的破穗子又有什么好的!”
二人突然开始掐起架来,弄得谢晗一脸懵。
兰明远无奈地摇摇头,趁着两个弟弟正打得不可开交的时候,先一步把自己准备的白兔玉佩挂到了谢晗腰间。
“听闻宁宁妹妹是属兔的,我便寻了这白兔玉佩,给宁宁妹妹拿着玩,宁宁喜欢吗?”
谢晗望着兰明远露出笑容,用力地点头:“谢谢大哥哥,宁宁喜欢。”
兰明远见谢晗接受了,激动地手足无措,磕磕绊绊找着话题,他一直想有一个妹妹,奈何兰明谦和兰明川都是弟弟,虽然有霍怜娇这个表妹,但她到底是国公府的小姐,不常在侯府住,如今来了个谢晗,是他最喜欢的小姑姑的女儿,不仅常住在侯府,还生得玉雪可爱,兰明远恨不得把世界上最好的东西都捧到她面前。
兰明谦和兰明川还在扯头花,这头兰明远已经得到了谢晗的允许,将她抱在了怀里。
五岁的女娃并不重,抱在怀里软软的,像面团,肉嘟嘟的小脸红彤彤的,像樱桃,兰明远费了好大劲,才克制住不去捏谢晗的脸颊。
兰明川先发现了兰明远的动作,他生气地扑过去想跟兰明远抢谢晗,兰明谦反应过来也加入战局,一时间屋子里好一阵鸡飞狗跳,最后是元露将谢晗接过来,才平息这场争抢。
相比于孩子间的其乐融融,兰珍玉同兰惜玉之间的气氛便没那么融洽了。
二人屏退左右,在亭子里交谈。
夕阳已过,明月高悬,夜凉如水,照得兰珍玉心中一派清明。
先开口的是兰惜玉。
“小玉,这些年在东阳县可好?”
兰珍玉笑不及眼底,“得长姐身边的徐妈妈照顾,还算不错。”
兰惜玉面上诧异,“徐妈妈不一直是你照云轩的人吗?怎的成了我身边的?”
“可能是长姐担心我远离家乡水土不服,所以特意嘱咐过徐妈妈照顾我,妹妹才会这么以为吧。”
兰珍玉直直看向兰惜玉,眉眼沉沉:“长姐可知,谢兴尧心里的人,是你?”
兰惜玉挑了挑眉,不以为意道:“说什么胡话,当初谁不知道你与他伉俪情深,有我什么事?”
兰珍玉冷哼,盯着湖面中的月亮冷冷道:“伉俪情深,不过是镜花水月;长姐你,才是他心中的那轮明月。”
“那也只能怨你自己,十年才发现这个真相。”兰惜玉已然换了一副嘴脸,褪去了平常温和的伪装,眉眼间满是讥讽和恶意。“从前你爱他爱得不惜同家里闹翻,如今谢兴尧死了,你怎么还活着?”
饶是早早看清了她的真面目,兰珍玉心中难免泛起一阵悲凉。
“长姐,你为何会如此恨我?”
兰惜玉掩唇一笑:“你还不值得我去恨,我只是,不喜欢有人碍我的路。兰珍玉,如果你乖乖死在东阳县,你的女儿我会替你关照一二。但你不仅没死,还杀了谢兴尧,那么对于你们母女,我不会心慈手软。”
兰珍玉攥紧拳头,浑身发抖:“你我是亲姐妹,究竟为何?”
“世上没有那么多所谓,我想你死,这便足够了。你送来的东西害得我儿患病,这笔账,我会从谢晗身上讨回来。”
兰惜玉语气阴森,她半边身子隐在阴影里,如食人的鬼魅,说出的话冰冷诛心。
“就算你回来了,你的一切,也还是我的。”
兰惜玉走远了,兰珍玉还站在原地久久回不过神。
远处谢晗来找她的声音遥遥传来,兰珍玉看着那抹小小的身影,脑子里回响着方才兰惜玉的一字一句。
既如此,我便与你不死不休,长姐。
转眼已入春,谢晗母女在侯府安顿下来,渐渐适应了侯府的生活。
最近半月兰惜玉都不曾回侯府作客,老太君曾遣人请她回家一叙,却只得到了回绝,渐渐地老太君也不再提霍怜娇,只是给谢晗准备的东西,一样不差地派人往国公府送。
对此,兰珍玉没说什么,老太君对外孙女一视同仁是正常的,便是她们姊妹之间她更疼爱兰珍玉,也从未偏颇于她。
这日一家人聚在一起用晚饭,谢晗同兰明远三人坐在一块儿,这段时间谢晗跟这三位哥哥已经相处得很融洽了,只是他们还是少不了攀比谁对谢晗最好,让谢晗有点头疼。
老太君见小辈间其乐融融,也乐见其成。
她看向兰靖宇,问道:“听闻近日云隐书院开始招生了?”
兰靖宇一愣,无奈道:“娘,您一天不出侯府,消息比我还灵通。”
老太君瞪他,“没个正形。”
“宁宁也到了开蒙的年纪,还不曾去上学,我想着,既然云隐书院招生,便将她送去那里上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