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章 海棠花开
宣德六年,神京。
西城,宁安坊。
此地距离荣宁二府不过二三里地,各式灰朴低矮的民居交错重叠,分叉出众多狭窄偏僻的幽静小巷,配上脚下因为初春小雨而泥泞不堪的道路,直教半只手提着自家裤脚的中年管事儿皱起了好大眉头。
这住的…算是个什么地方?
心中抱怨归抱怨,可手头上该做的事却是不能落下分毫的,所以中年管事小声嘀咕两句后,便又是将自家的干净裤脚提高了些,在泥泞道路上艰难跋涉了起来。
半柱香后。
他转过一处粗陋街巷,又行了百余步,总算是来到了一处青墙斑驳,略显破败的院落之外。时值初春,从院内悄然出了墙的海棠细枝正自顾开得旺盛,稍一靠近,鼻尖便能轻易嗅到清新香气,倒是让人心情不由愉悦了几分。
管事细瞧了眼前的灰朴大门几眼后,便是稍稍压下心中的烦闷,走上前去轻敲了敲门。
“琛公子…琛公子,在家吗?”
接连唤了几声之后,不一会,院门之内便传来了些许细微动静,接着“嘎吱”一声,院门便是从里被人缓缓推开,一位年约弱冠,面如冠玉的少年终于显露出来。
其人一身毫无赘饰的青袍,修长的身姿几乎与天光相融,头上只用了一根简单的青木簪束发,宽袍大袖,素不染尘,那双俊秀好看的眉目之中满是波澜不惊的沉稳静意,好似山高雾远,林中隐士一般。
气度也生得清明沉透,宛若这初春细雨,温润沉静中,又自有一股偶尔显露出的料峭冷意,叫人不敢轻易辱没了。
玉人,当真是个玉人!
管事儿平日里在荣宁二府之中,也算是见惯了各种模样好的公子小姐,俏丽丫鬟,可如今见了眼前的少年,却依旧觉得有几分惊艳。
一时间,也是看得呆了呆,连带着自家的姿态也不由低了几分。
他略微一顿后,便当即对着眼前的俊逸少年微微拱手说道:“琛公子,不日便要清明了,族中上下需得祭祀一番祖祠,便唤小的过来,与您吩咐一声。”
这话一出,贾琛也是不由微微一怔,他想了一想后,便是略微斟酌问道:“我是金陵旁支,不在府上主支族谱之列…也进得了祖祠吗?”
“能进的。”
那管事闻言终于是露出了几分自得笑意,显然对于这种宗族之事颇为了解,“琛公子虽是金陵旁支,可两家祖宗说到底总归是一家人,如何会进不得祖祠?琛公子真是说笑了。”
终究是金陵来的破落户,赶着来打秋风的,虽是生得一副好模样,又因为读书的缘故,得了几分二老爷的看重,但礼教见识依旧是不成什么气候样子的,倒是连一些小门小户都比不过了。
想到这,管事儿心中不免又拾起了几分身为侯门公府的傲意。
彼此又互道几句后,他也不再多说什么,本欲笑着点头离去,可却又像是想到了什么一般,稍一迟疑过后,就是从怀中取出了些许碎银,朝贾琛递了过去。
“这是今月的月钱,还望琛公子收下,小的也好回去交差……”
半年前贾琛从金陵远赴而来,在入府拜见过贾政之后,贾政喜他身上读书写字的儒雅姿态,又见他穿得颇为寒酸,身上显然没什么银子,便随手派人吩咐西府上管事儿的王熙凤每月也给贾琛发些月钱,以接济其人读书,生活。
另一边,精明算计的王熙凤自然不会违了府上二老爷的面子,即使她对于贾琛这种“读书人”从来都不怎么喜欢,觉得尽是些狗屁倒灶,十指不沾阳春水的敷面玩意儿,但那贾政吩咐的月钱,还是照例发下来了。
而倒也多亏了这每月的二两银子接济着,不然以前身那个瘦瘦弱弱,只知道死读书干不得什么事的书呆子模样,只怕是真要饿肚子了。
…
待送月钱的管事儿走远后,贾琛细看一眼,便是轻轻关上了院门,返身朝着院中缓步而去。
院中陈设没什么出奇,要说唯一能够引人注目些的,恐怕就只有一棵枝繁叶茂,开着春花的海棠树了,贾琛平日里没事的时候就喜欢在这海棠树下摆张椅子,躺着发呆,就比如现在。
轻缓躺在椅子上,看着头顶上方开得娇艳欲滴的明媚海棠,一时之间,贾琛也不由有些微微恍惚起来。
来到这方世界,也有两月了吧?
两月之前,他还不过只是前世蓝星上的一个普通人,大学毕业之后,靠着自身的努力与聪明,看准了机会,不过短短几年的时间,就基本实现了财富自由,成为了他人口中的“人生赢家”。
按理说,年纪轻轻就已经实现财富自由,贾琛接下来的人生应该是一路顺风才是,可惜天有不测风云,一次路上见义勇为的经历,就让他魂穿到了此方历史上并不存在的红楼世界,成为了贾家金陵旁支子弟贾琛。
贾琛此人,自幼便丧父亡母,全靠族中伸手接济,吃百家饭长大,成长经历颇为不易。孩童时期就对读书表现出兴趣,倒也颇有几分读书写字上的天分与刻苦,四书五经皆是初通,又练得一手好字,是一位难得的读书种子。
待年纪稍稍大了些后,便毅然参加了当地的县试,竟果真是中了个童生,来年又参加了府试,虽只位于乙等末端,名次不算好看,但终究算是过关了。
族中一位看着贾琛长大的族老见状,认为其人若能再在读书一道上多加磨炼一些,未来未必就不能考取功名,光宗耀祖,又思之族中藏书藏经甚少,就连读书的人都是寥寥无几,贾琛若是再留于族中,对于其人未来的发展来说恐怕也只是弊大于利。
于是几番思索之下,其人便是想到了身处神京,声势正隆的主支贾府。
神京贾府一门双国公,贵不可言不说,爵位又是世代传递,府中藏书,典籍定是不少,再加之在朝中权势显赫,若是贾琛能去到神京贾府之中的话,不但对于其人的读书有好处,就连今后的路恐怕也要好走不少。
所以经过一番慎重考虑之后,那位族老便是派人唤来贾琛,提起了此事。
而贾琛此人呢,虽也算是个难得的读书种子,但或许是由于从小的经历,性格上总是有些怯懦与软弱,少有主见,自然而然的,也就只有是懦懦点头应下族老之语,于是这才有了半年之前,其人千里迢迢从金陵赶来神京贾府拜见一事。
可惜天不遂人愿,如今的贾府,财是有的,权也是有的,可偏偏就是没有“德,书”二字。
一个千里迢迢从金陵赶来的旁支子弟,落到贾府众人的眼里,与外间那些赶着上门打秋风的也没什么大的分别,贾琛自然也就吃了好一个闭门羹,随手被赏了几两银子之后,连贾母等人的面都没见到就被打发了出来。
最后若不是恰巧遇到了下值回府的贾政,得以与之交谈了几句,得了几分重视,只怕府上的贵人们都不知道有这么个“远亲”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