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们不曾擦肩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章 现状与危机

1.1摇摇欲坠的学会

九月的阳光透过教学楼的玻璃窗,洒落在一间陈旧的活动室里。空气中混杂着书本的气味和微弱的尘埃。墙上贴满了各类高校的招生简章和专业介绍,书架上摆放着一本本厚厚的升学指南,可惜许多封面都已积上灰尘,似乎许久无人翻阅。会议桌上,几名学会成员正无精打采地整理资料,气氛沉闷得让人喘不过气来。

江晨曦懒洋洋地靠在椅背上,望着桌上厚厚一叠学会会议记录,百无聊赖地翻了翻。每一份记录的格式都工整得如同模版刻出来的一样,但内容却一成不变——会议流程、升学讲座安排、文件整理进度……没有任何新意。

“这次的升学讲座……总共只有五个人报名。”学会的秘书扶了扶眼镜,声音有些无奈。

“才五个?”一名学长皱起眉头,目光里透着忧虑,“连你算上也才五个?”

“对。”秘书长叹了口气,环顾四周,语气更加沉重,“我们学会现在总共十个活跃成员,如果再少一个,按照学校规定,我们就得被强制解散。”

房间里一阵沉默。

江晨曦无聊地转着手中的圆珠笔,心里却泛起了一丝复杂的情绪。这个学会,或许比她想象中更危险了。

她原本是不可能加入这个学会的。

1.2新生报到日

江晨曦站在人群之中,目光在摊位间游移。作为化学系的新生,她原本计划直奔华乐学会报到。她一直想学琵琶,高中时没有机会,大学是个重新开始的好时机。然而,当她刚迈步向前,一道带着笑意的声音忽然在耳边响起。

“美女,加入升学辅导学会了解一下?我们学会不仅资源丰富,学长专业,还能让你近距离接触全校公认的最帅学霸。”

江晨曦回头,看到一个男生正笑盈盈地看着她。

那是一张十分普通的脸,黑框眼镜架在鼻梁上,白T牛仔裤的装扮毫不起眼。但他的眼神里带着几分狡黠,嘴角挂着一抹不正经的笑,散发出一种玩世不恭的轻松感。

“最帅学霸?”江晨曦挑眉,似笑非笑地看着他,“真的假的?”

“千真万确。”男生煞有介事地点头,“金融系大三,连续三年获得最优秀学生奖,课外活动全能,竞赛拿奖到手软,简直就是行走的‘大学生楷模’。”他顿了一下,语气带着几分诱导性,“当然,最关键的是——他长得很帅。”

江晨曦被他一本正经的吹捧逗笑了,“听你这么吹嘘,该不会是你自己吧?”

“我?”男生故作惋惜地叹了口气,“如果是我就好了……可惜,我只是个长相普通、但胜在口才不错的小小副主席。”

“副主席?”江晨曦微微惊讶。

“没错,程亦,计算机系。学会副主席,兼招生负责人。”他朝她伸出手,“美女,你呢?”

“江晨曦,化学系。”

“江晨曦。”程亦重复了一遍她的名字,嘴角的笑意更深,“好名字。”

江晨曦不动声色地抽回手,语气平静道:“可惜,我原本是要去华乐学会的。”

“华乐?”程亦故作思考地摸了摸下巴,“你是喜欢民族乐器,还是单纯喜欢氛围?”

“学琵琶。”

“学琵琶啊……”程亦笑了笑,“那你知道我们学会的陆然吗?”

“刚才你不是介绍过了?”

“我不是指他的学霸履历,而是……”程亦压低声音,仿佛在透露什么不得了的秘密,“他从小练钢琴,还拿过国家级的比赛奖项。”

江晨曦微微一愣。

“你不是说他金融系?”

“是啊,但钢琴是他的爱好。”程亦耸耸肩,“我只是想说,音乐这件事不一定要靠学会啊,你要是真喜欢琵琶,说不定加入我们学会后,陆然还能陪你合奏一曲?”

江晨曦:“……”

这个人是真的很会说。

她对程亦的吊儿郎当有些不太喜欢,感觉他就像是个游刃有余的销售员,满嘴花言巧语。不过,他的介绍确实让她对“陆然”这个人产生了些许兴趣。

“我考虑一下吧。”

“考虑什么啊,美女。”程亦露出一副“我都看到你心动了”的表情,“今天下午两点,我们学会有迎新会议,你就来参加一次,听听我们的主席陆然怎么讲话,保证你不会后悔。”

江晨曦犹豫了一下。她原本是不想直接答应的,可程亦一直带着笑意看着她,眼神仿佛在等她拒绝,然后再编一堆理由继续劝说她。

她不想被他继续“推销”,于是只好勉强点头:“行吧,去看看。”

程亦顿时满意地笑了,“这才对嘛。”

1.3学会的初衷与现状

下午两点,升学辅导学会的迎新会议在教学楼的一间阶梯教室内举行。

江晨曦推开门走进去,发现已经来了不少人,大多数是新生,但也有一些学会的老成员。他们三三两两地坐着,有人低声交谈,有人翻阅手中的资料。

她扫了一眼,视线落在讲台中央硬朗的身影上。

——陆然。

程亦口中的“最帅学霸”。

他穿着一件简单的深色衬衫,外表冷峻,五官深邃,气质沉稳。哪怕是站在人群之中,也仿佛自带光环,让人不自觉地注意到他。

“欢迎大家加入升学辅导学会。”他的声音沉稳而富有感染力,带着一种天生的领导气质,“在正式开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是如何选择自己的大学志愿的?”

他微微停顿了一下,目光缓缓扫过台下的每个人,最终落在江晨曦身上。

“是凭兴趣?还是家人的建议?”陆然微微一笑,“或者,你们只是跟风报了一个听起来前景不错的科系?”

这句话让不少新生低下了头。

“很现实的问题是,在以前网络资讯还不发达的年代,许多中学生并不了解各个科系的实际情况。”陆然继续说道,“他们可能因为父母的期待、热门行业的光环,或者单纯听信学长姐的推荐,选择了某个科系。”

他目光深沉地望向台下的每一个人:“但真正进入大学后,他们才发现,自己并不喜欢这个专业。”

教室里一片沉默。

“你们之中,也许有人已经听说过这样的故事:有人读了一年法律,才发现自己根本无法接受日复一日的枯燥条文;有人考进了医学院,却在面对第一具尸体时当场晕倒;还有人选择了计算机系,但上了编程课后才意识到自己对代码一窍不通……”

不少人露出会心一笑,毕竟类似的事情他们或多或少都有听说。

“于是,他们面临两条路——”陆然竖起两根手指,“要么硬着头皮熬完四年,拿到文凭后另谋出路;要么转系,从大一重新开始。”

这句话引起了不少新生的震动。江晨曦听着,心里也不由得思考起自己的选择。比起同班同学,自小学业和课外活动成绩卓越的她从来不缺志愿的选择。相比起前一张医学系的录取书,她更喜欢化学无限的可塑性,但在选择这个专业时,多少也带着一点不确定。

“但是,转系的手续复杂,审核严格,而且一旦成功,你需要从第一年重新修起。”陆然语气加重,“意味着,原本四年的大学生活,要延长到五年,甚至六年。”

不少新生窃窃私语,似乎在讨论自己是否会遇到这样的情况。

陆然继续说道:“这就是升学辅导学会成立的初衷——帮助中学生在做志愿选择时,尽可能规避这样的风险。”

他在白板上写下几个关键字:‘资讯收集’、‘经验分享’、‘志愿辅导’

“我们学会成立于十几年前,最初由一群志愿大学生组成。他们收集各个科系的详细信息,采访学长姐,整理出各个专业的学习内容、就业方向,并在升学讲座上分享给高中生,帮助他们做更明智的选择。”

台下的新生们纷纷点头,显然对这个宗旨很认同。

“但是——”陆然忽然顿了一下,脸上的笑意收敛,语气变得严肃,“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的学会也遇到了新的困境。”

“大家想想看,现在的中学生,真的还需要我们吗?”

这句话让现场陷入了一瞬间的沉默。

江晨曦微微皱眉,心里突然明白了什么。

“过去,网络资讯不透明,中学生能获取的升学信息非常有限,所以我们的学会至关重要。”陆然的声音低沉而有力,“但如今,随着互联网的发达,任何人只要动动手指,就能在各大论坛、社交平台、学校官网上获取关于专业的所有信息。”

他环视了一圈在场的新生,“既然他们已经能轻松找到这些信息,那我们的存在,还有意义吗?”

有人低声交谈,似乎在思考这个问题。

陆然继续道:“过去几年,我们的会员人数逐年下降。新生对我们的学会兴趣不大,老会员因课程压力减少参与,学会正在逐渐被边缘化。”

“所以,在去年的一次会议上,我们决定转型。”

他在白板上写下了几个新词:‘心理辅导’、‘生涯规划’

“我们不再仅仅提供科系资讯,而是联合心理学系和辅导学系的学生,一起进入高中校园,举办升学讲座和一对一辅导。”

“我们不只是提供信息,而是帮助高中生真正了解自己的兴趣、个性、擅长的领域,再去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

陆然停顿了一会儿,猛吞了一口水继续道:“下个月我们即将举办第二届升学讲座,欢迎大家踊跃报名,也可以留下参与我们接下来的日常会议以了解更多!”

陆然的话语掷地有声,让人忍不住想要相信他。

他站在那里,像是一座灯塔,指引着迷茫的人们前行。

江晨曦看着他,忽然觉得,自己或许并不是随便加入了一个学会,而是站在了一个全新的起点上。

她的内心,悄然发生了变化。

迎新会结束后众人陆续散去,只有一部分对升学讲座有兴趣的新生留下来参加日常会议。

陆然一番热血沸腾的演讲让江晨曦对学会产生了兴趣,于是打消了原本直接离开的想法,决定多留一会儿看看。

1.4提案:第二次转型

从迎新会的热闹回到现实,现在的学会似乎处于一个岌岌可危的状态,事情远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

“即便我们已经开始转型,从纸上走到校园,会员人数依旧在减少。”

“所以,我希望大家能够提供一些新的建议。”

陆然的语气不变,但目光中透露出一丝沉重,“我们的努力,似乎还是无法挽救学会。”

日常会议的气氛与迎新会截然不同。没有演讲,没有精心准备的台词,取而代之的是赤裸裸现实的讨论。

陆然站在白板前,微微皱眉,看着眼前这群成员。

“我们要如何让学会继续存在下去?”

一片沉默。

“我们的问题到底是什么?”江晨曦一脸疑惑地看着空荡荡的会议室,打破沉默。

“太死板了。我们的讲座内容还是几年前的模版,连问答环节都是照本宣科。”陆然缓缓合上文件,目光扫过众人,“信息越来越透明,学生们的需求早就变了,我们却还在原地踏步。”

忽然,一道漫不经心的声音响起。

“如果高中生不再需要我们,那我们为什么不转型去帮助大学生?”

众人看向声音的来源——是一直没怎么说话的程亦。

他平时总是笑嘻嘻的,此刻却难得正经,神色认真。

“什么意思?”陆然问。

程亦推了推眼镜,缓缓说道:“在座的各位,应该都听过‘毕业等于失业’吧?”

这句话一出,不少人都露出复杂的表情。

“高考填志愿的时候,大家跟风选专业;大学毕业的时候,大家又跟风找工作。”程亦淡淡地说,“很多人以为大学毕业后就能轻松找到好工作,但现实是,市场早已饱和,许多毕业生连自己想做什么都不知道。”

“升学辅导学会的核心价值,是帮助学生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道路,对吧?”程亦缓缓地说,“那么,为什么我们不能将这个目标,拓展到大学生的职涯规划?”

教室里一片寂静。

陆然的目光闪动了一下。

“具体来说呢?”

“我们可以邀请职场人士来做分享会,也可以和企业建立联系,提供实习机会。”程亦的语气轻松,“甚至,我们可以整理各个行业的就业情况,让学弟学妹们在大一就提前做好规划。”

这番话,让整个会议室安静了好几秒。

“可我们的宗旨是提供升学资讯。”一名保守派成员皱眉反驳。

“宗旨是死的,人是活的。”陆然语气淡然。

保守派的学长们纷纷摇头,脸上满是质疑。

“这太麻烦了吧?”

“我们本来就是做升学辅导的,职涯规划根本不在我们的范围内。”

“这不可能,没资源,没渠道,做不了。”

随即,反对的声音响起。

程亦笑了笑,双手抱胸,靠在椅背上,懒洋洋地说了一句:“你们要是觉得不行,那学会解散好了。”

这句话,让会议室原本喧哗热烈讨论的气氛瞬间降到冰点。

1.5内部的裂痕

江晨曦微微一怔,她没想到这个看似吊儿郎当的家伙竟然有这样的想法。而她更没想到的是,这个提议竟会掀起整个学会内部的一场风暴。

升学辅导学会的高年级成员,尤其是大四和大三的学长们,对程亦的提议嗤之以鼻。

“我们一直以来的核心目标就是为中学生提供升学指导。”一位大三学长严肃地说,“现在人力已经不足,大家的课业越来越重,很多人还要准备考证,你们现在要我们拓展职涯规划?根本不现实。”

“对啊,我们没必要把精力浪费在大学生身上。而且,大学生根本不需要我们帮他们找工作吧?”另一位学姐附和道,“再说了,大学生毕业后只要有文凭,难道还怕找不到工作?”

这句话,让程亦沉默了几秒钟。

“只要有文凭,毕业了自然能找到好工作?”

程亦叹了口气,知道这群学长的思维还停留在过去。

保守派学长们大多已经进入大三、大四,他们对未来充满乐观,相信只要拿到学位和证书,社会就会自动给你安排好一切,企业就会主动上门高薪聘请。他们的世界观是建立在前几年的稳定就业市场之上,而程亦在入学前曾在职业展做过暑假工,和许多职场人士聊天时,他逐渐意识到一个严重的问题——现实已经开始发生变化,越来越多的毕业生面临找工作难的问题,学历贬值,竞争日益激烈。

“毕业等于失业”,这句话并不是危言耸听。

“我知道你们担心人手不足。”程亦耐心地解释道,“但正因为这样,我们才需要改变学会的方向,吸引更多新成员加入,否则学会迟早会面临断层。”

陆然此时开口了,他站在讲台上冷静地听着,眼底闪过一丝锐利的光。

“我支持程亦的提议。”陆然缓缓说道,声音不高,却足够让所有人安静下来。他的身份和成绩在学会中极具威信,他的支持无疑是给程亦增添了一份底气。

“如果不做出改变,学会迟早会走向衰败。”陆然的语气坚定,带着一如既往的果断,“我们不能抱着过去的成绩沾沾自喜,而是要让学会真正跟上时代,提升学会的存在感。”

保守派的成员沉默了。

他们并非无理取闹,而是担忧学会资源的分配问题。然而,面对这两位骨干的强势推进,他们不得不重新思考这个提议的可行性。

争论陷入僵局,学会内部出现明显的分裂。

江晨曦静静地听着这一切,心中隐隐有些触动。

她原本以为,大学生活会是按部就班的学习、社团、朋友,顺理成章地度过四年。

但现在她突然意识到,这是一场即将爆发的变革,自己或许已经站在了一个有趣的转折点上。

1.6江晨曦的选择

夜晚,江晨曦坐在琴房里,手指拨动着琵琶,却怎么也弹不出流畅的旋律。脑海里,反复浮现着会议上的争论。

她忽然意识到——自己已经被这个学会和这场改革吸引了。

她放下琵琶,拿起手机,拨通了程亦的号码:“我决定加入你们。”

电话那头,程亦轻笑:“欢迎加入。”

(第一章完)

作者正在努力码字中,去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