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道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六节 M理论实际运作

一、管理必须制度化

很多人都认为,中国人不重视制度,好像西方人的管理是很制度化的,我们中国人的管理,是不需要制度化的,这是很大的误解。管理一定要制度化,而且要使制度行之有效,不是空有其名,这才是我们大家应该共同努力的方向。

没有制度的管理,必定是乱七八糟的管理,这是没有例外的,全世界都一样。“制度”的意思是什么?是制定的法度,一个是“法”,一个是“度”。我们要有一套方法,而且要大家共同来掌握“度”。制度化管理,便是制定一些法度,让大家都愿意遵循这些法度去运作。这样大家分工才有办法合作,各部门才有办法协调,而共同的目标,才可能达成。

很多人一直用二分法的思维,认为世界上有的国家是“人治”的,有的国家是“法治”的,我们反对这种说法。这种思维方式,不但不切合实际,而且容易陷入一己之偏见,极为不可取。

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完全是“人治”的,因为再怎么以人为本的国家,也有自己的一套制度;再独裁的统治者,也懂得用法律来掩盖自己的无法无天。世界上也没有完全“法治”的国家,因为“徒法不足以自行”,制度最终要由人去订立和执行,不可能不受个人的影响。政治学家萨孟武先生说过:法家主张“法治”,却无不言势、术、法。这三者都和人主有关,居势者君也,用术者君也,制法者亦君也,一切关键均在人主,于是“法治”最后又归于“人治”了。

其实世界上的国家只有两种:一种是法治大于人治,一种是人治大于法治。我们也承认,一般来讲,西方是法治大于人治,而东方国家是人治大于法治,这种说法是较为妥当的。因此“人治”和“法治”必须并重,不可偏向“人治”,也不能过分强调“法治”。

法是死的,人是活的。“徒法不足以自行”,订立了一大堆法规,没有人来执行,这法也是没用的,就形同虚文。法规定得太严格,所有人都会受不了的。

制度要人性化,要合理化,否则制度只是形同虚设而已。所以管理制度化,不能说是“法治”。我们中华文化里面有法家一大流派,但是在中国历史上的任何朝代,法家都没有成为主流文化,而且更可怕的是,那些主张法治的人,最后都是死得很惨的。商鞅就是最好的明证。我们不是不重视法,但是法往往是很僵化的,是没有弹性的,它是不合时宜的。

有制度可资依循,但是仍然有待于“人”的权宜应变。所以为什么我们始终会觉得,中国人的执行力不够?就是因为中国人知道法是法,在执行的时候,就应该依“理”变“法”,做出合理的调整。完全依赖制度,使管理僵化而不能应变,并不是良好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