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道](https://wfqqreader-1252317822.image.myqcloud.com/cover/265/53274265/b_53274265.jpg)
一、人性问题源远流长
在人类的思想史上,无论古今中外,实际上大家都非常关注人性问题。我们的古圣先贤,在这方面有很多不同的主张。中国自先秦开始,就有许多关于人性的主张,其中荀子主张“性恶论”,和“X理论”比较接近,孟子主张“性善论”,就和“Y理论”相当接近。
但是实际上,孔子并不主张性善,也不主张性恶。性善、性恶都是别人说的,孔子本身没有说。孟子讲性善,荀子讲性恶。可是我们到孔庙去看,同样是孔门弟子,荀子就因讲性恶被赶了出去,因此孔庙里面没有他的牌位;可是孟子因为讲性善,他的牌位就被立在孔子的旁边。我们不妨从这个角度去想,因为孟子讲性善,是给大家一个鼓励;荀子讲性恶,让大家心灰意冷。所以中国人会主张你多说好话,少说坏话。
孔子主张的是“人性可塑”,人性可以随着后天的环境来加以塑造。你把一个人带到性善,你就功德无量;你把一个人带到性恶,你就良心不安。别人跟随你,他迟早会学你的一言一行的,徒弟越来越像师傅,部属越来越像领导,就是这个道理。
我在英国的时候,发现英国的很多中国老板,都是从台湾大同公司出去的。大同公司当年为了开拓英国市场,派了很多员工出去,这些被派的人出去以后就自立门户,在英国自己开公司当老板了。我和他们一起吃饭的时候,他们讲了一些十分有趣的事情,大家可以做参考。他们说自己并不是喜欢当老板,很多人都认为中国人喜欢当老板,其实不见得,他们说如果有好的老板,干吗自己出来受苦当老板呢?就是因为对自己的老板很不满意,才出来自己当老板的。但当了老板以后,他们才发现自己越来越像原来的那个老板。我告诉他们,其实这是立场问题,不是好坏问题。没有当老板以前,他们体会不到老板非这样不可的苦衷,总觉得不必要这样。可是当了老板以后,他们才知道那是没有办法的。
这一段故事其实可以给我们很多反省,“不在其位,不谋其事”,你没有当老板,就无法去了解老板。人为什么常常要将心比心?就是因为我们环境、立场不同,看法就不同,做法也不同,而不是谁对谁错、性善性恶的问题。
除了荀子的“性恶论”,孟子的“性善论”之外,其他还有老庄的“自然人性论”,世硕的“人性有善有恶论”,以及告子的“性无善恶论”等等。我们就不一一细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