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道](https://wfqqreader-1252317822.image.myqcloud.com/cover/265/53274265/b_53274265.jpg)
六、管理原则的基本要领
管理科学萌芽于19世纪末,是在美国开发出来的。当时的知识和现在的比起来,还是相当有限的,所以人在管理上只被视为一种手段,一种工具。
但是我建议大家,人不是手段,不是工具,人本身就是主体。人活着就是目的。我们不能说谁有贡献谁没有贡献,那是站在人的立场来看的。如果每一个人都很勤奋地工作是好还是不好?基本上也是不好的。人要各种各样,各有所好,各取所需。每个人有他的人生目标,有不同的理想,这是不能勉强的。我们在一个组织中,要求少数人志同道合就够了。正因为人有差异性,才有各自不同的道路。路是每个人自己走的,大家不要都走到同一条路上去,这不是老天的意思。
当然西方的管理学,也体察到了这一点。所以行为科学把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等知识统统都纳入到管理中来,使管理这门学问越来越扩大。所以他们就认为,管理要重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只有在人际关系很和谐、很协调的单位或组织中,大家才会乐于工作。我们要乐在工作上,因为从一天时间来看,每个人在家度过的时间除了睡觉以外,几乎很短。人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工作职场中度过的。如果工作的时候很苦闷,很紧张,很忙碌,让人无法忍受的话,那人生还有什么意义?尤其是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悠闲的民族,我们优哉游哉,快快乐乐、轻轻松松地过日子,这不是坏事。我们千万不要丢掉这个优点。只要不耽误我们的生存发展,悠闲一点有什么不可以的?每天那么紧张干什么?美国式管理是很紧张的,日本式管理是很忙碌的。而这两种管理方式恰恰都是我们不太喜欢的。
管理已经随着时代的改变,逐渐走上尊重人格、相互依存的道路。我们与客户、供应厂商是互依互赖的关系,与经销商更是互依互赖的关系。我们和员工之间,当然不要摆官架子,不要让自己看起来好像很了不起,更不要看不起自己的员工。彼此尊重,大家快乐,这才是管理者今后应该走的正确道路。
管理原则的订立,应该以“人”为中心。西方的整个管理,是以“事”为中心的,这点我必须要说清楚。怎么样把事情做好,怎么样把事情做对,那是西方人的观念。我们今天很容易接受西方的观念,就是因为没有深入思考这件事情。
在对的时间做对的事情,把事情做对,这都是西方的管理观念。对西方人来说,这些当然都是对的,只是不合我们的需要而已。我们的中国式管理强调的是把人安好。只要把人安顿好,管理工作就完成了一半。很多企业家在回想自己这么多年来的奋斗成果时,说只要找对人,只要把人安顿好,只要让每个人好好地去发挥才能,自己就很轻松了。这也是一种说法。到底是以人为中心,还是以事为中心,由你自己选择。我们中国人是偏向以人为中心的,因为从人的角度来思考管理的法则,比较正确有效。要做什么事先找人,找不到人就少动这个脑筋,因为最后的结果可能就是失败。
中国的企业往往都是把员工先安顿好,解决吃、住等生活上的需要问题,先让他安心了。我曾访问过很多跳槽的员工,我问是因为这家公司不好吗?他说很好。是因为对薪水不满意吗?他说其实很满意,与大家相处得也不错。那为什么要走呢?他说没有办法了。仅是中午吃那一餐饭,就够伤脑筋的了,人挤得要死,餐厅热得要命,吃的又不好,所以就走了。员工的跳槽都是为这些琐碎的事情,并不是对公司的薪水不满意。这样的公司岂不是很冤枉吗?其实公司建一个好的员工餐厅,解决他们中午吃饭问题,又有什么困难?甚至于还可以考虑到女性员工的特点,为她们的小孩设一个幼儿园,又有什么关系?女性员工早上来上班的时候,就把孩子交给园长派来的人,以后的事情就不麻烦了。这些是很容易做的事情,为什么不做呢?我们一定要把人安顿好,让他没有后顾之忧,他就可以一心一意地做好事情,管理者自然就轻松了。
我们是从“人”的角度来管理的。西方是从“事”的角度来管理的,员工一天上班时间应满八个小时,少一分钟都不行;一小时内要做几件事情,少一件都不行;做的工作要符合标准,差一点都不行,这样人就变成机械了。所以西方人上班往往会很累,你看西方人一到了周末,累得要命,要喝咖啡,要休闲,要放松,要不人是受不了的。我们中国人上班的时间一般比他们长,却不会感到很累,上班跟下班也差不多,星期天就是上班天,上班天就是星期天,这是很奇怪的。
现代化的管理,已经从科学化管理进入人性化管理的时代。而全世界对人性最了解的,就是我们中国人。我们古代的思想家都在研究人性,以人为中心,发扬人性,提倡顺应人性去管理,就是要发扬“约法三章”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