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道](https://wfqqreader-1252317822.image.myqcloud.com/cover/265/53274265/b_53274265.jpg)
六、M理论适合中道要求
M理论,它最适合中道的要求。孔子说:“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中庸》)君子“时中”,便是时时刻刻都中节,时时刻刻都合理。这个功夫非常高,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得到的。小人无忌惮,表示小人不能中节。当怒而喜,当哀而乐,结果就肆无忌惮了。
我们现在都学西方人,有话就要讲出来,其实就是目中无人。西方人是有话直说,有话实说,才叫诚恳。中国人只要你有话直说,就会得罪很多人,那就变成是不诚恳。中国人一定是有顾虑的,有其他人在场,暂时是不会讲很多的。
我们不能够没诚意,但是“诚”不是“直”。很多人对此是有误解的,好像不隐瞒什么事情,就是最好的,其实不见得。对于中国人来讲,先生有了病,他是不一定会马上回去告诉太太的。对于病情,西方的医生一定要告诉病人,认为“病人有知道病情的权利”;中国的医生不会这样做,即使病人被确诊是绝症,也要抚慰病人,告诉病人安心养病,很快就会好的。其实许多病人心里都知道自己的真实病情,他会把家人叫来,然后告诉他们要简办自己的后事,要好好生活,等等。西方人你隐瞒他,他就不知道。中国人很厉害,你再怎么隐瞒他,他都知道。这就是因为我们有智慧。
中华文化是“孝”的文化,求忠臣于孝子之门,所以特别讲求伦理。全世界只有我们讲究伦理,不可以没大没小。西方那一套就是没大没小,你看西方的员工,可以直呼总经理的名字,总经理不会觉得员工没有礼貌。中国人对自己的顶头上司,连姓都不能称呼的,只能称呼他的职务,科长碰到经理,就是叫“经理”,如果称呼“王经理”,就表示你管不了我,才叫“王经理”。
孔子的学生有子说:“其为人也孝弟(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君子务本,孝就是不忘本,一个不忘根本的人,我们会对他很放心,一个翻脸不认人的人,我们很不放心。一个人有了什么功劳,有什么贡献,我们一定要说“这是上级领导的成果”。这不是在拍马屁,而是不忘本。很多中国人领奖的时候,会说谢谢这个,谢谢那个,结果回去以后,老妈妈一脸不高兴的样子,心想“什么都谢了,就是没有说谢我”。所以中国人得奖,搞得最后不敢说谢了,因为你没有谢到的人就找你的麻烦。中国人难相处就在这里。
仁或不仁,是可以居高位或不能居高位的主要区别。孝与仁的结合,便是伦理与管理的合一。西方人因为伦理是伦理,管理是管理,所以能够分开。西方人就是把功劳归给自己,这是事实。中国人即使面对的是事实,也不能这样讲,我们中国人讲话一定要讲“这是上级领导有方的结果”,没有人敢把功劳归给自己,否则就是在给自己找麻烦。因为所有的人都要打击你,最方便的就是下次不让你做,把你架空在那里。
我们中国有《孝经》,但是没有《慈经》,我们可以教子女如何去尽孝,却没有权利教父母如何慈爱。但是现在整个都乱套了。
中国在战国时代,本来有一部《道经》,把什么叫作道,说得非常清楚,可惜今天已经失传了。只在《荀子·解蔽》留下两句:“人心之危,道心之微。”使得“人心”和“道心”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人只有一颗心,可是当你凭良心的时候,那叫“道心”,当你凭私心的时候,那就是“人心”。人心是很危险的,很险恶的。
我们常常讲“人心隔肚皮”,不晓得他在想什么,可见所想的大部分都是坏的,可是“道心”是有的,但是作用非常微弱。人要学坏很容易,学好很难,就是“人心”和“道心”的不同。有两句话,大家始终很难去理解的,一句话叫“心想事成”,一句话叫作“事与愿违”,到底是心想事成,还是事与愿违?其实很简单,当你凭良心的时候,多半是“心想事成”的;当你自私自利、违法乱纪的时候,大概都是“事与愿违”的。
人心大多偏私,道心才能大公。“中道”的意思,便是合理的思考,合理的决定,合理的选择,合理的道心发扬。只有M理论才做得到。
宋代朱子认为:“人心”“道心”只是一个心,并非两个心。他这句话的意思其实就是我们所讲的,“一阴一阳之谓道”,道只有一个,它是整全的,不可能有两个,有两个宇宙就分裂了。
“人心”不可无,但应以“道心”为主。因为人不可能不自私,要怎么样去发扬“道心”,这才是每个人修身的一个重点。“人心”由人身上发出,“道心”从义理产生,主要看你怎么样去把一个压下去,把另一个扬上来,这就叫作M理论。M理论其实就是将心比心,应该以“道心”为主。想想自己,再想想别人,一切将心比心,事情就好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