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管理情境(袖珍版)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6章 《沟通的现象》:导言

中国人的脑海深处,普遍存有“先说往往先死”的概念,往往暗留一手,让别人先发表意见,然后见机行事。

“先说先死”和“不说也死”,看起来彼此矛盾,中国人却有办法把它们统合起来,做到“说到不死”的地步。

如何领悟“先说先死”与“不说也死”的道理,真正做到“说到不死”,恐怕除了确切地说与不说之外,还应该切实以行动来支持自己。

中国人的脑海深处,普遍存有“先说往往先死”的概念,以致“见面不谈正经事,专门胡扯”。“有意见也不一定说”,往往暗留一手,让别人先发表意见,然后见机行事,可能大肆抨击,也可能赞扬备至。这种让别人站在明亮处,自己躲在黑暗处的作风,造成很多沟通的障碍。

不知道“先说先死”的人,常常死得不明不白。只知道“先说先死”,却落得难以沟通,对自己的前途非常不利。因为“先说先死”固然是不易的道理,而“不说也死”同样有许多铁的事实,不容否认。

“先说先死”和“不说也死”,看起来彼此矛盾,中国人却有办法把它们统合起来,做到“说到不死”的地步。化矛盾为统一,说起来正是中国人的独门功夫。

明智的人,必须在“先说先死”与“不说也死”的“品管上下限”(如果“先说先死”是品管的上限,那么“不说也死”就是品管的下限)之间,找出一条“说到不死”的活路。

中国人的聪明,表现在“不可不说”而又“不可乱说”,亦即说得恰到好处,令人拍案叫绝。

人难免会胡说,只是不应该“一本正经地胡说”,让人家看不出他正在胡说。中国人一再告诫“不要听他的,要赶快去看他做些什么”,表示“行动胜过语言”,真正付诸行动,比说一大堆空话更受欢迎。

中国人喜欢“察言观色”,一方面看他是不是同意我们的说法,一方面看他是不是了解我们的真意。

反过来说,我们说话的时候,别人也喜欢看着我们,一方面看我们是不是胡说,一方面也观察我们有没有用行动来证明我们的语言。

中国人十分习惯于“不明言”,亦即“不说得清楚明白”,却喜欢“点到为止”,以免伤感情,或者“看不出对方是否具有诚意”。

不明言的态度,不容易先说先死。因为一部分是我们说的,一部分是别人自己猜的,大家都有面子。谁也没有完全听从谁的,大家比较乐意顺从。否则,“我为什么要听你的?”而且,“你凭什么命令我?”

“不明言”也不会“不说也死”,因为你认为我不说,但我已经说了,至于清楚不清楚,明白不明白,那是程度上的差异,没有一定的标准。

“不明言”往往能够收到“说到不死”的效果,兼顾“说”与“不说”,居然可以不死,实在是奇迹。

中国人的沟通相当特别,绝对不是“我有话要说”或者“有话直说”就可以奏效的。如何领悟“先说先死”与“不说也死”的道理,真正做到“说到不死”,恐怕除了确切地说与不说之外,还应该切实以行动来支持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