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打造的现代化村落,被朱棣曝光了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1章 不谋而合

“一切的答案都在你尝的棉线里。”

朱棣眼神中闪过一抹亮光,有些不确定的说道:“你是说...盐?”

“没错。”

沈言点了点头,道:“棉线是经过盐水浸泡,故而在棉线外面形成了一层盐壳,火烧棉线后,棉线虽然被烧毁,但外面的盐壳却不会被烧毁,反而依旧保持原来的形状,这就是棉线不断,绣花针不掉的原因,故而称之为化学!”

听沈言讲解完毕,朱棣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对于化学有了一个模糊的概念。

“可这跟我向你解惑有何关系?”

朱棣问道。

“当然有。”

沈言笑着道:“你在村子里见到了所有新奇的东西,都包涵了太多的学问,例如路边的灯为何会亮,这就是电力学,还有路为何是平坦,没有铺砖头,这就是土木工程学,总之这些真要解释起来,会很麻烦,比火烧棉线还要麻烦。”

沈言之所以会给朱棣表演火烧棉线,就是想通过这一举动,让朱棣明白,闲云村的诸多新奇的事物,所蕴含的学问,完全超出了他的认知范畴。

通过沈言的解释,朱棣也明白,以自己的认知,真要让沈言解答,自己未必能听得明白。

不过,朱棣也很好奇。

区区一个乡野山村的村长,竟然懂那么多新奇的学问。

他究竟在哪里学的?

师承何人?

想到这,朱棣问道:“沈村长懂那么多,祝某冒昧询问一下,你师承何处?我正好为犬子找先生而发愁,若是沈村长能够告诉我,祝某绝对百倍回报。”

“这师承何人....”

沈言并不是不想说,而是不能说,说出来,自己穿越者的身份不就暴露了吗?

更何况,自己的学问,可都来自于现代大学。

根本没法说。

见沈言犹豫不决,迟迟没有回应,朱棣面露不悦,说道:“怎么?沈村长有苦衷?又或者,沈村长不愿意告诉祝某?”

“也不是不愿意告诉你,而是...”

沈言稍微停顿了一会儿,说道:“而是我的师父远游去了,我也不知道他的下落,你也知道,高人嘛,来无影,去无踪的。”

沈言的这套说辞,让朱棣打消了心中的不快,脸上重新浮现笑容:“沈村长有如此本领,精通如此多新奇的东西,按理说,你应该上京考取功名,为朝廷效力才对呀?为何偏偏在这山村当一个小小的村长呢?”

“祝公子,此言差矣。”

沈言笑着摇了摇头,说道:“当今科举取才,考的是四书五经,八股文,我这些东西,不在四书五经之内,又在八股文之外,如何考取功名啊?”

闻言,朱棣愕然。

经过沈言的这番言论,朱棣发现科举也有一定的弊端。

朝廷科举取仕,理应包罗万象,朝廷有文臣和武将之外,更需要其他方面的人才。

想到此处,朱棣看向沈言,嘴角扬起一抹笑容,问道:“我方才从沈村长你的言语中,似乎听出了,你貌似也想考取功名。”

“非也,非也。”

沈言笑着摆了摆手,说道:“我只是觉得,朝廷取仕,过于简单了。”

一番话,戳中了朱棣所想。

朱棣眼前一亮,连忙问道:“沈村长,何出此言?”

沈言不急不慢的解释道:“你看呐,朝廷取仕,无非两种,科举和武举,科举取的是文臣,治国安邦,武举取的是武将,开疆守土,表面上看,有文臣武将,王朝能稳定,但实际上,一个王朝的兴盛,不单单只能有文臣和武将,还需要有更多的奇人异士才行!”

“想不到沈村长竟然有如此的奇思妙想。”

在听完沈言的言论后,朱棣非但没有生气,反而越发的开心起来,显然,沈言的话,与朱棣的想法不谋而合了。

沈言面露谦虚,笑着道:“这能算什么奇思妙想,不过是咱们之间的玩笑话罢了。”

虽然沈言口口声声说自己的话是玩笑话。

但在朱棣心里,沈言的话,却令人振聋发聩。

如果能够把大明改造成闲云村这般,有平坦的道路,夜晚有路灯照明,村民安居乐业,没有宵禁,大明将会比现在要富强太多太多了。

而改造大明,需要的,并不是文臣,也不需要武将。

恰恰需要的是像沈言这种能人异士。

“听村长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啊!”

朱棣不禁发出一阵感叹,特别是和沈言聊这么一会儿,让他产生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也越发坚定,要留在闲云村多住几日,借着这段时间,多观察村里是否还有其他新奇的东西。

想到这,朱棣沉吟了片刻,说道:“沈村长,祝某有个不情之请,还望村长能够答应。”

“但说无妨。”

沈言没有直接答应下来,而是让朱棣先说出来,再考虑答应不答应。

“是这样的,你也知道,我是一个行商之人,昨晚我带着犬子和管家去广场走了一遭,发现广场上很是热闹,还有许多小吃,我看中了你们村的小吃,想要大量收购一些,在此期间,可能会在闲云村逗留一些时日....。”

朱棣一边说着,一边暗暗观察着身边沈言的脸色变化。

沈言也从朱棣的话语里,听出了他想在闲云村久住的意思,反正对方是个商人,又愿意采购村里的小吃,可以让村里增加收入,沈言哪有拒绝的道理?

当即就答应了下来。

接着,又补充道:“祝公子想住多久都可以,不过,闲云民宿的房费可不能少。”

“那是自然。”

朱棣连忙点头,说道:“除了在闲云村多留几日之外,我还有一个请求,请沈村长务必同意。”

“你且说说看。”

沈言依旧稳如泰山,没有急着答应,而是让朱棣先说出来,再考虑答不答应。

“村里不是有书院吗?这段时间,我想让犬子去书院读书。”

朱棣把想法说出来后,又补了一句:“当然,规矩我懂,凡是村外人得叫学费,这一点,沈村长大可放心,一个铜板都不会少。”

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沈言自然不会拒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