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宰执天下,截胡可卿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73章 郡王

林黛玉不知的是,出门前宝玉险些跟上马车,幸被老太太派人拦回,说是二老爷要考校他,让他好生准备。宝玉惧怕二老爷的责罚,终是不敢逃课跟随。...

三人随林黛玉去给贾敏行礼,贾敏望着四位如花似玉的女孩,笑容更甚:“在林家无需拘束,好好享受这一日,黛玉,你可要好好招待她们哦。”

林黛玉眼眸弯弯,看向她们:“我都已准备妥当。”

目送四人离去的背影,贾敏脸上的笑容渐渐褪去。

迎春已十岁,出落得越发标致,腮如新蕊,鼻腻如鹅脂,又是一个美人胚子。

且她在凤姐身边待了数月,那股木讷之气也褪去了几分。

只是时间尚短,她仍是个温婉沉默的性子。

她才十岁啊,就有人对她打起了主意。

每每想起此事,贾敏便心头火起。

不是别人,正是她的“好二嫂”。

不知她走了哪条门路,前阵子竟将元春送到了皇后娘娘身边,这离进入皇上后宫仅一步之遥。

但这一步之遥,也未必能跨过去,王氏却已开始嚣张起来。她前几日去荣国府,话里话外都想着让林家帮元春一把,日后荣国府成了皇亲国戚,林家也能沾光。

这让贾敏气不打一处来。

元春如今还不是后妃,就敢妄称皇亲国戚?

皇上有皇后在,即便元春封妃,贾家也算不上正宗的皇亲国戚!

贾敏自然也希望荣国府能够振兴,但这与她所期望的振兴方式大相径庭!

想当年父亲在世时,荣国府在京中何等威风凛凛,她当初定亲时,连皇子都能匹配。可到了她侄女这一代,却只能送进宫中当女史,还要想方设法在皇上后宫中谋得一席之地,这对比实在太过惨烈了。

况且元春即便在宫中得宠,又真的能提携贾家吗?

贾敏对此满腹狐疑,然娘家却深信不疑,还央她相助。

她能助何力?

虽与四公主有姻亲之谊,四公主在宫中或有些许人脉,但她怎好开口相求?

儿媳尚未过门,林家若如此不知轻重,在崔家、四公主面前,颜面何存?

初闻此言,贾敏非但不怒,反觉可笑。

然王氏后续之语,却瞬间点燃了她心中的怒火。

贾敏不愿,委婉推拒后,转而提及侄女们的教养之事,言及课程安排似有不妥:“怎地只教女红、规矩?探春她们尚幼尚可,迎春已渐长,该教她如何掌家、如何打理嫁妆,她那性子也需改改。”

此乃欲将女儿嫁为他人妇之长辈,皆应教导之事。

王氏却默然不语,母亲亦沉默片刻,未急于回应。

为何不急?

莫非真要待出嫁前夕才教?

贾敏追问数句,王氏方不耐烦道:“急甚?她大姐姐日后或需妹妹帮扶。”

贾敏闻此,心中反复思量三遍,方明其意。

元春尚未入宫,未得圣宠,她这“好二嫂”竟已未雨绸缪,欲送帮手入宫?

难怪凤姐有孕后,她便言迎春不便再扰,在她看来,迎春如今之性情,正适合作元春之帮手。

然如此,将迎春置于何地?

她又何来的自信,料定元春日后位份必高于迎春?

贾敏越想越怒,忙灌下一杯冷茶,强压怒火。

此事她尚未与大哥、琏儿言及,不知他们是否也有此念,若真如此,迎春前程堪忧。

思及此,贾敏轻叹一声,决定悄然去看看几个小姐妹,以解心忧。

小姐妹们不知大人烦恼,正于园中凉亭欢聚饮茶,争相传看林祥寄给林黛玉的信与画。

林黛玉眼眸闪烁:“我与哥哥出京前便约好勤通信,这些都是他写给我的,这些画也是他托人画给我瞧的,若非他太忙,定是他亲手所绘。”言语间,满是骄傲。

说曹操,曹操到。

林黛玉正与姐妹们谈论哥哥来信,便有从霖海府归来之人,带回一个包袱。

包袱内藏一匣子,匣中满是书信,另有些许霖海府特色小物,一并带回以博家人欢心。

贾敏率先取信。

匣中信件满满,林家有三封,贾敏取出自己的,将林如海与林黛玉的放至一旁,其余便是祥儿写给他人的,贾敏未动:“你先歇息,再去送信。”

送信人应声而去。

信中既有未来儿媳之信,也有荣国府之信,还有祥儿好友同僚之信……

贾敏拆开自己的信,“见字如面,展信佳……”

读着读着,贾敏嘴角渐露笑意。

儿子一切安好,信中多是关怀之语,还述了些霖海府之趣事,信末附有一枚枫叶状玉雕书签,轻薄而精致。

“祥儿如此忙碌,还有心思寻此等物,家中何曾缺过?”这番言语初闻似乎带着一丝责备的意味,然而观察她面上的笑容,任谁都不会将其当作真正的责难。...

嬷嬷心头也是满心赞叹,她历经数十载春秋,从未见过如此体贴的儿子,无论身在何方,总不忘给家中捎带些物什,她笑容满面地道:“太太,这是少爷心里念着太太呢,咱们少爷孝顺得紧。”

这些物件或许价值不菲,但这份深情厚意,却是千金难买的。

你瞧,她们太太先前还蹙眉沉思,不知所虑何事,此刻脸上哪还有一丝忧虑的痕迹?

贾敏的心绪确是被这精致书签所抚慰,一边把玩,一边思量着如何给儿子回信才是。

思忖间,她的目光落在了旁边的两封书信上,伸手取过,“走吧,咱们去园子里。”

丈夫仍在忙碌,他的信件只能晚间再予他了。

至于女儿这边,今日原是姐妹欢聚,有了这封信,更是锦上添花。贾敏抵达时,林黛玉正与姐妹们玩得不亦乐乎,击鼓传花,见她到来,纷纷行礼问安。

贾敏望着她们姐妹情深,心中自是欢喜:“我是来送信的,你可猜猜是谁的来信?”

答案不言而喻,林黛玉不假思索地答道:“可是哥哥的信终于到了?母亲可知为何拖延至今日才至?”

贾敏颔首:“我已问过,原是途中突降大雨,道路被山石阻断,故而延误,并无大碍。”

言罢,贾敏不愿打扰她们姐妹的欢聚时光:“你们继续玩乐吧。”

林黛玉迫不及待地拆开信封,先是大致浏览一遍,随后又一字一句细细品读。

迎春见林妹妹如此喜悦,自己也跟着高兴起来。

林妹妹有个好兄长,而自己的兄长虽非一母同胞,却也对她多有助益,帮她管教那些不服管束的仆人,又让二嫂子带她学习处世之道,迎春心中满是感激。

因琏二哥哥的关照,她这几个月在府中的日子舒心了不少。

探春此刻也想起了自己的兄长,只是她的心境却难以如迎春那般欢畅。

宝玉虽与她们姐妹亲近,常一同嬉戏,但他心性尚幼,未曾想过要照顾妹妹。

而她的亲兄弟呢?

贾探春每每念及贾环与赵姨娘,心中便五味杂陈。

他虽在跟随夫子学习,但府中关于他贪玩不愿读书的传言从未断绝。

他真的如此顽劣吗?

探春深知并非如此,只是总有种种缘由阻碍他学习、完成学业,他若偶得父亲或夫子的夸赞,不久便会遭遇不幸,至于超越宝玉,那更是想都不敢想。

探春看在眼里,心中时有悲凉,只觉他若生于大房,即便无人照拂,也至少无人阻拦他求学之路。

惜春年纪尚幼,与兄长贾珍年龄相差甚远,此刻也想起了他,但她更多地想到的是侄儿贾蓉。

贾蓉已十五岁,正在筹备大婚之事,明年便要迎娶秦氏进门,她虽年幼,却是长辈,该送何物给侄媳作为见面礼呢?

……

林如海在黄昏时分归家,小憩片刻,饮了几口茶,便瞧见了儿子寄来的厚厚一沓信件,他粗略翻阅一遍后,便吩咐人送往书房,待晚餐后再细细研读。贾敏取出自己的信件,提及他在外一切顺利,却又忍不住怀疑这是否只是他的宽慰之词。

林如海笑道:“自然是一切顺利的。”

霖海之地并无显赫世家,最高官职不过五品,而今钱知府病入膏肓,医药难救,往昔面对路同知时他尚且退让三分,更何况是对祥儿。

众人皆明哲保身,祥儿自然一路畅通无阻,但林如海心中却隐有忧虑,儿子仕途太过顺遂,自童生至状元,再至地方同知,未曾历经波折,若能在地方历练中稍遇挫折,林如海反倒乐意见之。

贾敏不明其意,闻他此言,心中稍安:“如此甚好。”

待林如海步入书房,他细细研读信笺内容。

儿子已渐成熟,非事事禀报之辈,然行事之后定会告知,虽盼其历经些微挫败,但观儿子近期所为,林如海仍不由颔首赞许。

只要此间无虞,大计之时,霖海府定能获评优等。

至于儿子询问京城近况……林如海思及京城风云,不禁长叹。

京城之中,有人欢笑有人愁,近日笑得最欢的当属忠靖郡王及其背后的甄家,哦不,他已获封郡王,不可再称九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