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半岛放送](https://wfqqreader-1252317822.image.myqcloud.com/cover/678/52912678/b_52912678.jpg)
第66章 纷至沓来
就像现在《拜托了冰箱》官网的留言板以及YouTube上的留言:
“大力推荐,从来没想到烹饪可以如此的正经又搞笑,《拜托了冰箱》真是太好看了。”
“郑亨敦!果然只要是亨敦xi参与的综艺,就没有差评的。”
郑亨敦的作用其实很大,对方的名气甚至高过了名不见经传的BDBC,所以沈清决定以后可以的话,一定要把有名气的MC绑到自己的战车上。
“虽然是一家没听过的有线电视台的综艺,但是只为了这档综艺,我也愿意开通这家有线电视台的付费项目。”
“YouTube上面不能放出完整的内容么?好吧,是我想多了,毕竟是一档正规的综艺!”
其实沈清看到这句留言的时候,开始了想要拍摄《拜托了冰箱》的衍生综艺的想法。
但是还需要更好的收视率作为支撑,到时候在YouTube上上传免费的衍生综艺,能对《拜托了冰箱》的正片起到很不错的作用。
沈清想的是《DEX的冰箱访谈》,在未来的时候,这种轻松愉快类型的访谈节目十分的收到欢迎,主持人的魅力是一方面,而窥探嘉宾的生活也是人们好奇的Point,刚好和《拜托了冰箱》有一定的交叉,也十分的适合放在视频网站上播放。
到时候可以直接改名么!就叫做《沈清的冰箱访谈!》也是很棒的。
沈清已经开始思考要不要给自己起一个简单方便的艺名了。
这档综艺其实也是脱口秀类型的综艺节目,围绕嘉宾个人冰箱内的食材展开,讨论有趣或者充满人情味的话题,使嘉宾的形象变得立体和特别。
分享生活,介绍简单的料理,慢节奏然后短时长,正好呼应《拜托了冰箱》的放送。
“超级有趣的料理节目!厨师们都是很厉害的人,十五分钟的限定时长真是太紧张刺激了,而这么短的时间之内也能制作出让人口水横流的美味,实在是难以想象的。”
“刚刚看完第一期,另一位嘉宾的镜头很少啊,甚至神神秘秘的,不过看样子为什么这么帅气呢!”
沈清对于这种评论从来都是会心一笑。
因为不确定播出之后的效果,加上那天拍摄的时长限制,沈清虽然是和具荷拉一同从幕后走出来的,但实际上他的镜头基本上都留到了第二期的时候录制,而那个时候具荷拉也没有再来拍摄现场。
整体全靠剪辑,这点不得不提半岛广播公司的剪辑手法经过沈清跳脱一些的想法之后,反而变得领先了起来。
“郑重提示,要么做好了饭之后看这档节目,要么吃完饭看这档节目,我看的时候实在是饿的不行了,只能生啃泡面来缓解饥饿。”
以上这些只是留言的一部分,更多的留言沈清都交给了综艺部门还愿意干活的人整理。
不过目前看来,综艺部门也没有几个不愿意干活,打算罢工的咸鱼了。
虽然沈清不记仇,但他是个喜欢秋后算账的人。
未来指定没有这帮二五仔好果子吃。
“社长,关于广告商的事情,您要看一下文件么?姜智媛代理整理了一份目前联系我们的广告商和对方提出的赞助与相应的条件。”
“已经有很多厂商不断的和我们联络,说明了想要买下我们的各种赞助呢!”
“是么!行吧,我不用看了,你告诉智媛,联系……”
沈清想起了自己口袋里的名片,走进更衣室内翻了翻某一件西装外套,随后找到了那张吴秀在给自己的简单的名片。
上面除了名字和大正律师事务所的LOGO,就只在下方的位置有一个电话号。
看起来十分的私人。
“算了,一会儿我把名片拍给智媛,你告诉她通过律师,把所有的广告都给我接了!”
呵,不是沈清吹,他这个经历过东大广告植入洗礼的人,脑海里能想到的广告植入方式数不胜数,就说芒果台的那广告大奖的几个方案,用上了保证首尔人全部震惊。
是时候给邻国没见过世面的人一点东大广告界的不要脸的震撼了!
暂停都能出现全屏广告,这是哪个卧龙想出来的呢!
真该死啊。
“那个,社长……”
“怎么,你还有什么事么,还是打算喊两声‘不好了不好了’?”沈清略微轻松的调侃了一句。
“不是的社长nim,不是不好了,而是不行了!”
“……”
沈清靠着自己正负二十多年的修养忍了下来没有骂人。
社长不行了?
好啊你个浓眉大眼的朴东健!你才是整个半岛广播公司最大的卧底吧!三位部长和你比起来都逊色三分啊!
“那个,社长nim,想要把广告照单全收是不可能的,您听说过《综合广播电视法》么?”
安利听过,那什么《综合广播电视法》他没听过。
半路出家的沈清,你和他谈谈先锋艺术,工匠珠宝设计之类的,他倒是能和你聊个不停,但是你谈起各种法规的话。
“这事律师事务所解决不来么?”
“社长,那个是政府的法案啊。”
其实如今首尔电视圈广告的放送看着就十分清淡,是有历史原因的。
原本的上个世纪60年代,首尔都市圈的电视节目中可以插播各种的广告,而随着首尔的经济高速起飞,广告活动增加,资本让广告商开始不再做人了。
各种广告形式严重影响了人们对于电视台的观感,如果是未来的时间,还可以搞个什么黄金钻石白金会员之类的付费消灭广告,但是那个时候的资本主义被政府很好的遏制了。
悬崖勒马。
政府为了整治无规律的广告乱象,在1973年颁布了《广播电视法》,禁止了乱七八糟的插播广告,也制定了很多标准,让电视节目重新本质化。
这部法规也就是如今更加全面,升级换代的《综合广播电视法》的前身。
同时出现的管控机构——放送委员会,也应运而生,不同于广告自律审议机构只能针对广告本身进行审议,放送委员会就和某个一刀切部门一个调性,他们会在事后审查已经播出的广告牌,同时自然也包括了电视节目中出现的间接,冠名,字幕,电视购物等等。
对方的权力在这方面大的惊人,人家那是想怎么查就怎么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