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出名要趁早!(求收藏,求追读)
在天龙八部剧组的二楼办公室,一片忙碌而又充满秩序的景象。
整个剧组正处于场景搭建的关键阶段,木工们的敲打声、搬运工们的吆喝声交织在一起,为这个创作的舞台增添了几分热烈的氛围。
鞠觉亮坐在办公桌前,身形微微前倾,伸手给斜对面的刘保成递过去一支香烟,动作间带着几分熟稔与默契。
随即,他开口问道:“事情办得怎么样了?”
声音低沉而沉稳,在这略显嘈杂的环境中,却清晰地传入刘保成耳中。
刘保成接过香烟,轻轻点了点头,同时有条不紊地安排着手下的人去处理相关事宜:“鞠导,我这边已经安排好了那个角色的事,找了个合适的理由把之前的人打发了。”
他的语气轻松,似乎对这类事情早已驾轻就熟。
鞠觉亮听闻,满意地颔首,脸上露出一丝淡淡的笑容:“老刘,这事辛苦你了。”
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对刘保成办事能力的认可。
紧接着,他又补充道:“你这就对外放出消息,就说之前的演员因故不能出演,要重新找演员试镜,时间不用太急,慢慢筛选。”
刘保成自然明白其中的门道,在他看来,剧组里这种事再平常不过。
主角因为各种原因临时更换的情况都屡见不鲜,更何况是一个小角色。
那些没什么人脉和后台的小演员,就特别容易成为这种变动的牺牲品。
而且,后续再对外宣称是演员耍大牌,或者编造一些绯闻之类的,轻轻松松就能把合同给解除了。
这次涉及的是剧组的武替,好在没有引发太大的风波。
“鞠导,那到时候要是选不上合适的人可怎么办?”刘保成微微皱眉,脸上浮现出一丝担忧的神色,轻声问道。
鞠觉亮深深地吸了一口烟,缓缓吐出一个烟圈,那烟圈在空气中缓缓升腾、扩散:“选不上就选不上呗,机会已经给了,要是还不行,那也怪不得别人。”
他的语气中带着几分洒脱与无奈。
他和刘保成都见识过黄达的演技,只要黄达能保持之前的水准,拿下这个角色本应不成问题。
在他们看来,一个演员有没有演技,是能够通过一些细微之处观察出来的。
况且,还有他们从中帮忙运作,如果这样都通不过,那就只能说天赋欠佳了。
毕竟在娱乐圈,人脉和人情往往比单纯的实力更重要。
鞠觉亮抖了抖手中的香烟,烟灰簌簌落下:“那你去剧组准备准备,就这几天把事情安排妥当。哦,工资按照正常薪资待遇给就行。”
刘保成应了一声,态度自然而又恭敬:“好的,我就按照之前的工资标准来安排。”
两人就这么简单地三言两语,便将剧组里一个角色的事情敲定了下来。
在剧组里,除了主要角色的选定需要经过多方考量和权衡之外,一些小配角往往不是由导演的亲信出演,就是由主演推荐的人来担任。
就比如,在《天龙八部》里,慕容复的扮演者修庆,他的哥哥修戈也在同一个剧组,饰演恶风波。
不过,这些大多都是配角,主演的选定还是会综合考虑人脉、实力等多方面因素。
翌日清晨,天空呈现出浅灰色,西北角上还隐隐约约浮着几颗失去光泽的星星,仿佛在诉说着夜晚的余韵。
黄达昨天一整天都沉浸在书的世界里,像是进行了一场人类知识的漫长而又奇妙的漂流之旅。
尽管他看书的速度较快,犹如囫囵吞枣一般,但总归是收获满满。
获得奖励之后,他真切地感受到自己对演戏和表演的理解上升到了一个全新的层次。
这种感觉很难用言语来形容,就好像是被一股智慧的清泉醍醐灌顶,整个人都豁然开朗。
第一次看《演员的自我修养》时,即便他努力去理解书中的内容,甚至也有了一些自己的心得体会,但真正实践起来,声音和肢体动作却总是不听使唤,仿佛在告诉他:“不,你还没有真正掌握。”
可现在截然不同,黄达可以笃定地说,自己真的学会了。
这不再是简单的死记硬背,而是真正的融会贯通,脑子和身体能够完美配合,达到一种高度协调的状态。
他不禁感叹,有的人似乎天生就是某方面的天才,如今自己的这种感觉,大概就是所谓的天才之感吧。
这就好比,有的人一出生就站在了罗马的巅峰,成为贵族;而有的人却生来就如同骡马一般,只能在底层苦苦挣扎。
他看着眼前浮现的系统面板:
【四十岁的你,演艺事业一事无成,看着同学们纷纷斩获影帝桂冠,你甘心一直做一个默默无闻的死跑龙套吗?
限时任务:48小时内拿下一个剧组的小配角。
奖励:系统抽奖一次。】
黄达原本打算在家里再多待几天,把看书的支线任务完成,顺便等鞠觉亮导演的消息。
可看到这个任务之后,他知道自己不得不行动了。
毕竟系统出品,必属精品,这样诱人的奖励,他无论如何都要拿下。
自从拥有了系统,黄达的心态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想到按照原先的生活轨迹,二十二年后自己可能还是一个无人问津的群演,他就觉得那种生活糟糕透顶。
他在心里暗暗发誓:去 TMD原定人生,我要逆天改命!
刚刚完成五公里跑步任务的黄达,虽然全身大汗淋漓,汗水湿透了他的衣衫,但内心却充满了欣慰。
看着自己任务进度已经过半,他切实地感受到自己每一天都在变得更强。
这五公里的路程,黄达用了半个小时跑完,而随着他的脚步,面板上的任务进度也在稳步推进。
“出名要趁早。”这是行业内一位前辈的名言,黄达对此深信不疑。
他深知,40岁成名和 18岁成名,完全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
而要想成名,现在跑剧组就是最好的途径。
黄达一直坚定地秉持着这个信念,这不,今天他就早早地来到了横店。
此时的横店,整体规划还不算很大,很多大剧组都选择在帝都拍摄。
但黄达秉持着“蚊子肉也是肉”的原则,还是早早地来到了横店演员公会门前。
到达目的地时,时间刚刚好,早上 5点。
他之所以起得这么早,是因为剧组一般 8点开工,而毫无名气的他,只能先从群演做起。
群演的竞争也十分激烈,早点来,就多一分机会。一般剧组都要求群演提前一个小时到达指定地点,所以 7点前,群演必须到位。
横店影视基地众多,每天拍戏的剧组更是数不胜数,剧组招募群演不可能在大街上随意寻找,总得有一个固定的地方方便剧组和群演对接。
自然而然地,横店演员公会门前就成了剧组招募群演的热门地点。
黄达跑到横店群演公会门口时,眼前的景象让他倍感熟悉。
无数穿着略显寒酸的男男女女,或蹲或坐或站,聚集在门口的空地上。
有的人正在吃着早餐,大多数人则围在一起闲聊着。
公会门口还摆着好几个早餐摊子,正所谓有人的地方就有生意。
黄达拿出自己口袋里的早餐,两个肉包和一个菜包,然后蹲在台阶上吃了起来。
就在这时,他耳边传来一辆面包车熟悉的急刹声。
听到这个声音,黄达瞬间精神一振,他知道,群头来了!
黄达迅速把手中的包子塞进嘴里,两三下就吞咽了下去。周围的一些群演甚至连早饭都顾不上吃了,直接把早餐丢进旁边的垃圾桶,随便擦了擦嘴,就拼命往人群中挤去。
一看到面包车过来,这些群演就像饿了三天的人看到食物一样,一窝蜂地涌了上去。
“别挤,别挤,我只要 20个!”群头拿着喇叭大声喊道,然而人群却愈发骚动起来。
在剧组里,工作机会就像稀缺的资源,僧多粥少,能接到活,对群演来说就是最开心的事了。
“你,你,你......还有你。”群头开始点人,“跟我走!”
很快,20个人被选定了,但其中没有黄达。
这 20个人猫着身子,快速钻进了面包车中。
你永远无法想象,一辆小小的面包车,在华夏这片神奇的土地上,究竟能塞下多少个人。
黄达之前就见过一辆面包车里塞了 35个人的“奇迹”。
眼看着面包车就要出发了,20个人已经全部上车。
就在这时,黄达朝着那个拿着喇叭的群头大声喊道:“哥,你们需要会武术的演员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