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52章 出师不利
丹阳司徒镇大江镜片厂的商务招待室,跟科里请了三天病假的黄庆优哉游哉地喝着据说是廖将军发明的江团绿茶。
你还别说,这绿茶还挺好喝,就是味道有点冲鼻,一股子的樟树香气。
不同于安闲自得的黄庆,坐在他下手的韩小五、曹虎俩人抱着茶缸子低垂着脑袋,一副惴惴不安的模样。
过去他们下乡那是跟着大部队一同坐火车出发,再后来被分配到农场干活生活,也从来没去过县城以外的地方。
如今跟着黄庆从苏州坐火车来到镇江,然后转公交车到司徒镇,凭借着一封观前街街道办开具的介绍信,就要跟人家上千号职工的工厂谈合作。
短暂的新奇感过后,第一次参加商务洽谈的俩人,紧张而又无措感的新手值直接拉满。
三人对面而坐的镜片厂厂长吕常胜,与正默默计算图纸上镜片参数的杨总工对视一笑,都觉得今天的这场合作洽谈有点过于儿戏了。
“韩同志,你们想要的光致变色玻璃镜片我们厂目前也是刚刚投产,暂时无法满足你们合作社的要求。”
“很抱歉,让你们白跑了一趟。下午如果不着急回去的话,可以在我们厂食堂就餐,饭菜口味都还是很不错的。”
在面对跟自己闺女年纪相仿的韩小五,吕常胜实在是叫不出介绍信上的韩主任这个称呼。
听到对方的明确拒绝,韩小五紧张地追问道:“啊!吕厂长你可要看仔细了,我们可是每个月采购五万副镜片,并且以后采购的数量还会更多的!”
吕常胜点了点头:“数量确实非常可观,对我们大江厂而言是一笔大订单。但是,很抱歉!恕我不能同意与你们的合作。”
杨总工更加直接,放下图纸后起身就要离开,在其即将走出门口时,黄庆放下茶缸转身说道:“杨总工,事情还没聊完呢,您先别急着走。就算是生意谈不成了,可我们还可以成为朋友,以后你们大江厂的业务员到了苏州若是遇到什么难处,也可以找我们帮忙出力不是?”
吕常胜诧异地看了眼黄庆,然后对看向他的杨总工点了点头。
待杨总工重新落座后,黄庆没有再聊镜片合作的事情,目光投向了窗外台阶上蹦来蹦去的麻雀。
“丹阳县是个好地方,地处沪宁交通干线上,又有大运河贯通全境,水陆交通都非常便利。”
吕常胜一时间有点拿捏不准黄庆的跳脱,话赶话的顺嘴问道:“黄同志,以前是有来过丹阳吗?”
“我这人喜欢读书却不喜欢走万里路,丹阳县在书上看到很多次,实地到访今天确实也是头一次。”黄庆收回了目光,继续道:“不过我的老丈杆子二十多年前倒是率领部队准备接收上海,跟随陈元帅在丹阳这里驻扎过一段时间。”
话讲到这里,甭说吕常胜的心突然咯噔了一下,就连原本一脸不耐烦的杨总工也收敛了表情正襟危坐。
见吕杨二人不说话,黄庆呵呵笑道:“看你们的样子应该是知道当年他老人家就在丹阳担负全局性指导工作。”
杨总工神情庄重:“丹阳人有谁不知道,云阳镇的宝塔弄8号就是他老人家曾经居住过的旧址,县委宣传班的干事到现在还经常组织学生去那里参观学习。”
吕常胜点了点头,郑重地看着黄庆:“黄同志,既然你跟我们丹阳人有如此深厚的羁绊,那我也不跟你藏着掖着了,你们的条件着实有些太苛刻了。”
“每月五万对的光致变色玻璃镜片,几乎占据了我们厂十分之一的产能。这么大的量我们短时间内肯定是没有办法交付的,磨片工人加班加点都赶不出来。”
“还有就是你们把订单的预付款压到了百分之十,还要求尾款按季度结算,这对于我们来讲风险实在是太大了。”
见吕常胜都把话彻底挑明了,杨总工跟着补充道:“大江厂是乡镇直管的社队企业,统购统销的好事情轮不到我们,所以我们生产的镜片那都是有固定的客户。”
“假如为了给你们供货而增大产能,那后面一旦你们突然取消合作,那对于我们来讲无异于是一场灾难。”
“我这么讲,你们应该就能明白了吧?”
讲白了,就是大江厂的领导们断定青年共创合作社就是个空壳子,不愿意承担经营失败的风险,也承担不起这种风险。
从商业行为上讲,青年共创合作社需要一个有实力的担保人。
这个担保人可以是人,如黄庆口中背景忌讳莫深的老丈杆子;同时也可以是政府机关,如观前街街道办。
睁着懵懂眼睛的曹虎一看就是没有听懂人家在讲什么,而大致猜到意思的韩小五明白他这个挂名的合作社主任只是个摆设。
到了最后没人再说话,商务招待室内的四人齐刷刷地将目光投向了摸着右耳思忖的黄庆。
但是两位厂领导已然把话给说死了,黄庆又能说什么呢?
若是真能请到担保人,临近苏州的上海就有好几家大型国营镜片厂,又何必舍近求远的跑到丹阳县来寻找供货商。
当然了,黄庆遥控指挥韩小五组建的青年共创合作社,从根子上讲只是一个地级市下属街道办的小集体。
而像他们这样小作坊经营模式的集体经济,全国范围内少说也有几十万家。
论档次,属实是有点不够看!
但是大江眼镜片厂也一样,一个乡镇办的队社工厂,档次又能高到哪里去?
整个丹阳县现有也就仅有三家镜片厂,远未达到后世号称全球眼镜之都的规模!
就这三家社队工厂,那也是司徒镇、大伯镇的领导班子拍板子定下来的。
缺技术工,那就把镇里、乡里那些在上海国营眼镜工厂上班的年轻人召回来。
你说你不想回来?
那没问题,既然你都不回来了,那以后你们家的入党、升学、参军、招工等好处不自然也就没了……
吕常胜、杨总工当年就是这样含着泪坐着火车从上海返乡,为家乡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一个人口不足四十万,且以农作物经济为主的普通小县城,是如何一步一步成长为我国最大的镜片生产基地。
缺少不了发展的眼光以及改天换地的决心,以及一个上下齐心做事高效的领导班子。
想到这里,黄庆突然眼睛一亮!
“吕厂长,不知道可否请你出面,帮忙约下司徒镇的公社领导今天晚上一起吃顿便饭?”